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宏观背景下,培养反思型教师成为了国际教师教育界的共同趋势。许多专家、学者就反思型教师的培养、反思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其中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非常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我国教育界,各位专家学者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全面、冷静、深入的思考和总结,积极探索、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具有决策的能力,那么教师的专业性就一定会提高。朱小曼(2001)认为反思性实践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进行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过程。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可以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观念等进行梳理,及时调整、改进,将经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后继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提高教学技能,进而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
为了促进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中第一部分基本理念的“能力为重”中就明确提出“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第二部分的专业能力中第十四条即为“反思与发展”,具体提出教师应“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可见,反思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幼儿教师会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地进行经验总结,这种经验总结其实就是存在于幼儿教师教学行为中最简单、最普遍的反思行为。
在优秀幼儿教师的访谈中,有的老师在谈到自己专业成长的经历中,就谈到:
教师A:“工作中,我会和家长聊一些孩子的情况,讲一些我们平常觉得哪些地方很好,孩子们会喜欢,还有就是其他老师和园领导有时也会说你哪些工作做得非常好。通过这个我就反思我在这方面做得好就要在今后做得更好一些,哪些地方不足我再实践的时候可能会有方式方法的思考、改进,这就应该叫带班的经验总结。”
从这位教师的反思行为中可以看到,她是在与家长、同伴、领导等交流、探讨中进行思考、反思,这种反思行为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被动性,因为教师反思的起因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接触到的家长、同伴等对自己的评价,并非教师主动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但是这种反思内容涉及到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往往更多地关注一些细节问题。教师若能长期坚持这种反思,可以积累比较全面的工作经验。这种反思的成效,取决于教师的自身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
还有一些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比较善于积极主动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同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观摩,在观摩中进行反思,还有一些教师会通过查阅学前教育的相关资料进行反思。
教师B在访谈中说:“刚工作时,我没有经验,也没人告诉我应该怎么组织孩子入厕、喝水啊,怎么放杯子啊——带班的时候当遇到领导对自己的批评、指责,还有班级混乱的时候,我也有过退缩。怎么才能走出这个困惑呢?后来还是觉得自己比较愿意学吧!就是本身自己想好,就是说有这份上进的心,也就主动地去看老教师怎么带班的。我自己不带班的时候就主动地去看比方说孙老师,我就去看看孙老师怎么带班的,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自己就知道了并在实践中慢慢摸索,遇到问题再去学,然后再回来改进,慢慢自己也就学会了。”
教师C在访谈中说:“我就更注重孩子,注重细节,注重对每个孩子的观察,然后我就在反思,我今天做得对不对。比如,今天这个孩子出现问题了,我今天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他,对他是不是一种伤害,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做得不对。所以每天我就来反思一下,也许是一段时间,也许是我这个班级带完以后,我这个班的孩子有没有获得全面的发展,我有没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我工作当中也经常去看书,在书中你能找到一些东西,然后对照自己的实践。自己个人去反思,去提升,我觉得这样才能进步。”
教师D在访谈中也认为:“优秀的教师要有不断反思自己行为的能力,就是有的时候不是说我是什么样了,我就做的什么都正确,而是应该对做的很多事情,我都要回头想一想,这个事情做的还有哪些问题存在,下面还可以怎么做?”
可见这几位教师在自身专业成长中都认为反思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因为教师的反思是主动的,有着比较明确的目的,而且能将反思的结果很快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甚至能就同一问题进行反复多次的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同时,教师在反思中借助于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书报杂志和网络进行学习,将自己的实践行为与幼儿教育的最新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有利于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不断改进、完善,乃至推陈出新。
这种反思具有较强的条理性,思考也更加深刻、全面,能促使幼儿教师不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也提升自己对教育理论的认识。
以上的几种反思行为都是个体针对自己的反思,其实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在很多时候是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反思,这也是现在幼儿园教师的常态反思行为。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一般都是结合幼教发展的趋势和最新动态,再结合本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困惑等来明确研讨的主题,并以观摩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比如教师C说:“这么多年我一直担任的是年级教研组长,每学期每月都有园长组织的大教研活动,教研组长可以带领大家把平时的一些小问题解决,可以开小教研会对平时的问题进行研讨,在这个过程中,不光自己成长了,也能带动一部分老师共同探讨。”还有我们平时教研活动中开展的“一课三研”也是典型的集体反思模式,如教师F谈到:“我们每学期都有教学观摩,通过教学大赛老师就成长了许多,因为同节课要不停地研究,上不同形式的课。”
另外,在本园教师参加区、市、省的教学评比活动过程中,幼儿园会围绕将要参赛的教学活动来组织大家进行研讨。如教师E在访谈中就说:“我一直很喜欢上公开课或者是参加一些大的活动,因为每参加一次自己就提升一次。因为你平时上课只能自己一个人想,但参加这些活动,大家集思广益,每个人都给你提建议,就会得到好多很好的意见,然后下次就能有很多的提高,我觉得这挺好的。”在这些教研活动中,教师围绕某个主题能就自己的认识和实践经验,各抒己见,深入探讨,并将研讨的结果落实到实践中,然后再反思、再研讨、再落实。
