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似看山不喜平。相对于初中记叙文只需要文通句顺,将记叙的事件交待清楚,将人物情感直接传达出来,将人物形象的某一面展现出来,高中记叙文写作在叙述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叙述上要有所设计,弥补平铺直叙带来的平淡乏味;在表达情感上要更加委婉含蓄,弥补直接抒情带来的浅白表面;在呈现人物形象上要更加全面立体,弥补浅层次描写带来的苍白和缺乏个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巧妙叙述。
一、一波三折营造跌宕情节
记叙文的情节应该是跌宕起伏的,平铺直叙则令人乏味。在记叙文写作中,要有尺水兴波的意识,在构思中,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曲折的故事情节,巧妙地运用一些艺术手法,如误会法、巧合法、对比、反衬、虚实结合、倒叙、插叙等,将事件巧妙地设计成能够激起读者阅读期待的情节,这样就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作文《幸福》,作者是这样来叙写情节的:
“喝酒喝这么晚,知不知道家里人很担心你,你就知道喝酒!”早上爸爸一睡醒,妈妈就开始训话,爸爸在一旁陪着笑脸——一直陪到笑脸变黑脸。这得追溯到几天前的夜晚。“咚!咚!咚!”伴随着几声敲门声,我打开门,只见门外站了一个垂头低脑、双腿弯曲、目光呆滞、脸色红润的醉鬼,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酒精味儿。不用说,这就是我那爱喝酒的老爸。妈妈没说一句话,因为爸爸喝醉之后,对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酒醒后一概不知。
此后,两人便开始进行冷战,家里顿时安静了许多。
可我心里明白,在这沉寂的气氛里还隐藏着一股温馨。
那天晚上,爸爸没回家之前,妈妈一刻都没睡,不停地打着爸爸的手机,爸爸回来后,妈妈也没怎么睡,要照顾爸爸。这种温馨妈妈自己不觉得,可是我在旁边却看得一清二楚。于是我决定给他们创造个机会重拾温馨。
作者一边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爸爸妈妈之间的冷战,一边又以参与者的身份在父母之间平衡着。文章中作者既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也没有按照事件发展顺序来写,而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使得情节充满悬念。让“冷战”背后营造的幸福、温馨一点一点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文中最后,作者巧妙设计,父母双方最终冰释前嫌,这样从爸妈冷战开始时的焦急到相持时的不安再到窥测到双方行动时的放心及至最后的双方和解的幸福,一步一步,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二、细节描写传递真挚情感
记叙文中传达的情感应该是深刻的、丰富的,无论是含蓄还是直白,都不应该浅薄、肤浅。深刻丰富的情感绝不应该只是低级的感叹与喜怒哀乐式地情感标签,而应该是通过巧妙的细节传达出来。精彩的细节能说话,能够传递细腻入微的情感。在具体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借助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来将人物的情感多方位立体地呈现出来,如这篇《是不能忘记的》,作者就很善于借助细节描写来传递情感:
犁铧飞舞,粉尘弥散。无知和幼稚的我贪图沿途的风景,渐渐偏离了航道,而您却如纤夫一样将我拉回。
那时的我成绩不好,还特别害怕考试,常常借故“逃考”,尤其是数学,在小测验前两天也要装病。
又一次数学考试即将来临,您提前三天不知从哪“偷”来一份试题,遮遮掩掩,故作神秘,说是考题。在您的宿舍里,您手把手地教我答题。考试时,我虽然把您教的忘了一半,但是还好,得了71分,您对我也投来鼓励和赞赏的目光。
接下来的一次考试,您又“偷”来一份试卷。可是您犹豫地说您太忙了,没有时间给我讲解……我心想,老师这样已经是为我“犯错”了,我再不好好学能对得起老师吗?
