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今中外的经典音乐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的音乐课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特别是进行美育的重要载体。要想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以“情”为主,突出情感体验。教师要把自己融入音乐,创设音乐情境,利用富有感情的课堂语言和体态语言,带领学生走进音乐,融入音乐,丰富情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真正做到以情育人。
【关键词】音乐课堂 效果 教师 情感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36-01
著名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听了一个泥瓦匠哼了一首名为《孤寂的凡尼亚》的民歌之后,创造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那悲切的如诉的旋律使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听了以后禁不住潸然泪下,他说:“我已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了。”一曲根植于民族音乐沃土中的器乐作品,竟蕴含着如此深刻的思想感情!人们常说,“听过,看过,容易忘过”。没有置身其中的亲身体验,没有唤醒、触动过自己的真情实感,很难在记忆中留下印记、在情感中掀起波澜。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注意,从中感到满足……”要想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以“情”为主,突出情感体验。
首先,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当具有情感性。
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柳斌曾经指出:“‘育人以德’是重要的,‘育人以智’也是重要的,但如果离开了‘育人以情’,那么‘德’和‘智’都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音乐教育只有突出本学科的特点,才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出自身独有的效应。而教师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则可以激发学生情感、思维、兴趣,从而变成学生上好音乐课的源泉和动力。
记得在学校大合唱比赛前,笔者特地为班级谱写了一首班歌——《拥抱希望》。在音乐课上,笔者带学生开始学唱班歌。学生们开始时唱得平淡极了,甚至有些恹恹欲睡。于是笔者用饱含感情的语调,逐句逐句地开始讲解引导:
“同学们,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你们第一天来学校报到的情景呢?当时我们相互之间都是很陌生的。性格、脾气都互不了解,但是半年下来,大家一起度过,我们彼此都成为了朋友。同学们,缘分是不是很奇妙的东西呢?我想大家都会珍惜彼此。”话音刚落,好多同学都相视一笑。相视一笑中有几多的默契与理解。
“同学们,看看班级后墙的照片上,穿着军装的你们真的是英姿飒爽!,烈日下同学们学会了团结守纪,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步调一致,这是一项多么宝贵的财富啊!当然,那时候大家的眼珠和牙齿比现在要白得多了。”同学们都哄堂大笑,笑声中,不少同学悄悄转头去看墙上的照片;笑声中,我忽然感觉同学们的心跟我贴得很近很近。
“大概一个月以前,有位同学曾向我哭诉说,宿舍的另外两个同学对她有排挤心理,常与她为难。劝慰她以后,我送给她两点意见,一是真诚,二是宽容。一个月以后的今天,我很开心地看到她与那两个同学成为了好朋友,经常形影不离。我们前面说过,相逢即是有缘。我们班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即使受伤,也请你相信对方是无意的,也请你抱着宽容的心去对待,好吗,同学们?”“好!”不甚响亮、却非常坚定的声音传来,笔者似乎听见了坚冰融化的声音,仿佛听见了心结打开的声音。
……
接着,坚定而响亮的歌声响遍教室的每个角落:
“有风雨,我不怕,因为有老师的臂膀;”
“有困难,我不怕,因为伙伴在身旁。”
“努力吧,零八报关!”
“加油吧,我们拥抱,拥抱希望!”
笔者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让学生产生了情感共鸣,跟着笔者自制的MIDI音乐,学生们又一次歌唱起来,歌声似乎传得很远,似乎传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其次,教师的体态语应当具有情感性。
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与痛楚。”音乐是情感艺术,它通过优美的旋律来兴奋神经、调节情绪、振奋人心,使人们焕发出愉悦的心情,促进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要使学生对音乐情感性体验深刻,教师的体态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的体态语是教学的无声语言,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仪表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别恩曾经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一句话的信息效果=7%文字+38%声音+55%体态语。音乐教师的体态艺术可根据动作部位不同分为以下若干种类:
身体动作:通过躯干和四肢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包括手势、步态与头姿等。
面部表情:通过脸上肌肉变化,眉、眼、口、鼻的活动和形态变化而传递信息。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教师情感过程的“温度计”。
眼神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師生之间有效地交流了大量的情感信息。
事隔多年,常常会回忆起笔者工作第一年时,听过的一堂苏州市级音乐欣赏公开课:《音乐与生活》。执教者,她是那么地亲切,上课时说每一句话时的表情都是那么柔美,而更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的手势,恰倒好处又非常具有美感。让每一个学生都如沐春风。优秀的教师虽然各具特色,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的教学语言无不具有感情色彩,他们的体态语言都是非常优雅到位。它就像是一把精致的万能钥匙,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空间,而且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总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堂中,情感效应的主导在于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我们中职学生属于青年初期,生理发育接近成熟,心理发展开始走向独立,是一个人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时期。在他们的心理活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出富于活力、充满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课中都能得到体现。所以,音乐教师要把自己融入音乐,创设音乐情境,利用富有感情的课堂语言和体态语言,带领这些学生走进音乐,融入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去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真正做到以情育人。
