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体验历史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情境的意义
  1.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因此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是保证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条件。这种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的外在特征是:和谐、热情、深刻、扎实。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般融进课堂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地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有助于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
  中学历史教学中,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教师通过创设最佳的情境,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场景,使学生通过历史情境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激发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能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
  二、创设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真实性。
  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历史。否则就会丢掉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2.平等性。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创设历史情境时,教师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认清自己,找到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使其怀着愉悦的心情完成学习任务。
  3.互动性。
  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创设师生共同探究的情境。教师可通过设置具有批判性、现实性、新颖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给学生留有进行深层次探究的余地,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三、情境创设的方法
  1.利用多媒体影片资料创设情境。
  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八年级历史下册主要介绍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的历史。相关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历史影片资料很多,这些教学资源既能反映历史的真实,又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使其通过感官体验历史。因此我从网上下载了历史影片资料,如《开国大典》、《抗美援朝》、《香港回归》等,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播放,学生兴致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2.利用歌曲创设情境。
  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曲在传唱着历史。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利用歌曲创设情境,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密切师生间的关系。如:《春天的故事》引出了“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引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爱我中华》引出了“民族团结”;《七子之歌》引出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中播放这几首歌曲,让学生倍感亲切,他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了相关的历史。
  3.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创设情境。
  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可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等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时,我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进行教学。当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感受到了真实的历史,从而加快了他们接受知识的速度,促使他们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
  4.利用课本剧创设情境。
  让学生编排历史课本剧再现历史情景,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如在教学“洋务运动”的内容时,我让学生编排了一个课本剧《洋务派与封建顽固派的论战》,学生代表分角色表演如下主题:清政府面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形势,怎么做才能应对危机、巩固统治?学生对此内容表演得很到位,而且认识到了向西方学习、开展洋务运动的必要性和进步性,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5.利用谈话法创设情境。
  谈话法是历史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间的亲切交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积极思考,在思考中体验历史。如在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一课时,我先通过目录让学生对本册书中现代史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之后让学生说出这一课的题目,紧接着不失时机地问了一句:“中国人民是什么时候站起来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对中国近代史内容的思考。在学生回答后,我总结强调:“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的侵略,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进行了一百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通过几分钟的谈话,使学生体验到了历史。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努力营造不同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浓烈的情境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体验历史,主动学习。[S]
其他文献
师生共读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阅读和探究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达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以下,笔者以《抗日战争》的教学为例,对师生共读模式进行思考与实践。  根据全国高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笔者确定《抗日战争》的教学目标为:师生通过共同阅读与探究相关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日军铁蹄之下的痛苦生活,体会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精神,学
历史是人类社会活动轨迹的记载,揭示社会发展奥秘、预示社会前进方向,是人类进步发展的精神动力与资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善于借鉴历史经验,充分发掘历史智慧,对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历史学科被边缘化现象明显,历史的教育意义被忽视。  一、被弱化了的历史學科  在现有的教育方针与考试导向作用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也只好偏离原有的本质,配合应试
深度学习概念最早诞生于人工神经网络领域。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机器算法,目前已经应用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之后,深度学习的概念从人工智能领域被引用到教育领域。国外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国内对深度学习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  1976年,美国学者FerenceMarton和RogerSaljo在开展关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验研究中发表了《学习
201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坚持立德树人,注重价值引领;坚持能力立意,考查核心素养;关注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试卷在保持江苏高考命题特色的同时,又有突破和创新,对于科学选拔人才、深入推进新高考方案下的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201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特点分析  1.坚持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  201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选取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和感悟改革开放40年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理念提倡“以生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引导学生自主质疑、探究及自我生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教学内容较浅,没有知识方面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从内心唤起对老师的敬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良好品质,这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首要目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利用5—10分钟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作为高中政治教师,也可以借助微课的高人气,录制出高质量的微课视频,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热情和信心。  一、微课的特点  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
湛江市体校2016级高一学生为76人,其中达到市高中体育生录取分数线351分的为16人,其余为降分录取。降分录取的学生具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证,具备体育大学单招资格。高二、高三年级情况大致相同。从学生的文化成绩来看,基础相当薄弱。学生文化知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体校是半天上课,半天训练,学习时间短;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问题;长时间外出打比赛耽误课程等。  根据以上学情分析,在高中体育生的历史教学中,本着解
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共向公众开放了三个展区:精品文物展区、模拟考古展区、青铜器复制展区。虽然其中的模拟考古展区正处于试运行阶段,但参观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充分表现出了人们对这种室外活动的兴趣。在参观之余,很多游客提出疑问:这种模拟考古会不会让不怀好意的人学会了盗墓?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想谈一点个人见解。  一、模拟考古展区向公众开放的意义  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
主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做课堂主人。  背景 《整体建构自主高效课堂》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体。任何学习内容,都有待于学习主体的内化,没有学习主体行为上的参与,认知上的思考,情感上的投入,也就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地球的面貌”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虽然同学们已经了解
【摘要】本文以教育生态学和课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解析生态课堂的内涵、追求和理念,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材适改,改变互动方式,设计和谐的教案、制订多元化生态评价体系,以此打造高职旅游英语的生态课堂模式,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生态教育学;课堂生态学;高职旅游英语;生态课堂;构建  【作者简介】李艳春(1975.07-),女,汉族,河南兰考人,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人文与外语系,讲师,硕士,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