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吉尔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型为启示,分别从4个认知负荷分析了口译初学者的训练策略,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口译初学者解决最初阶段的困惑。
【关键词】吉尔 口译 初学者
口译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到现在为止它也在人类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译员,是很多口译学习者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
在整个口译发展史中,著名口译学者Daniel Gile发现译者无论文章简单难易,都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并在20 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认知负荷模型”。他认为口译中有三个基本的认知负荷,分别是“听辨和理解”、“语言表达”和“记忆”。后来又增加了“协调负荷”,并通过一系列公式表达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针对各个环节提高口译能力
1.听和分析。在听辨和理解中,吉尔又将其细分,提出了理解等式。认为听力理解还应包括语言知识、语言外知识和分析的能力。三者能力都强,就能大大提高口译质量。若其中一种能力不足或精力分配不够,那么就需要另外两部分予以补偿。因此对于初学口译的人,则可在日常练习中针对性地对各个环节进行练习。
(1)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对于一名优秀的口译员而言,优秀的双语转化能力是关键。要以阅读写作为基础,加强听力口语。对于听力,初学者要进行一定时间的精听练习,即“听写”。等精听到一定的量后,译员可考虑以泛听为主,精听为辅。选材要涉及各个方面,可考虑选听The Economist的节目,这样可以扩大对世界政治、金融、科技等的了解。
对于译员的表达能力,译员要常常学习地道的俚语,并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中加以运用。若没有外国友人进行每天的口语训练,可选择自我对话,并加以录音。回放时要留心时态的正确使用与否,因为口译现场的及时性很强,是不允许译员一遍遍的纠正口误的。
此外阅读和写作对于口译来说也是至关重要,这两者是口译学习的基石。因为只有在阅读中,译员才可以逐渐体会到中英文两者的差距,并将好的表达运用到自己的翻译中去。在阅读中,译者应将好的英文表达记录下来,将它们翻译成中文,再根据中文自己进行英文翻译,这样一来,译员就可以对比自己的译文和地道英文的差距,逐渐形成英式思维。对于写作,译员可从每天的阅读中选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当题材,进行训练。
(2)分析。很多口译初学者在听懂了源语之后,看着笔记,总会纠结于一些细节,想着一些小词要怎么译,却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度,导致译出的文章只有细节,却没有逻辑性。因此译员在平日的练习中也要训练逻辑分析能力。可选取一分钟半的听力材料,在不记笔记的前提下复述大意或译出大意。初学者也可以考虑以TED上的演讲为素材,在只记要点的情况下,翻译出演讲的大意,即“gist interpreting”,这几种办法都能帮助译者从文章宏观的结构上出发,训练逻辑分析能力。
2.短期记忆。记忆是口译的关键,好的记忆可大大减轻译者在记笔记上的负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译语产出上。因此如何训练出好的记忆就成了很多初学者最为关心的话题。在口译中,最为重要的记忆是短时记忆。译员可通过训练视觉化记忆来提高短时记忆的能力。“如果译员能把源语话语信息以某种形象贮存,即对语篇所描述的事物建起一个情景模型,把记忆内容变成自己所感受的东西,而不是孤立地记住其词语,就能有效地减少识记材料的负荷,使用较少的符号或意象承载相对多的信息量。”
3.笔记。笔记是口译初学者最头疼的问题。很多口译初学者总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总是在想笔记怎么记,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辨信息。若专注听取信息,则无法记笔记。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问题在两点:一是译员的听力理解能力较弱,二是笔记的熟练度还不够。译员的听力理解能力若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他则无法很快地从源语中主动地提取出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只能零散地抓取一些信息片段;译员的笔记若还很不成熟,那么在听辨时就会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这个词该怎么记,也无法有精力去判断原文的逻辑结构,笔记也会一片混乱。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口译初学者要将“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贯穿整个口译学习阶段,并专门去练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笔记符号。
4.表达。流畅自信的表达是整个口译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但译员在最后译语的产出时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停顿、自我纠正,犹豫不自信等,这些现象都会给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也会使译者背上心理负担,导致恶性循环,译语质量更差。对于表达,译员可通过每天练习视译,来提高译语表达的流畅度。这是因为在交替传译读取笔记的过程中也需要译者能有顺句翻译的能力,并不能往复自我纠正译出语,所以练习视译也可以提高译语的产出质量。此外,译员还应该多做演讲并录音,之后通过录音回放找到问题所在,如时态,词语使用的精准度,句子结构等。也应该请外籍人士指出不足所在。这样通过演讲,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译者对语调、语速、音量的控制。
口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译者每天不断地学习。既要提高双语转换能力,又要不断地吸取新的文化知识,补充自己的知识库。
参考文献:
[1]Daniel Gile.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Benjamins, John Publishing Company,1995.
