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方法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jo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加强学生的有效性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性教学成为教学发展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大力培养学生有效性学习,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从而有效促进初中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且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学生提问题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而有效改进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0. 前言
  一般情况下,传统教学采取的是"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同样普遍使用知识讲解为主要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要想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听得明白。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常常听的不是很明白,仅仅只是掌握了表面的知识,这种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不会将所学习到的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进而实现学习水平的快速提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方法,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
  1.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陶行知曾经说过,任何发明创造均是在提问过程中产生,当问题的发现又源自于强烈的问题思想。当前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大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而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发展创新思维与精神的出发点,是培养新时期创新性人才的核心。所谓的问题意识,指的就是人们在认知时,常常会发现很多很难解决与处理的问题,进而生出一种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焦躁心理。问题意识是人类天生就具备的一种潜在意识。由于目前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自身所具有的问题意识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这一现状,加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会提问题、敢于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加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培养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具有轻松、愉悦、民主以及和谐等特点,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应该给予一定的尊重与关心,避免学生出现焦虑与不安等不良心理。第二,在教学中预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有问题可以提。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将所有的问题都处理掉,可以预留部分问题,且创造情景使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平面镜成像中,玻璃片为何能够作为平面镜使用?是否还有其他办法来明确虚像所在的位置?等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就某种层面来讲,问题的发现源自于学生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在通过一番观察之后,发现其中存在自身所不了解的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对物理实验都比较感兴趣,然而对实验的观察却难以掌握重点与核心。所以,物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观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1];教师可以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制定每一步的观察目标给学生,指导学生有效、科学的观察办法,让学生掌握实验观察的核心与关键,发现实验最根本的特点,在不断观察的前提条件下,让学生开动大脑、发散思维,对物理现象的规律进行归纳。例如对学生进行水煮活鱼的实验,利用试管夹将一只比较大的试管夹紧,在试管内加入一定量的水,之后在试管中放入一条活鱼,把试管倾斜放置,在试管的上方利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直到水沸腾为止,在这个时候可以看见试管下方的小鱼依然自由自在的游动[2]。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注意小鱼所在位置与试管加热的位置。
  3.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学生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它是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内容,特别是当前目标教育教学的的重点正在发展改变,由之前重视理论转变为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发展[3]。此外,又因为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具有该门课程独有的特点,且包含了大量的、丰富的内容,所以学生物理学习有效性的提升,离不开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创设情景,实行情景教学,为学生思维的发展给予一定的素材,诱使学生进行探究行为。例如在讲授有关"液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液化现象,如:在烧水时,在壶嘴处会有一些白气冒出,但是人们要想看见这些白气与壶嘴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从冰箱中刚拿出了水,在其瓶子上会有一些水珠,通过这些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发散思维。
  此外,还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有效的探究能力。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让学生利用之前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验计划与设计的制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能力,使其更加的科学化、标准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了解物理世界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生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例如加强对学生提问题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便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启宇.对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
  [2]黄伟.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才智.2010(18)
  [3]宋荣睿.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浅谈在课堂上如何渗透物理思想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9)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老师都应该知道,学生学习母语语感十分重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已不再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侧重于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我们知道,学生语感的培养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其过程就是操作和重复,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能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达到对语言文字的默契和领悟。
摘要: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获得更多的知识。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先学后教"模式进行了探索,根据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及遇到的问题,对"小学数学教学先学后教"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先学后教;小学数学;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在大学生英语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独立学院英语学习环境营造中,学院应该首先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其次则是探讨与寻找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途径,最后探析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兴趣和信心;学习积极性;学习有效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现在,除了一些英语国家,学习英语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许多高等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622  人类的根在童年,童年所连接的不仅是青少年,而且所连接的是整个人生。因此,在如此关键的童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是一切成功的基石。幼儿园与小学对课堂内外和生活习惯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小学对一年级新生的要求是在幼儿园基础上进行深化的,规则意识相对应的也是其基础的拓展和延伸。幼儿园的规则在表现形式上比较单一,都是通过幼儿教师不断的重复,进而慢慢让幼儿来强化规则意识,
摘要:动物词汇作为现代维吾尔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从历时角度还是共时角度看都具有广泛性和典型性。鉴于此,本文就维吾尔语动物词汇的研究意义、学术背景、研究内容、存在问题等展开论述,为全面研究维吾尔语语义系统积累经验。  关键词:维吾尔语;动物词汇;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H2  就维吾尔语词汇的义类研究来看,对维吾尔语动物词汇基本义类进行系统研究的还很少。动物词汇作为现代维吾尔语词汇的
【中图分类号】G420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性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它带有感性色彩,是启迪儿童心霏的钥匙。在教学中,要使学习的知识为所学生接受,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更新方式,有的放矢,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揭示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中
【中图分类号】G610  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开始,生活即与他们密不可分。在他们敏锐的眼睛里,任何身边的新鲜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鲜有趣,学习契机无处不在。  以幼儿发展为本,其特点之一就是回归生活。直面幼儿的成长需要,关注幼儿的生活情景和生活经验,使幼儿突破完全由成人预设的"书本世界",在努力实现"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交互融合的过程中生成的"精彩"。  一、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