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1月1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中部地区发生7.5级地震。这次地震确实厉害,以至于将当地整个海床彻底掀了起来,抬到比地面还要高两米的高度。这使得那些行动缓慢的生物遭了殃。放眼望去,海边到处是密密麻麻的鲍鱼和大龙虾。这场景,无疑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口福,他们可以免费吃大餐了。然而新西兰政府有规定:每人只能拿十个。一边是取之不尽的美味佳肴,一边是混乱的地震场面,当地居民该怎么办?
结果令我们难以想象:当地居民非常守规矩,不去多吃多占。
这个场景,很容易让我们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假如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这儿,那会是一种什么情景?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与我一样异脑同想:抢呗!甭说海滩上的鲍鱼和龙虾还是无主货,就是那些本来有主、偶尔出现一点小事故的东西,不是照样有让人疯狂的事发生?不信你去采访一下曾经在马路上遭遇到翻车的货车司机,哪一个都会是欲哭无泪。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有关资料,那真叫大开眼界:有抢橘子苹果的,有抢饮料啤酒的,有抢冬瓜包菜的,有抢日用品洗涤剂的,有抢柴油的,有抢鲜鱼的。有一辆拉橘子的大货车侧翻后,附近村民纷纷前去哄抢,闻声赶到的警察,都无法制止混乱的场面。警察急红了眼,以至于拔枪警告。前年我的一位朋友,在荣乌高速公路上,还遇到一辆装载禽类的运输车倾翻,数万只小鸡散落在路上和高速护坡上。附近村民闻讯纷纷前来抓小鸡,有人开着三轮车,有人拿着尼龙袋,成车成袋地往回装。就连那些被堵在路上的司机,也幸灾乐祸地加入到抓小鸡的行列。
小的时候,曾经看到过有人去扒卡车上的煤块,甚至拿着带齿的钉耙往下扒。后来读《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觉得过去所见到的,都是一个“穷”字给闹的。一旦人们丰衣足食之后,那些偷鸡摸狗的勾当,自然就会烟消云散。然而事实并不如我所愿。如今的生活条件,绝不会因为意外所得几斤鸡蛋、几斤橘子或几瓶饮料而提高生活水准,但为什么有的人一有“机遇”,照样奋勇当先,见“益”勇为呢?盖因我们有的人有一种贪图便宜的心理作怪。不管这种物品价值如何,情理如何,法則如何,能占则占,能捞则捞。这种行为追求,其实似乎已经远离了穷富,甚至与需不需要无关,反正剜到篮子里就是菜。
我又想起,季羡林老人回忆他在二战期间被困德国时看到的情景。1944年冬季,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地处中欧,冬季非常寒冷,缺乏燃料可能导致居民冻死。不得已,各地政府只得允许市民上山砍树。林业人员先在茫茫林海中搜寻那些老弱树或劣质树,然后在上面画一个红圈。又出台规定:“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处罚。”然而,当时德国的公务员早已尽数抽调到前线去了,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近乎处于政权的真空状态,行政管理名存实亡。面对一边是无人监管的死规定,一边是冻得瑟瑟发抖的大活人,结果直到战争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乱砍滥伐的事件。季羡林老人为此感叹不已: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可见,一个国家,一方面要有法律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无禁止即自由”;另一方面,还要有道德自覺,还要有全民综合道德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当法律形同虚设而且无人监管执行之时,公民素质道德自觉要比法律制约更重要,就像孔子所说的“慎独”一样。有人看着,无人看着,都能自觉遵守。这才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一个公民的最高境界。
结果令我们难以想象:当地居民非常守规矩,不去多吃多占。
这个场景,很容易让我们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假如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这儿,那会是一种什么情景?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与我一样异脑同想:抢呗!甭说海滩上的鲍鱼和龙虾还是无主货,就是那些本来有主、偶尔出现一点小事故的东西,不是照样有让人疯狂的事发生?不信你去采访一下曾经在马路上遭遇到翻车的货车司机,哪一个都会是欲哭无泪。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有关资料,那真叫大开眼界:有抢橘子苹果的,有抢饮料啤酒的,有抢冬瓜包菜的,有抢日用品洗涤剂的,有抢柴油的,有抢鲜鱼的。有一辆拉橘子的大货车侧翻后,附近村民纷纷前去哄抢,闻声赶到的警察,都无法制止混乱的场面。警察急红了眼,以至于拔枪警告。前年我的一位朋友,在荣乌高速公路上,还遇到一辆装载禽类的运输车倾翻,数万只小鸡散落在路上和高速护坡上。附近村民闻讯纷纷前来抓小鸡,有人开着三轮车,有人拿着尼龙袋,成车成袋地往回装。就连那些被堵在路上的司机,也幸灾乐祸地加入到抓小鸡的行列。
小的时候,曾经看到过有人去扒卡车上的煤块,甚至拿着带齿的钉耙往下扒。后来读《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觉得过去所见到的,都是一个“穷”字给闹的。一旦人们丰衣足食之后,那些偷鸡摸狗的勾当,自然就会烟消云散。然而事实并不如我所愿。如今的生活条件,绝不会因为意外所得几斤鸡蛋、几斤橘子或几瓶饮料而提高生活水准,但为什么有的人一有“机遇”,照样奋勇当先,见“益”勇为呢?盖因我们有的人有一种贪图便宜的心理作怪。不管这种物品价值如何,情理如何,法則如何,能占则占,能捞则捞。这种行为追求,其实似乎已经远离了穷富,甚至与需不需要无关,反正剜到篮子里就是菜。
我又想起,季羡林老人回忆他在二战期间被困德国时看到的情景。1944年冬季,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地处中欧,冬季非常寒冷,缺乏燃料可能导致居民冻死。不得已,各地政府只得允许市民上山砍树。林业人员先在茫茫林海中搜寻那些老弱树或劣质树,然后在上面画一个红圈。又出台规定:“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处罚。”然而,当时德国的公务员早已尽数抽调到前线去了,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近乎处于政权的真空状态,行政管理名存实亡。面对一边是无人监管的死规定,一边是冻得瑟瑟发抖的大活人,结果直到战争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乱砍滥伐的事件。季羡林老人为此感叹不已: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可见,一个国家,一方面要有法律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无禁止即自由”;另一方面,还要有道德自覺,还要有全民综合道德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当法律形同虚设而且无人监管执行之时,公民素质道德自觉要比法律制约更重要,就像孔子所说的“慎独”一样。有人看着,无人看着,都能自觉遵守。这才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一个公民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