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素质教育日益普及及全面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的社会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教学模式实现了创新式的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得到了有效拓展。体育教师的培养应该受到学校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学术界的现状研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师 职后教育 现状 发展对策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和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学问、有技能,还要有修养、有责任感、有专业追求。优秀的教师群体能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能效。因而,能否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既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能否得到长远发展,又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健康的教育。对于任何一所高职院校而言,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就是师资力量,建立与健全既科学又完善的师资培养体制对于学校的快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师资培训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们的关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高职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这是我国政府面向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重要战略决策,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迫切需要的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文件和具体措施,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特色日趋明显,是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体育具有教育、社会两重性,体育教师承担着学校的体育教学、体育科研和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任务。体育是高职院校基础教学科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形式发展的需要,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关注体育教师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一直担负着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并将素质教育由纵向发展到深向这一重要历史使命,因为高素质的定义涵盖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创新素质,体育教学则一直都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及思想素质等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体育是学生接受正规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我国职业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独立运用和学习的衔接点,这对高职院校学生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以后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的培养一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完善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是适应体育发展形势的一些重要举措,是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关键,知识的更新,教育环境的变化需要体育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利用优质的体育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推动整体素质向前发展,在更新体育观念的同时,不断更新和扩大本学科适应面及边缘学科的知识面,熟悉并掌握大量最新资料,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高职院校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强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职后教育工作,是解决当前教师队伍质量问题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提高体育教师教育质量、培养教育需要的高质量的体育教师为主旨的新举措,它更注重的是体育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的专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体育师资,才能进一步深化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才能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存在的问题
2.1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成实践的技能型人才,由于体育学科的边缘性使得学校仅仅将体育课看做是学生消遣的时段,因此学校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并不太高,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就不会放在第一位。业务进修是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一些高职院校将这样的机会留给了专业系部的教师,甚至是出国考察,体育教师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他们考虑到自己的专业地位,很少有人争取,觉得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体育教师感到了不公平待遇,惯性的思维使一些体育教师只能维持现状,专业发展艰难而缓慢。
2.2由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任务轻,职业技能的获得与体育教学似乎联系不大,课堂教学中学生几乎不会提出任何问题,体育教师现有的理论知识足够应付他们。对待教学工作只是当做“养家糊口”的途径,并不是当做一种责任,没有了教学责任的体育教师就不会主动寻求专业发展,缺少发自内心的对体育教育工作的热爱之情,使得体育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培养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发展的动力。
2.3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这一现象体现在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体育教师的经济地位。经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社会地位的标志,经济收入低造成了与同校专业教师的差距,由此产生了不认可感,不被重视甚至是自卑的心理,阻碍了体育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3.建议与对策
3.1制定并完善体育教师职后教育体系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制订一套统一的教育计划,使职后教育规范化的同时也将体育教师任职资格的法规落到实处,通过法规的强制约束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顺利开展。
3.2“师者,人之模范也”,体育教师的劳动往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表现形态,将自己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及品行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专业思想与理念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组成。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与其所处环境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有密切联系,体育教师要想得到专业地位的提升,除了具备必要的外部环境以外,体育教师自身还必须具有明显的专业思想与理念。
3.3高职院校必须从思想观念上重视体育教育工作,可通过设立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在职进修的津贴,在受训期间可享有相应的培训津贴,受训结束后可酌情加薪等。把职后教育和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师进修的热情。
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方面的进修将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必须得到多方面的支持,教师要不断努力。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系统知识结构,不仅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基础,而且是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体育教师的教改意识是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追求和探索,是教学改革的首要条件。针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我们绝对不能盲目进行,既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全面性,更要注重先进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董喆.对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思考——以湖南省高校体育教师为例[J].体育世界,2013(8):85-87.
[2]韩春利.2005—2010年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组织管理与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7-14.
[3]子莲鹰,高炳乾.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谈体育教师队伍建设[J].考试周刊,2008(49):85-87.