不论是何种方式的思考,幼儿教师都需要对自己经历的教学事件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回忆、梳理、思考和剖析,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来发现自己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提高,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
在我国教育界,各位专家学者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全面、冷静、深入的思考和总结,积极探索、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具有决策的能力,那么教师的专业性就一定会提高。朱小曼(2001)认为反思性实践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进行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过程。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可以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观念等进行梳理,及时调整、改进,将经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后继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提高教学技能,进而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
为了促进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中第一部分基本理念的“能力为重”中就明确提出“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第二部分的专业能力中第十四条即为“反思与发展”,具体提出教师应“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可见,反思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幼儿教师会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地进行经验总结,这种经验总结其实就是存在于幼儿教师教学行为中最简单、最普遍的反思行为。
在优秀幼儿教师的访谈中,有的老师在谈到自己专业成长的经历中,就谈到:
教师A:“工作中,我会和家长聊一些孩子的情况,讲一些我们平常觉得哪些地方很好,孩子们会喜欢,还有就是其他老师和园领导有时也会说你哪些工作做得非常好。通过这个我就反思我在这方面做得好就要在今后做得更好一些,哪些地方不足我再实践的时候可能会有方式方法的思考、改进,这就应该叫带班的经验总结。”
从这位教师的反思行为中可以看到,她是在与家长、同伴、领导等交流、探讨中进行思考、反思,这种反思行为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被动性,因为教师反思的起因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接触到的家长、同伴等对自己的评价,并非教师主动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但是这种反思内容涉及到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往往更多地关注一些细节问题。教师若能长期坚持这种反思,可以积累比较全面的工作经验。这种反思的成效,取决于教师的自身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
还有一些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比较善于积极主动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同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观摩,在观摩中进行反思,还有一些教师会通过查阅学前教育的相关资料进行反思。
教师B在访谈中说:“刚工作时,我没有经验,也没人告诉我应该怎么组织孩子入厕、喝水啊,怎么放杯子啊——带班的时候当遇到领导对自己的批评、指责,还有班级混乱的时候,我也有过退缩。怎么才能走出这个困惑呢?后来还是觉得自己比较愿意学吧!就是本身自己想好,就是说有这份上进的心,也就主动地去看老教师怎么带班的。我自己不带班的时候就主动地去看比方说孙老师,我就去看看孙老师怎么带班的,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自己就知道了并在实践中慢慢摸索,遇到问题再去学,然后再回来改进,慢慢自己也就学会了。”
教师C在访谈中说:“我就更注重孩子,注重细节,注重对每个孩子的观察,然后我就在反思,我今天做得对不对。比如,今天这个孩子出现问题了,我今天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他,对他是不是一种伤害,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做得不对。所以每天我就来反思一下,也许是一段时间,也许是我这个班级带完以后,我这个班的孩子有没有获得全面的发展,我有没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我工作当中也经常去看书,在书中你能找到一些东西,然后对照自己的实践。自己个人去反思,去提升,我觉得这样才能进步。”
教师D在访谈中也认为:“优秀的教师要有不断反思自己行为的能力,就是有的时候不是说我是什么样了,我就做的什么都正确,而是应该对做的很多事情,我都要回头想一想,这个事情做的还有哪些问题存在,下面还可以怎么做?”
可见这几位教师在自身专业成长中都认为反思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因为教师的反思是主动的,有着比较明确的目的,而且能将反思的结果很快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甚至能就同一问题进行反复多次的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同时,教师在反思中借助于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书报杂志和网络进行学习,将自己的实践行为与幼儿教育的最新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有利于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不断改进、完善,乃至推陈出新。
这种反思具有较强的条理性,思考也更加深刻、全面,能促使幼儿教师不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也提升自己对教育理论的认识。
以上的几种反思行为都是个体针对自己的反思,其实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在很多时候是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反思,这也是现在幼儿园教师的常态反思行为。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一般都是结合幼教发展的趋势和最新动态,再结合本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困惑等来明确研讨的主题,并以观摩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比如教师C说:“这么多年我一直担任的是年级教研组长,每学期每月都有园长组织的大教研活动,教研组长可以带领大家把平时的一些小问题解决,可以开小教研会对平时的问题进行研讨,在这个过程中,不光自己成长了,也能带动一部分老师共同探讨。”还有我们平时教研活动中开展的“一课三研”也是典型的集体反思模式,如教师F谈到:“我们每学期都有教学观摩,通过教学大赛老师就成长了许多,因为同节课要不停地研究,上不同形式的课。”
另外,在本园教师参加区、市、省的教学评比活动过程中,幼儿园会围绕将要参赛的教学活动来组织大家进行研讨。如教师E在访谈中就说:“我一直很喜欢上公开课或者是参加一些大的活动,因为每参加一次自己就提升一次。因为你平时上课只能自己一个人想,但参加这些活动,大家集思广益,每个人都给你提建议,就会得到好多很好的意见,然后下次就能有很多的提高,我觉得这挺好的。”在这些教研活动中,教师围绕某个主题能就自己的认识和实践经验,各抒己见,深入探讨,并将研讨的结果落实到实践中,然后再反思、再研讨、再落实。
不论是何种方式的思考,幼儿教师都需要对自己经历的教学事件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回忆、梳理、思考和剖析,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来发现自己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提高,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