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色的九月,怀着兴奋,怀着新奇,一批稚气未脱的初一新生又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一双双童稚的目光里流露着全新的期待;家长费尽艰辛把孩子送进了满意的学校,频频回首中也留下了所有的希望;而在这一切中,老师无疑是家长、学生最信任的。帮学生成功过渡,送他们一路走好,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也压在初一老师的肩上,如何挑起它呢?
一、学生:别做“沉睡的种子”
初中,是学生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少年转变和个性逐渐形成的时期。它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它将完成一个学生质的飞跃。这也是一道难越的坎。从小学升入初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不少初一新生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初中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上初中后手足无措,出现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学习的质量和健康成长。
曾有这样一个案例:在我们中学的08级的学生中,曾诚、程连强分别是当时新同学中成绩最优秀的。可是从初一直到初三,以他们为代表的一部分优秀学生均未进入年级排名前列,而他们在小学毕业和初一的入学考试时都是这一届学生中的“领军”人物,老师也无奈地称他们为“沉睡的种子选手”。相反,那些曾经在小学弱于他们的部分学生都进入了年级排名前列。
之所以出现上述那样大的落差,是因为这些“沉睡的种子选手”没有适应中学的教育方式和环境。谁都不愿意沉睡,谁都愿意比过去更好,那么,怎样才能如愿以偿呢?
1、要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从进入初中的第一天起,学生就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中。每天由原来的六七节课,转为十来节课(加自习),上课时间占据了学生在校时间的75%,平时还得应付各种大量的课后作业;由原来的天天回家变成住校,想家、独立生活的不适应,使得学生有了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成绩稍有下降,老师则埋怨学生学习不认真。批评越严厉,学生压力就越大。另外,由于中学和小学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学生感到中学老师不如小学老师讲授得那么仔细,学起来吃力,有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只能囫囵吞枣地咽下去,遇到新知识就望而生畏。这就特别需要初一新生从小学的依靠老师逐步朝着独立方向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不死记结论、公式,要重点掌握其推导过程;不满足于会解题,要穷究为什么这样解;不孤立地学知识,要将各知识点揉成一个整块;不仅仅埋头学习,还要更注重思考;不局限于课本,还要拓展到课外。另外,还要合理分配各科学习的时间,有计划,有重点。
2、准确定位,认识自己
我们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初一新生带着新奇和愉悦迈进了中学大门,但半个月或一个月后,不少新生便出现各种消极的心理症状,如讨厌上学,对成绩失望,对学习产生焦虑情绪,对老师反感和对立,与同学不合群等等。这是为什么呢?
由小学进入中学不仅是上学地点的改变,还有随年龄的增长带来的自我意识的增强。有的孩子小学时成绩好,在班里做学生干部,步入中学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再当班干部,感到失望;有的学生小学毕业时成绩不理想,与同学们有一定的差距而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努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可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等等。这些状况都可能导致学生发生上述心理问题。出现问题,不必慌张,作为帮助初一新生过渡的老师,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冷静面对。一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新困难,要学会自我调节,多跟老师,父母沟通,很多同学到初一后,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什么都懂,不像小时候愿意与别人分享内心的想法。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怕别人笑话,伤害自尊心。其实,自尊并不是装出来的,大家作为学生,是要靠成绩事实说话的,只有真的解决了问题,提高了成绩,才会获得同学、老师、父母的认可和称赞。二是,刚开始学习时,不会的东西要及早向老师请教,及早解决问题,不欠账,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从入学开始,就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后面就顺其自然了。所以,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有韧性,多坚持!
二、老师:帮助学生走好初一关键的第一步
1、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对初一学生的了解不应仅仅是报名单的成绩和鉴定。初一学生入学之前,相关教师,尤其是新初一的班主任,应该到小学去做“校访”工作。这样可以从小学教师那里得到学生在小学时品德、学习、兴趣、特长、家庭情况等各类信息。与此同时,家访工作也应该及时进行。家访是了解学生的又一个重要渠道。当然,新初一的教师要把收集的各类信息作为制定教育方案的参考,而不能当作某个学生的定论。
2、然后拉近师生情感距离
由于年龄特点的需要,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细致入微。在多数情况下,教师充当的是“妈妈”的角色,每一位教师都能彻底了解他们。而在规模较大的初中,一天下来,教师要换六七位,几乎每位教师都很少有与学生单独接触的时间。学生就像大海中一条小鱼,有可能会在新学校默默无闻、遭到忽视而感到沮丧,这种突变让学生很难立即适应。新初一的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多和学生接触,课余多谈谈,注意倾听学生的呼声,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尽快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3、给学生“长大”的机会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看问题也要一分为二,评价初一新生尤需如此。要给学生长大的机会,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学生,更不要学生一犯错误就扣上思想道德问题的帽子,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胆小怯懦,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教师能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坚持正面教育,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长处,学生就会树立向上的自尊和成功的自信。
4、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
由小学升入中学,对初一新生来讲是个质的飞跃,学生对中学的一切都感新奇。同时,课程量增多了,学习也紧张起来了。这时,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帮助——帮助学生安排好完成作业的时间,计划好预习复习的内容,调节好各学科之间的精力分配。虽然中学科目多了,但不能让学生有偏科现象。尤其是对心理素质差一些的学生,帮他们尽快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要让我们的初一新生记住,无论你是曾经沉睡的种子,还是望不见对手背影的老乌龟,进入初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切都从零开始。谁能奋勇拼搏,谁就能一马当先,笑到最后。
(作者联通: 644300 四川省长宁县开佛中学)
一、学生:别做“沉睡的种子”
初中,是学生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少年转变和个性逐渐形成的时期。它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它将完成一个学生质的飞跃。这也是一道难越的坎。从小学升入初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不少初一新生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初中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上初中后手足无措,出现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学习的质量和健康成长。
曾有这样一个案例:在我们中学的08级的学生中,曾诚、程连强分别是当时新同学中成绩最优秀的。可是从初一直到初三,以他们为代表的一部分优秀学生均未进入年级排名前列,而他们在小学毕业和初一的入学考试时都是这一届学生中的“领军”人物,老师也无奈地称他们为“沉睡的种子选手”。相反,那些曾经在小学弱于他们的部分学生都进入了年级排名前列。
之所以出现上述那样大的落差,是因为这些“沉睡的种子选手”没有适应中学的教育方式和环境。谁都不愿意沉睡,谁都愿意比过去更好,那么,怎样才能如愿以偿呢?