1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4JK1232。
2渭南师范学院教改课题,项目号:JG20151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师 职后教育 现状 发展对策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和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学问、有技能,还要有修养、有责任感、有专业追求。优秀的教师群体能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能效。因而,能否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既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能否得到长远发展,又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健康的教育。对于任何一所高职院校而言,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就是师资力量,建立与健全既科学又完善的师资培养体制对于学校的快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师资培训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们的关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高职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这是我国政府面向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重要战略决策,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迫切需要的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文件和具体措施,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特色日趋明显,是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体育具有教育、社会两重性,体育教师承担着学校的体育教学、体育科研和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任务。体育是高职院校基础教学科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形式发展的需要,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关注体育教师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一直担负着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并将素质教育由纵向发展到深向这一重要历史使命,因为高素质的定义涵盖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创新素质,体育教学则一直都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及思想素质等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体育是学生接受正规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我国职业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独立运用和学习的衔接点,这对高职院校学生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以后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的培养一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完善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是适应体育发展形势的一些重要举措,是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关键,知识的更新,教育环境的变化需要体育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利用优质的体育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推动整体素质向前发展,在更新体育观念的同时,不断更新和扩大本学科适应面及边缘学科的知识面,熟悉并掌握大量最新资料,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高职院校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强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职后教育工作,是解决当前教师队伍质量问题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提高体育教师教育质量、培养教育需要的高质量的体育教师为主旨的新举措,它更注重的是体育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的专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体育师资,才能进一步深化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才能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存在的问题
2.1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成实践的技能型人才,由于体育学科的边缘性使得学校仅仅将体育课看做是学生消遣的时段,因此学校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并不太高,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就不会放在第一位。业务进修是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一些高职院校将这样的机会留给了专业系部的教师,甚至是出国考察,体育教师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他们考虑到自己的专业地位,很少有人争取,觉得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体育教师感到了不公平待遇,惯性的思维使一些体育教师只能维持现状,专业发展艰难而缓慢。
2.2由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任务轻,职业技能的获得与体育教学似乎联系不大,课堂教学中学生几乎不会提出任何问题,体育教师现有的理论知识足够应付他们。对待教学工作只是当做“养家糊口”的途径,并不是当做一种责任,没有了教学责任的体育教师就不会主动寻求专业发展,缺少发自内心的对体育教育工作的热爱之情,使得体育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培养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发展的动力。
2.3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这一现象体现在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体育教师的经济地位。经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社会地位的标志,经济收入低造成了与同校专业教师的差距,由此产生了不认可感,不被重视甚至是自卑的心理,阻碍了体育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3.建议与对策
3.1制定并完善体育教师职后教育体系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制订一套统一的教育计划,使职后教育规范化的同时也将体育教师任职资格的法规落到实处,通过法规的强制约束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顺利开展。
3.2“师者,人之模范也”,体育教师的劳动往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表现形态,将自己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及品行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专业思想与理念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组成。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与其所处环境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有密切联系,体育教师要想得到专业地位的提升,除了具备必要的外部环境以外,体育教师自身还必须具有明显的专业思想与理念。
3.3高职院校必须从思想观念上重视体育教育工作,可通过设立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在职进修的津贴,在受训期间可享有相应的培训津贴,受训结束后可酌情加薪等。把职后教育和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师进修的热情。
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方面的进修将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必须得到多方面的支持,教师要不断努力。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系统知识结构,不仅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基础,而且是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体育教师的教改意识是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追求和探索,是教学改革的首要条件。针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我们绝对不能盲目进行,既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全面性,更要注重先进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董喆.对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思考——以湖南省高校体育教师为例[J].体育世界,2013(8):85-87.
[2]韩春利.2005—2010年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组织管理与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7-14.
[3]子莲鹰,高炳乾.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谈体育教师队伍建设[J].考试周刊,2008(49):85-87.
1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4JK1232。
2渭南师范学院教改课题,项目号:JG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