【关键词】音乐课堂 效果 教师 情感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36-01
著名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听了一个泥瓦匠哼了一首名为《孤寂的凡尼亚》的民歌之后,创造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那悲切的如诉的旋律使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听了以后禁不住潸然泪下,他说:“我已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了。”一曲根植于民族音乐沃土中的器乐作品,竟蕴含着如此深刻的思想感情!人们常说,“听过,看过,容易忘过”。没有置身其中的亲身体验,没有唤醒、触动过自己的真情实感,很难在记忆中留下印记、在情感中掀起波澜。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注意,从中感到满足……”要想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以“情”为主,突出情感体验。
首先,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当具有情感性。
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柳斌曾经指出:“‘育人以德’是重要的,‘育人以智’也是重要的,但如果离开了‘育人以情’,那么‘德’和‘智’都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音乐教育只有突出本学科的特点,才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出自身独有的效应。而教师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则可以激发学生情感、思维、兴趣,从而变成学生上好音乐课的源泉和动力。
记得在学校大合唱比赛前,笔者特地为班级谱写了一首班歌——《拥抱希望》。在音乐课上,笔者带学生开始学唱班歌。学生们开始时唱得平淡极了,甚至有些恹恹欲睡。于是笔者用饱含感情的语调,逐句逐句地开始讲解引导:
“同学们,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你们第一天来学校报到的情景呢?当时我们相互之间都是很陌生的。性格、脾气都互不了解,但是半年下来,大家一起度过,我们彼此都成为了朋友。同学们,缘分是不是很奇妙的东西呢?我想大家都会珍惜彼此。”话音刚落,好多同学都相视一笑。相视一笑中有几多的默契与理解。
“同学们,看看班级后墙的照片上,穿着军装的你们真的是英姿飒爽!,烈日下同学们学会了团结守纪,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步调一致,这是一项多么宝贵的财富啊!当然,那时候大家的眼珠和牙齿比现在要白得多了。”同学们都哄堂大笑,笑声中,不少同学悄悄转头去看墙上的照片;笑声中,我忽然感觉同学们的心跟我贴得很近很近。
“大概一个月以前,有位同学曾向我哭诉说,宿舍的另外两个同学对她有排挤心理,常与她为难。劝慰她以后,我送给她两点意见,一是真诚,二是宽容。一个月以后的今天,我很开心地看到她与那两个同学成为了好朋友,经常形影不离。我们前面说过,相逢即是有缘。我们班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即使受伤,也请你相信对方是无意的,也请你抱着宽容的心去对待,好吗,同学们?”“好!”不甚响亮、却非常坚定的声音传来,笔者似乎听见了坚冰融化的声音,仿佛听见了心结打开的声音。
……
接着,坚定而响亮的歌声响遍教室的每个角落:
“有风雨,我不怕,因为有老师的臂膀;”
“有困难,我不怕,因为伙伴在身旁。”
“努力吧,零八报关!”
“加油吧,我们拥抱,拥抱希望!”
笔者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让学生产生了情感共鸣,跟着笔者自制的MIDI音乐,学生们又一次歌唱起来,歌声似乎传得很远,似乎传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其次,教师的体态语应当具有情感性。
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与痛楚。”音乐是情感艺术,它通过优美的旋律来兴奋神经、调节情绪、振奋人心,使人们焕发出愉悦的心情,促进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要使学生对音乐情感性体验深刻,教师的体态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的体态语是教学的无声语言,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仪表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别恩曾经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一句话的信息效果=7%文字+38%声音+55%体态语。音乐教师的体态艺术可根据动作部位不同分为以下若干种类:
身体动作:通过躯干和四肢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包括手势、步态与头姿等。
面部表情:通过脸上肌肉变化,眉、眼、口、鼻的活动和形态变化而传递信息。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教师情感过程的“温度计”。
眼神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師生之间有效地交流了大量的情感信息。
事隔多年,常常会回忆起笔者工作第一年时,听过的一堂苏州市级音乐欣赏公开课:《音乐与生活》。执教者,她是那么地亲切,上课时说每一句话时的表情都是那么柔美,而更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的手势,恰倒好处又非常具有美感。让每一个学生都如沐春风。优秀的教师虽然各具特色,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的教学语言无不具有感情色彩,他们的体态语言都是非常优雅到位。它就像是一把精致的万能钥匙,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空间,而且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总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堂中,情感效应的主导在于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我们中职学生属于青年初期,生理发育接近成熟,心理发展开始走向独立,是一个人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时期。在他们的心理活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出富于活力、充满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课中都能得到体现。所以,音乐教师要把自己融入音乐,创设音乐情境,利用富有感情的课堂语言和体态语言,带领这些学生走进音乐,融入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去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真正做到以情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