1、要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从进入初中的第一天起,学生就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中。每天由原来的六七节课,转为十来节课(加自习),上课时间占据了学生在校时间的75%,平时还得应付各种大量的课后作业;由原来的天天回家变成住校,想家、独立生活的不适应,使得学生有了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成绩稍有下降,老师则埋怨学生学习不认真。批评越严厉,学生压力就越大。另外,由于中学和小学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学生感到中学老师不如小学老师讲授得那么仔细,学起来吃力,有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只能囫囵吞枣地咽下去,遇到新知识就望而生畏。这就特别需要初一新生从小学的依靠老师逐步朝着独立方向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不死记结论、公式,要重点掌握其推导过程;不满足于会解题,要穷究为什么这样解;不孤立地学知识,要将各知识点揉成一个整块;不仅仅埋头学习,还要更注重思考;不局限于课本,还要拓展到课外。另外,还要合理分配各科学习的时间,有计划,有重点。
2、准确定位,认识自己
我们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初一新生带着新奇和愉悦迈进了中学大门,但半个月或一个月后,不少新生便出现各种消极的心理症状,如讨厌上学,对成绩失望,对学习产生焦虑情绪,对老师反感和对立,与同学不合群等等。这是为什么呢?
由小学进入中学不仅是上学地点的改变,还有随年龄的增长带来的自我意识的增强。有的孩子小学时成绩好,在班里做学生干部,步入中学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再当班干部,感到失望;有的学生小学毕业时成绩不理想,与同学们有一定的差距而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努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可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等等。这些状况都可能导致学生发生上述心理问题。出现问题,不必慌张,作为帮助初一新生过渡的老师,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冷静面对。一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新困难,要学会自我调节,多跟老师,父母沟通,很多同学到初一后,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什么都懂,不像小时候愿意与别人分享内心的想法。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怕别人笑话,伤害自尊心。其实,自尊并不是装出来的,大家作为学生,是要靠成绩事实说话的,只有真的解决了问题,提高了成绩,才会获得同学、老师、父母的认可和称赞。二是,刚开始学习时,不会的东西要及早向老师请教,及早解决问题,不欠账,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从入学开始,就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后面就顺其自然了。所以,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有韧性,多坚持!
二、老师:帮助学生走好初一关键的第一步
1、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对初一学生的了解不应仅仅是报名单的成绩和鉴定。初一学生入学之前,相关教师,尤其是新初一的班主任,应该到小学去做“校访”工作。这样可以从小学教师那里得到学生在小学时品德、学习、兴趣、特长、家庭情况等各类信息。与此同时,家访工作也应该及时进行。家访是了解学生的又一个重要渠道。当然,新初一的教师要把收集的各类信息作为制定教育方案的参考,而不能当作某个学生的定论。
2、然后拉近师生情感距离
由于年龄特点的需要,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细致入微。在多数情况下,教师充当的是“妈妈”的角色,每一位教师都能彻底了解他们。而在规模较大的初中,一天下来,教师要换六七位,几乎每位教师都很少有与学生单独接触的时间。学生就像大海中一条小鱼,有可能会在新学校默默无闻、遭到忽视而感到沮丧,这种突变让学生很难立即适应。新初一的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多和学生接触,课余多谈谈,注意倾听学生的呼声,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尽快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3、给学生“长大”的机会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看问题也要一分为二,评价初一新生尤需如此。要给学生长大的机会,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学生,更不要学生一犯错误就扣上思想道德问题的帽子,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胆小怯懦,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教师能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坚持正面教育,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长处,学生就会树立向上的自尊和成功的自信。
4、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
由小学升入中学,对初一新生来讲是个质的飞跃,学生对中学的一切都感新奇。同时,课程量增多了,学习也紧张起来了。这时,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帮助——帮助学生安排好完成作业的时间,计划好预习复习的内容,调节好各学科之间的精力分配。虽然中学科目多了,但不能让学生有偏科现象。尤其是对心理素质差一些的学生,帮他们尽快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要让我们的初一新生记住,无论你是曾经沉睡的种子,还是望不见对手背影的老乌龟,进入初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切都从零开始。谁能奋勇拼搏,谁就能一马当先,笑到最后。
(作者联通: 644300 四川省长宁县开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