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企业统计工作的标准化和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新时期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企业统计 标准化 问题 建议
企业统计工作是我国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要对市场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而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就必须依据通过企业统计工作取得的大量的经过处理的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料。在与国际接轨后,企业更要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从而需掌握国内和国际市场信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新时期做好新时期的统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企业统计工作的意义
利用统计信息,即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的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的各方面。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济销售(或称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趋势。既可以反映企业模式,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模式、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既可以反映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不论任何企业,都还可以反映人、财、物的投入盈亏增长或下降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2. 实施统计标准化
2.1统计标准化有利于提高统计数字。质量影响统计数字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统计调查指标和分类变动频繁,调查方法、数据处理等工作标准化程度低等,是影响数字质量的原因之一。因此,只有规范包括统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等在内的统计工作,使之科学化、标准化,统一化,才能为统计数字质量提供科学的保障。
2.2统计标准化是实现统计信息化的基础。在统计工作中统计数据的采集、传递、加工、汇总和管理等都离不开信息化。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使统计数据的采集、传递、加工、汇总和管理在科学、规范、统一的轨道中运行;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标准化。
2.3统计标准化是统计对外交流的必然要求。统计参与国际交往需要标准化,首先是国际间的沟通需要规范的统一,只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才能在国际上进行交流与对话;其次是统计作只有做到了规范化、标准化,才能得到国际上的信任和认可。因此,加强统计标准化建设,对我国统计参与国际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3. 目前我国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3.1对企业统计的目的认识不明。大部分企业对统计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把企业统计仅仅看成“交报表”,完全没有意识到统计的管理、对策辅助职能。而且我国的企业统计在理论上还是建立在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基础上实施的统计核算。即只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情况、占有资料等加工整理、分析研究并改进建议。缺乏面对市场,面对资产经营责任制,面对已经公司化的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的统计工作。这样也就意识不到统计适应市场的能力。特别是领导对企业统计的不重视,影响企业统计在企业内部定位,造就统计意识、方法手段、组织结构的落后。
3.2企业统计的制度、分工不完善。由于缺乏对企业统计的科学定位,企业统计的组织结构不健全。在很多乡镇企业虽然已达到一定资产规模,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其管理比较简单,一般未成立相应统计部门,也没有配备和设置综合统计员。在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以来企业统计主要为国家宏观管理服务,企业对统计不重视,给企业的基础建设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地位低、队伍不稳、素质差、数据质量不高、软硬件投入不足。
3.3企业统计指标设置不科学。目前,大部分企业中的统计指标体系用得比较多的是财务指标体系,而反映整个市场走向的市场总需求量、市场占有率、居民消费倾向、相关或替代品的生产规模等指标,几乎没有得到重视。从而导致当一个行业颇有利润时,众多资金就纷纷涌人,生产线不断地引进和扩大,丝毫不考虑市场的需求有多大、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能否满足居民不断变化的消费倾向等,最终出现恶性竞争、一损俱损的现象,
4. 企业统计的发展方向——构建新型的综合管理型系统机制
4.1独立统计管理的构建。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垂直领导,全盘负责企业统计工作,这样可以使企业部门充分享有统计方面的职权,把统计从依附和束缚的状况中解脱出来。并且企业统计还必须参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企业统计工作的价值。
具体地说,企业统计应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因为企业统计可依靠其独有的信息优势,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统计整理与分析过程,将大量的统计信息,在数量上加以浓缩,在质量上加以提高,透过经济、社会和科技现象的数量表现,认识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预测其发展前景,把企业经济目标通过一系列统计指标使其具体化,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4.2建立健全高效运行的统计工作运行机制。数据的及时性和真实是统计的“灵魂”,要加强对数据传递的管理,要通过建立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完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与对统计数据质量评估、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相结合,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同时,还要改革统计指标,不是在原有基础上做简单的取消或增加,而要从企业和市场经济的使用性考虑,要在调查的基础上,从计算口径、计算范围、计算方法上加以研究,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目标的少而精的统计指标体系。
4.3实现统计手段信息化。无论是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还是统计部门自身工作的内在要求,都要求早日实现统计手段现代化。
4.4企业统计应有超前观念。科学的企业对策来源于市场形式的正确把握和对未来趋势的准确判断,统计工作应改变过去那种“事后诸葛亮式”的统计分析方法,树立超前观念。企业统计部门应凭借先进的统计预测技术和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内、外部统计资料,及时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情况作出科学分析与预测,尽力减少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反映迟钝的统计滞后性,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4.5形成全面综合的统计管理体系。要作到这一点,必须规范统计工作内部业务工作流程,理顺工作关系,抓好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核算的支持力。企业工作开展到哪里,统计工作就要作到哪里,形成纵横到边的统计工作网络。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农管局八五七农场)
