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合作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之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单一、过程机械,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教学效率难以提升。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预留充分自学时间,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叶圣陶认为想要真正学有所成,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而非坐在课堂里聆听教师的教诲。这充分阐释了自学对知识积累的作用。传统的教学只是授之以鱼,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率更是难以获得提升。
  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六年级教材中一篇典型的说明文。由于六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经过大量的阅读训练,而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留出自学时间。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搜集地球的相关资料,鼓励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搜索收获。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生命星球》或者《地球》纪录片片段,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地球的认识。当学生对地球形成一定认识之后,教师给学生留出自学时间并布置自学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但是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画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词以及课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同时思考课后提出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如果对课文一些地方有疑问,也需要进行专门记录。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升。
  传统授课方式以教为主,学生只是充当了知识的容器。当前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具备学习的能力,而且学习本身也需要消化过程,因此为学生留出自学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实行科学分组,优化合作组合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科学分组,这也是保障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重要途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是不均衡的,而且学生的知识基础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需要展开针对性教学。所以为了解决教学效率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需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以及成绩进行划分。
  例如,教师讲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就集中体现了合作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原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的疑问,并将其汇总交给本组组长。组长可以组织成员进一步讨论,集思广益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针对本文,学生阅读以后提出了很多相关问题,比如,课文的题目为什么选择《“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而不是其他更为直截了当的题目,比如赞美与批评、表扬的力量等题目呢?巴迪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呢?作者说自己“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又该如何理解呢?题目包含了怎样的深刻寓意?其次,组长可以组织成员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然后再展开深入细致的讨论,最后将讨论的结果分享给其他组的同学。这样处理,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启迪学生心智。
  教师希望提升教学质量,不只是仅重视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锻炼学生独立性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需要在授课时多多运用这一教学方式。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也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更为个性化的见解,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视野和角度。
  三、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提升小组合作效率
  小学生合作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的主观参与,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因为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在合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导致合作学习沦为闲聊的“保护伞”。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引导,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沿着既定的轨道进行。
  以《那一定会很好》为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粒种子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后来变成了手推车、椅子、木地板。文章充满了思辨的哲学意味,但是学生由于年龄小的缘故,很难深度理解课文。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为学生抛出问题,让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一棵树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其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这体现了种子的乐观进取精神,有的学生认为,这说明了种子具备奉献精神。针对这样的看法,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种子变成大树可以为人遮风挡雨,也是一种奉献啊,为什么它还会向往其他生活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会感觉不知所措。于是他们会再次翻开课文,重新阅读这样一则寓言故事,甚至还会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等学生再次阐述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看似课文讲述的是种子,其实这棵种子的历程也是人的成长历程。每个孩子都曾经向往长大,都羡慕其他人的生活。可是真正过上了那样的生活,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教师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从课文中读出更多滋味。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点拨不但可以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还可以启迪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收获更多,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有了质疑,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需要走下神坛,鼓励学生批判性阅读课文,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理性。
  例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文章赞颂了花生身上的美好品质,认为人应该做一个更有行动力,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针对课文主旨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一人生观?”大多数学生都持赞同态度,但是很快就出现了反对的声音。有的学生反驳说:“如果只会做不会说,也是不值得推崇的。”教师听到这样的看法,需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否定。接着这位同学说:“如果一个人不会正确表达自己,别人又如何知道他做了这些有用的事呢?就算是雷锋叔叔,不也是将自己的言行记录在日记中吗?否则别人怎么知道他做了那么多好事呢?只有将正确的行为宣传出去,才更有助于形成良好风气啊。”这位学生的看法别具一格,教师需要保护学生的“质疑心”。因为任何一个疑问都是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得出的结果,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对待学生的疑问,不能一味否定。
  求知始于疑问,疑问更见真知。语文是人文性学科,因此学习没有一定之规,这对于教师的启示是,需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即使学生得出的结论和主流意见相悖,教师也不能直接进行否定,而是应该倾听学生的想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有求知欲,学习的动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当下推行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师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和其他同学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需要认识到自身角色转变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学习要合理引导,而不是灌输学生知识。只有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学习才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天元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
其他文献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表面上看是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的过程,实质上却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过程。学则须疑,问题是学生进行思考的开端。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有效的提问往往抵得上教师大段的枯燥的讲解。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搭建平台,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出思维困境,不断推促课堂教学走向精彩。  一、提问内容要“激励”,诱发学生情感  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缺少
期刊
美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意识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深入发展,美育成为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要使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校外教育社团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使业余生活更加充实,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各种形式的校外教育社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基于以美育人的社团管理  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
期刊
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而对于阅读,学生通常会经历四个阶段,即写的什么、表达了什么、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和怎样写的。一般在阅读教学当中,面对文本只需要粗读就能够明确文本当中写了什么和表达了什么,但粗读法并不能让学生明确文本文字背后的内涵以及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所以,教学当中需要细读文本,而这也是语文教学当中经常采用的手段。  一、 关于文本细读  1.文本细读的基本内涵。中学语文教学当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经历了数次修订,最终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准则展开教学活动。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升课外阅读量,让书香浸润学生的童年。  一、注重教学“留白”,激发阅读兴趣  “留白”本是国画专业术语,它指的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所谓留白,是指创作书画的过程中,为了增添画面的协调感和意境感,画家特意
期刊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是童蒙养正的根基,古诗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孕育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它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如何让“新时期”的古诗课堂再次成为唤醒师生智慧的生命磁场呢?哲学范畴中的“视域融合”对我们调和古诗教学观念,开启了新的视角。  一、从“视角新颖”到“视域融合”,追溯古诗教学的本真意义  古诗,作为文学的一种载体,常上常新的新思潮固然令人喜悦,但若只是新瓶装旧
期刊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美到极致。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画面写意,用色淡雅;如“含情独摇手,双袖参差列”,动作表现,情绪感染,服装造型,皆有美感;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无中生有,浪漫神秘,叫有中生有的如何能比?细品这些诗,韵味无穷,值得反复涵泳。那么,该怎样诵读诗词呢?  一、声文相触读出诗韵  1.节奏,诵读浅尝  拿到一首诗词
期刊
初中数学课程主要由代数和几何两个部分的知识构成。从几何知识的教学实践来看,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困难,对几何知识的理解不到位,解决问题容易出错。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具体原因,然后通过合理的对策优化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提升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初中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应的优化教学的策略,希
期刊
课本剧指的是将语文教材中具有一定叙事性质的课文以戏剧化的方式进行编演,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置身其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快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创编和表演,学习由被动聆听教师的指导,变成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过程。课本剧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教学质量。课本剧的编演应当根据课文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一、先演后讲,活跃课堂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
期刊
小学作为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时期,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直是学术界研究与关注的热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也是不少一线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成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
期刊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整合课程,它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它立足文本,在活动中展现语文的魅力,拓展学生的视野,课程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中,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和体验,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期待,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更愿意参与实践活动。怎样将语文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使语文课堂更加高效呢?  一、立足教材文本,利用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