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提问要有艺术性
  语言是一门艺术,提问更是如此!
  数学课本身是比较抽象和少生动的课程,再加上问题过于呆板、机械,“应声虫”异口同声“是”或“不是”,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有艺术性的提问就显得更为重要。
  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结合教学内容编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妈妈分月饼”的故事:中秋节晚上,妈妈拿出三块大小一样的月饼分给三个宝宝,妈妈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块,分给甲宝宝一块,宝宝乙连忙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妈妈笑眯眯的把第二块月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宝宝乙两块;宝宝丙见妈妈满足了宝宝乙的要求,抢着说:“我要3块!”于是,妈妈又把第三块月饼平均分成6块,分给宝宝丙3块。三个宝宝都认为妈妈满足了他们的要求,高高兴兴吃起了月饼。故事讲到这里,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宝宝分到的月饼多呢?”学生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宝宝丙分得多,有的说宝宝乙分得多,“到底哪个宝宝分得多?”老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张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圆形纸片分组操作分一分。经过操作与观察得到“三个宝宝分得一样多”的结论,进而提问:“那个聪明的妈妈是用什么方法来满足小宝宝们的要求,而且又分得这样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随着这几个新奇问题的思考、讨论,让学生的思维逐步接近了新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本质。像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潜能。
  二、 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使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教师提出: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又会怎么样呢?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πr/2)×r=πr[2],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提问要有探索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引入新课时教师在讲台上摆4个苹果,让一名学生来分,其他同学看着分,先把苹果平均分成2份、4份,再拿一只苹果引出只有一个苹果,怎么分?产生思维碰撞,接着课件播放两种分法,揭示只有平均分成两份才公平。要求学生说出怎样才能平均分成4等份,学生说后教师用刀切给学生看,第一刀切成2等份,再一切每份又切成2等份,这样刚好是4等份。接着让学生看书上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等份,在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教师按上面平均分,分别引出1/2、1/4,使学生初步知道把一个实物,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这就是分数。接着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三张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要求学生折成4等份,折好后用斜线分别表示出1/4,由于学生折法不同,平均分成4等份的每份形状也不同(每份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直三角形),但每份大小都相等,它们的1份都是1/4。
  就这样,把上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的升华,从而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的设计既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四、提问要有评价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教师在提问后要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在评价时应带着浓浓的情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如答对了,我们可以激励:“你的想法和老师想的一样!”如果答错了,我们可以鼓励:“没关系,你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答得很有创意,我们更可以大家表扬:“比老师还厉害!”切不可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表示,让学生认为回答与否都一样的感觉,大大降低了老师提问的收效。
  总而言之,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中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风云万变,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显然是摆在首位的。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人才。然而,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果我们仍然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也就是用分数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就,这种评价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对学生实施全面评价的要求。为此,我尝试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运用一些新的、积极的评价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展露才华的空间。并
期刊
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体。通过教育科研,可以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可以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可以提炼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与特长;可以验证教学假说,丰富教育理论。  教师还可以把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在研究中学习教育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分析、解决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在探究中发现好的教育方法,改进不科学的教育行为,逐步探索和掌握教育规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的理论水平
期刊
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字很重要。这个“效”字,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那么,怎样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专心于激发兴趣,增进师生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校涌现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各种先进的创新型教育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能否在农村全日制学校施行?效果又如何?我们学校经过近几年的“校级联动,同课异构”活动。实践证明:是完全可行的且效果良好!  新课程改革中,校本教研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是一个薄弱学校的校本教研往往实效性低,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一所民族学校——回族女子中学十分重
期刊
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发展至今,许多教师都开始尝试语篇阅读教学模式,搭建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前不久,笔者听了英德市第一中学刘老师的一堂阅读公开课,引发了对阅读课堂高效性的一些思考。下面就这节阅读课做个介绍。  一、案例分析  【教材处理】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模块1 Unit 3 Celebration Lesson 1 Festivals,这是第3单元的第1课。本课的语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  然而在中国的中小学校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教师教育观念还没彻底转变,阅读资源不足,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为了改变这种阅读现状,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我结合我校科研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生群文阅
期刊
系统构图教学法是学习者灵活采用“整览--分读--构图--解说--练评”五个基本环节,通过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全面分析,设法寻找真正反映所学知识描述事物的各要素及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并设计绘制出系统、直观、简单、易记的知识系统结构图”的一种学习法。系统构图教学模式在英语学科的模式为:初构——精构——再构。  一、初构:筛选知识,理清脉络  初构环节是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找出重点单词、词
期刊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每位数学教师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高效课堂在我校实施以来,我校全体教师对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有了全新认识和深刻感悟,共同探索出几点有效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是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和素质的主要途径  在新课改理念下,必须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时间、空间、学习经历还给学生;不能再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师应转变角色
期刊
《牙签棒削粘》是上教版预备年级第一章“剪、削、雕刻成型——贴画”的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造型构思与表达;二是材料特性和用途探究;三是造型加工与交流。  《牙签画制作(成型)》是这一章节中最重要的内容。其教学目标是了解牙签贴画的一般制作步骤,学会综合运用切、削、弯、折等方法和技能,制作一副牙签画。并通过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借鉴帮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感受技术学习的乐趣
期刊
人格,从社会学角度解释是指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的总和。健全人格的理想标准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完美地统一、平衡、协调,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培养健全人格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主题。  近年来,由于学习、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人格上出现失衡现象,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大,信心不足,依赖性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