【关键词】 企业统计 标准化 问题 建议
企业统计工作是我国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要对市场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而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就必须依据通过企业统计工作取得的大量的经过处理的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料。在与国际接轨后,企业更要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从而需掌握国内和国际市场信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新时期做好新时期的统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企业统计工作的意义
利用统计信息,即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的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的各方面。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济销售(或称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趋势。既可以反映企业模式,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模式、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既可以反映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不论任何企业,都还可以反映人、财、物的投入盈亏增长或下降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2. 实施统计标准化
2.1统计标准化有利于提高统计数字。质量影响统计数字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统计调查指标和分类变动频繁,调查方法、数据处理等工作标准化程度低等,是影响数字质量的原因之一。因此,只有规范包括统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等在内的统计工作,使之科学化、标准化,统一化,才能为统计数字质量提供科学的保障。
2.2统计标准化是实现统计信息化的基础。在统计工作中统计数据的采集、传递、加工、汇总和管理等都离不开信息化。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使统计数据的采集、传递、加工、汇总和管理在科学、规范、统一的轨道中运行;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标准化。
2.3统计标准化是统计对外交流的必然要求。统计参与国际交往需要标准化,首先是国际间的沟通需要规范的统一,只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才能在国际上进行交流与对话;其次是统计作只有做到了规范化、标准化,才能得到国际上的信任和认可。因此,加强统计标准化建设,对我国统计参与国际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3. 目前我国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3.1对企业统计的目的认识不明。大部分企业对统计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把企业统计仅仅看成“交报表”,完全没有意识到统计的管理、对策辅助职能。而且我国的企业统计在理论上还是建立在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基础上实施的统计核算。即只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情况、占有资料等加工整理、分析研究并改进建议。缺乏面对市场,面对资产经营责任制,面对已经公司化的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的统计工作。这样也就意识不到统计适应市场的能力。特别是领导对企业统计的不重视,影响企业统计在企业内部定位,造就统计意识、方法手段、组织结构的落后。
3.2企业统计的制度、分工不完善。由于缺乏对企业统计的科学定位,企业统计的组织结构不健全。在很多乡镇企业虽然已达到一定资产规模,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其管理比较简单,一般未成立相应统计部门,也没有配备和设置综合统计员。在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以来企业统计主要为国家宏观管理服务,企业对统计不重视,给企业的基础建设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地位低、队伍不稳、素质差、数据质量不高、软硬件投入不足。
3.3企业统计指标设置不科学。目前,大部分企业中的统计指标体系用得比较多的是财务指标体系,而反映整个市场走向的市场总需求量、市场占有率、居民消费倾向、相关或替代品的生产规模等指标,几乎没有得到重视。从而导致当一个行业颇有利润时,众多资金就纷纷涌人,生产线不断地引进和扩大,丝毫不考虑市场的需求有多大、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能否满足居民不断变化的消费倾向等,最终出现恶性竞争、一损俱损的现象,
4. 企业统计的发展方向——构建新型的综合管理型系统机制
4.1独立统计管理的构建。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垂直领导,全盘负责企业统计工作,这样可以使企业部门充分享有统计方面的职权,把统计从依附和束缚的状况中解脱出来。并且企业统计还必须参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企业统计工作的价值。
具体地说,企业统计应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因为企业统计可依靠其独有的信息优势,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统计整理与分析过程,将大量的统计信息,在数量上加以浓缩,在质量上加以提高,透过经济、社会和科技现象的数量表现,认识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预测其发展前景,把企业经济目标通过一系列统计指标使其具体化,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4.2建立健全高效运行的统计工作运行机制。数据的及时性和真实是统计的“灵魂”,要加强对数据传递的管理,要通过建立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完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与对统计数据质量评估、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相结合,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同时,还要改革统计指标,不是在原有基础上做简单的取消或增加,而要从企业和市场经济的使用性考虑,要在调查的基础上,从计算口径、计算范围、计算方法上加以研究,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目标的少而精的统计指标体系。
4.3实现统计手段信息化。无论是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还是统计部门自身工作的内在要求,都要求早日实现统计手段现代化。
4.4企业统计应有超前观念。科学的企业对策来源于市场形式的正确把握和对未来趋势的准确判断,统计工作应改变过去那种“事后诸葛亮式”的统计分析方法,树立超前观念。企业统计部门应凭借先进的统计预测技术和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内、外部统计资料,及时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情况作出科学分析与预测,尽力减少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反映迟钝的统计滞后性,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4.5形成全面综合的统计管理体系。要作到这一点,必须规范统计工作内部业务工作流程,理顺工作关系,抓好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核算的支持力。企业工作开展到哪里,统计工作就要作到哪里,形成纵横到边的统计工作网络。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农管局八五七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