作者简介:马馨琼,女,回族,生于1989年7月,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口译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吉尔 口译 初学者
口译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到现在为止它也在人类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译员,是很多口译学习者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
在整个口译发展史中,著名口译学者Daniel Gile发现译者无论文章简单难易,都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并在20 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认知负荷模型”。他认为口译中有三个基本的认知负荷,分别是“听辨和理解”、“语言表达”和“记忆”。后来又增加了“协调负荷”,并通过一系列公式表达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针对各个环节提高口译能力
1.听和分析。在听辨和理解中,吉尔又将其细分,提出了理解等式。认为听力理解还应包括语言知识、语言外知识和分析的能力。三者能力都强,就能大大提高口译质量。若其中一种能力不足或精力分配不够,那么就需要另外两部分予以补偿。因此对于初学口译的人,则可在日常练习中针对性地对各个环节进行练习。
(1)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对于一名优秀的口译员而言,优秀的双语转化能力是关键。要以阅读写作为基础,加强听力口语。对于听力,初学者要进行一定时间的精听练习,即“听写”。等精听到一定的量后,译员可考虑以泛听为主,精听为辅。选材要涉及各个方面,可考虑选听The Economist的节目,这样可以扩大对世界政治、金融、科技等的了解。
对于译员的表达能力,译员要常常学习地道的俚语,并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中加以运用。若没有外国友人进行每天的口语训练,可选择自我对话,并加以录音。回放时要留心时态的正确使用与否,因为口译现场的及时性很强,是不允许译员一遍遍的纠正口误的。
此外阅读和写作对于口译来说也是至关重要,这两者是口译学习的基石。因为只有在阅读中,译员才可以逐渐体会到中英文两者的差距,并将好的表达运用到自己的翻译中去。在阅读中,译者应将好的英文表达记录下来,将它们翻译成中文,再根据中文自己进行英文翻译,这样一来,译员就可以对比自己的译文和地道英文的差距,逐渐形成英式思维。对于写作,译员可从每天的阅读中选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当题材,进行训练。
(2)分析。很多口译初学者在听懂了源语之后,看着笔记,总会纠结于一些细节,想着一些小词要怎么译,却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度,导致译出的文章只有细节,却没有逻辑性。因此译员在平日的练习中也要训练逻辑分析能力。可选取一分钟半的听力材料,在不记笔记的前提下复述大意或译出大意。初学者也可以考虑以TED上的演讲为素材,在只记要点的情况下,翻译出演讲的大意,即“gist interpreting”,这几种办法都能帮助译者从文章宏观的结构上出发,训练逻辑分析能力。
2.短期记忆。记忆是口译的关键,好的记忆可大大减轻译者在记笔记上的负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译语产出上。因此如何训练出好的记忆就成了很多初学者最为关心的话题。在口译中,最为重要的记忆是短时记忆。译员可通过训练视觉化记忆来提高短时记忆的能力。“如果译员能把源语话语信息以某种形象贮存,即对语篇所描述的事物建起一个情景模型,把记忆内容变成自己所感受的东西,而不是孤立地记住其词语,就能有效地减少识记材料的负荷,使用较少的符号或意象承载相对多的信息量。”
3.笔记。笔记是口译初学者最头疼的问题。很多口译初学者总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总是在想笔记怎么记,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辨信息。若专注听取信息,则无法记笔记。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问题在两点:一是译员的听力理解能力较弱,二是笔记的熟练度还不够。译员的听力理解能力若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他则无法很快地从源语中主动地提取出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只能零散地抓取一些信息片段;译员的笔记若还很不成熟,那么在听辨时就会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这个词该怎么记,也无法有精力去判断原文的逻辑结构,笔记也会一片混乱。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口译初学者要将“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贯穿整个口译学习阶段,并专门去练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笔记符号。
4.表达。流畅自信的表达是整个口译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但译员在最后译语的产出时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停顿、自我纠正,犹豫不自信等,这些现象都会给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也会使译者背上心理负担,导致恶性循环,译语质量更差。对于表达,译员可通过每天练习视译,来提高译语表达的流畅度。这是因为在交替传译读取笔记的过程中也需要译者能有顺句翻译的能力,并不能往复自我纠正译出语,所以练习视译也可以提高译语的产出质量。此外,译员还应该多做演讲并录音,之后通过录音回放找到问题所在,如时态,词语使用的精准度,句子结构等。也应该请外籍人士指出不足所在。这样通过演讲,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译者对语调、语速、音量的控制。
口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译者每天不断地学习。既要提高双语转换能力,又要不断地吸取新的文化知识,补充自己的知识库。
参考文献:
[1]Daniel Gile.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Benjamins, John Publishing Company,1995.
作者简介:马馨琼,女,回族,生于1989年7月,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口译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