以后的考试,我再也不要您“偷”试题了。您明知故问:“为什么啊?”我说:“我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不过跟过去的准备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所有的考试方法都在这里了。”我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您诡异地笑了笑,由衷的表扬了我。那个星期天,您为我温习了考试章节的内容。尽管那次考试我只考了63分,但挂在我脸上的是长久没有过的灿烂笑容。窗外挺拔的白杨也随风而舞,仿佛为我祝贺,向老师您致敬……
作者笔下的班主任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教师,也是一位有着丰富教育智慧的老师。作者对老师的情感毫无疑问是敬重的,老师对学生的情感也是无私关爱着的。但这种情感作者没有苍白地呐喊,而是借助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细腻描摹的。在一次次“偷”试卷和课后辅导的过程中,作者不但找回了信心,也收获了感动。于是作者心甘情愿地认真学习起来,最终为自己的成绩绽开“长久没有过的灿烂笑容”。
三、抑扬结合描绘立体形象
记叙文中的情节离不开人物,人物形象塑造得如何直接关联到记叙文情节的叙写是否精彩。在高中记叙文写作中,结合人物形象的多面性,按照形象“二分法”,即再完美的人物也有缺点,坏透了的人物也有亮色,可以采用欲扬先抑或者先抑后扬的手法来展现人物的不同侧面,有主有次,有所对比,这样就能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具备生活的真实。如下文:
老师的严厉是出了名的。
我很怕老师……刚进办公室,老师就拿出了一直以来的成绩单,看着我的走势,狠狠地批评了我。
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踏实等等能导致成绩下滑的因素全扣到了我头上。老师拍着桌子说:“我教书这么多年了,从没教过你这样的。”那一次,我没有哭。
只是,我对老师更畏惧了。
平常时候都尽量避着他走,老师也似乎有所察觉。没两天,又把我叫到办公室。
站在他的办公桌旁,我低着头,等着他的责骂。却没料到,长时间的静默后,是一声轻轻的叹息。
我惊讶地抬起头,看到的不是想象中那愤怒的脸,却是老师头上零星的白发和脸上的微皱的担忧。
老师说:“我知道,上次批评你的话说重了,你最近有些情绪。你的刻苦,你的努力,老师何尝没有看到。只是你的成绩总上不去,我看着也替你着急,替你担忧。”说完,良久没有再说话,沉默了一会儿,就让我回去了。这一次,我哭了。我理解了老师责骂背后的担忧,和担忧背后的爱。
文中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选取了老师的一个典型画面和与老师有交集的两次谈话,形象地描绘一位脾气有点急躁,却非常细心有责任心的老师形象。在欲扬先抑中将老师火爆脾气背后对学生的忧与爱鲜明形象地呈现出来。两次对话的前后对比,欲扬先抑,活画出了老师的形象,真实生动,更具生活气息。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215600)
一、一波三折营造跌宕情节
记叙文的情节应该是跌宕起伏的,平铺直叙则令人乏味。在记叙文写作中,要有尺水兴波的意识,在构思中,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曲折的故事情节,巧妙地运用一些艺术手法,如误会法、巧合法、对比、反衬、虚实结合、倒叙、插叙等,将事件巧妙地设计成能够激起读者阅读期待的情节,这样就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作文《幸福》,作者是这样来叙写情节的:
“喝酒喝这么晚,知不知道家里人很担心你,你就知道喝酒!”早上爸爸一睡醒,妈妈就开始训话,爸爸在一旁陪着笑脸——一直陪到笑脸变黑脸。这得追溯到几天前的夜晚。“咚!咚!咚!”伴随着几声敲门声,我打开门,只见门外站了一个垂头低脑、双腿弯曲、目光呆滞、脸色红润的醉鬼,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酒精味儿。不用说,这就是我那爱喝酒的老爸。妈妈没说一句话,因为爸爸喝醉之后,对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酒醒后一概不知。
此后,两人便开始进行冷战,家里顿时安静了许多。
可我心里明白,在这沉寂的气氛里还隐藏着一股温馨。
那天晚上,爸爸没回家之前,妈妈一刻都没睡,不停地打着爸爸的手机,爸爸回来后,妈妈也没怎么睡,要照顾爸爸。这种温馨妈妈自己不觉得,可是我在旁边却看得一清二楚。于是我决定给他们创造个机会重拾温馨。
作者一边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爸爸妈妈之间的冷战,一边又以参与者的身份在父母之间平衡着。文章中作者既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也没有按照事件发展顺序来写,而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使得情节充满悬念。让“冷战”背后营造的幸福、温馨一点一点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文中最后,作者巧妙设计,父母双方最终冰释前嫌,这样从爸妈冷战开始时的焦急到相持时的不安再到窥测到双方行动时的放心及至最后的双方和解的幸福,一步一步,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二、细节描写传递真挚情感
记叙文中传达的情感应该是深刻的、丰富的,无论是含蓄还是直白,都不应该浅薄、肤浅。深刻丰富的情感绝不应该只是低级的感叹与喜怒哀乐式地情感标签,而应该是通过巧妙的细节传达出来。精彩的细节能说话,能够传递细腻入微的情感。在具体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借助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来将人物的情感多方位立体地呈现出来,如这篇《是不能忘记的》,作者就很善于借助细节描写来传递情感:
犁铧飞舞,粉尘弥散。无知和幼稚的我贪图沿途的风景,渐渐偏离了航道,而您却如纤夫一样将我拉回。
那时的我成绩不好,还特别害怕考试,常常借故“逃考”,尤其是数学,在小测验前两天也要装病。
又一次数学考试即将来临,您提前三天不知从哪“偷”来一份试题,遮遮掩掩,故作神秘,说是考题。在您的宿舍里,您手把手地教我答题。考试时,我虽然把您教的忘了一半,但是还好,得了71分,您对我也投来鼓励和赞赏的目光。
接下来的一次考试,您又“偷”来一份试卷。可是您犹豫地说您太忙了,没有时间给我讲解……我心想,老师这样已经是为我“犯错”了,我再不好好学能对得起老师吗?
以后的考试,我再也不要您“偷”试题了。您明知故问:“为什么啊?”我说:“我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不过跟过去的准备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所有的考试方法都在这里了。”我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您诡异地笑了笑,由衷的表扬了我。那个星期天,您为我温习了考试章节的内容。尽管那次考试我只考了63分,但挂在我脸上的是长久没有过的灿烂笑容。窗外挺拔的白杨也随风而舞,仿佛为我祝贺,向老师您致敬……
作者笔下的班主任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教师,也是一位有着丰富教育智慧的老师。作者对老师的情感毫无疑问是敬重的,老师对学生的情感也是无私关爱着的。但这种情感作者没有苍白地呐喊,而是借助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细腻描摹的。在一次次“偷”试卷和课后辅导的过程中,作者不但找回了信心,也收获了感动。于是作者心甘情愿地认真学习起来,最终为自己的成绩绽开“长久没有过的灿烂笑容”。
三、抑扬结合描绘立体形象
记叙文中的情节离不开人物,人物形象塑造得如何直接关联到记叙文情节的叙写是否精彩。在高中记叙文写作中,结合人物形象的多面性,按照形象“二分法”,即再完美的人物也有缺点,坏透了的人物也有亮色,可以采用欲扬先抑或者先抑后扬的手法来展现人物的不同侧面,有主有次,有所对比,这样就能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具备生活的真实。如下文:
老师的严厉是出了名的。
我很怕老师……刚进办公室,老师就拿出了一直以来的成绩单,看着我的走势,狠狠地批评了我。
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踏实等等能导致成绩下滑的因素全扣到了我头上。老师拍着桌子说:“我教书这么多年了,从没教过你这样的。”那一次,我没有哭。
只是,我对老师更畏惧了。
平常时候都尽量避着他走,老师也似乎有所察觉。没两天,又把我叫到办公室。
站在他的办公桌旁,我低着头,等着他的责骂。却没料到,长时间的静默后,是一声轻轻的叹息。
我惊讶地抬起头,看到的不是想象中那愤怒的脸,却是老师头上零星的白发和脸上的微皱的担忧。
老师说:“我知道,上次批评你的话说重了,你最近有些情绪。你的刻苦,你的努力,老师何尝没有看到。只是你的成绩总上不去,我看着也替你着急,替你担忧。”说完,良久没有再说话,沉默了一会儿,就让我回去了。这一次,我哭了。我理解了老师责骂背后的担忧,和担忧背后的爱。
文中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选取了老师的一个典型画面和与老师有交集的两次谈话,形象地描绘一位脾气有点急躁,却非常细心有责任心的老师形象。在欲扬先抑中将老师火爆脾气背后对学生的忧与爱鲜明形象地呈现出来。两次对话的前后对比,欲扬先抑,活画出了老师的形象,真实生动,更具生活气息。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