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学习习惯方法
一、存在现状
(一)、学习习惯
1、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农村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习惯被动的一节一节跟老师走、一章一章地学,没有一种提前预习的意识,缺乏对学科整体性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要掌握的数学定义、公理、定理、推论、性质等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没有形成知识体系,遇见题目无从下手,成绩难以提高,只会做当节课的知识题目,对于一些较综合题目无从下手。
2、课前有预习习惯的学生不多,在现今的中学的学科中,客观上科目较多、学生难以拿出一大块时间来预习。特别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主观上大部分学生没有一种主动学习的习惯。
3、不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多数学生在解决有关问题的时候,不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二)、学习方法
1、重视读书、注重基础,但不注重理解。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对基础的重视程度还是是挺高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不重视数学公理、定理、推论的理解,只想着把基础的题目把它做完就可以。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课本与习题两方面都是很重要的、互不能替代的,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地是为更好地掌握课本的知识,所以我提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多读书精做题目,不应当多做题少读书,当然做题也要有一定的数量,不然也会前功尽弃。
2、学生不善于总结,思考与理解不够深刻。多思考、注重理解与多重复、温故而知新的学生很少,说明在学生群体中学习的主动性、钻研性还是相当欠缺的,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是像初中那样很强的依赖心理。跟老师教学的惯性运转。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理解,课堂上不懂得记笔记,被动学习。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他们认识到思考与理解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如果一位学生不懂得思考,那么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所学的知识再多也没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的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而思考的目标就是问题,遇到问题不要忙于问人,应力求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学生通过自己自觉的思维行动,从而将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推理知识转化为清晰、连贯、简便的计算,注重了融会贯通。
3、还有一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是属于应付式的,课随便听听、下课习题随便模仿书本去做一下。当然不排除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情绪,这些学生对学习缺乏毅力与信心,能力得不到发展,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二、解决方法
(1)吃透教材。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学生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2)注重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要让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重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培养了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的过程。
(3)重视学生的学习节奏。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让学生形成较快节奏的学习习惯。
(4)狠抓错题。教学中,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学生许多的有用信息,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让学生明确及时解决,不能让学生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对于学生现时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抓,遗留问题要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5)指导学生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进食速度运算的需要,还是运算精确性的需要,计算的步骤越多,繁度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他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6)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節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喜欢思考,喜欢思考后那就促使他去探究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习的发展与提高。同时也应提高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个受人敬仰的老师学生怎么会不对他的课感兴趣呢?
师生共同努力,去解决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让农村的数学也腾飞起来!
参考文献
[1] 张好法.《加强初中数学四个环节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 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学习习惯方法
一、存在现状
(一)、学习习惯
1、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农村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习惯被动的一节一节跟老师走、一章一章地学,没有一种提前预习的意识,缺乏对学科整体性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要掌握的数学定义、公理、定理、推论、性质等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没有形成知识体系,遇见题目无从下手,成绩难以提高,只会做当节课的知识题目,对于一些较综合题目无从下手。
2、课前有预习习惯的学生不多,在现今的中学的学科中,客观上科目较多、学生难以拿出一大块时间来预习。特别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主观上大部分学生没有一种主动学习的习惯。
3、不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多数学生在解决有关问题的时候,不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二)、学习方法
1、重视读书、注重基础,但不注重理解。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对基础的重视程度还是是挺高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不重视数学公理、定理、推论的理解,只想着把基础的题目把它做完就可以。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课本与习题两方面都是很重要的、互不能替代的,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地是为更好地掌握课本的知识,所以我提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多读书精做题目,不应当多做题少读书,当然做题也要有一定的数量,不然也会前功尽弃。
2、学生不善于总结,思考与理解不够深刻。多思考、注重理解与多重复、温故而知新的学生很少,说明在学生群体中学习的主动性、钻研性还是相当欠缺的,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是像初中那样很强的依赖心理。跟老师教学的惯性运转。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理解,课堂上不懂得记笔记,被动学习。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他们认识到思考与理解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如果一位学生不懂得思考,那么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所学的知识再多也没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的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而思考的目标就是问题,遇到问题不要忙于问人,应力求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学生通过自己自觉的思维行动,从而将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推理知识转化为清晰、连贯、简便的计算,注重了融会贯通。
3、还有一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是属于应付式的,课随便听听、下课习题随便模仿书本去做一下。当然不排除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情绪,这些学生对学习缺乏毅力与信心,能力得不到发展,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二、解决方法
(1)吃透教材。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学生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2)注重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要让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重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培养了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的过程。
(3)重视学生的学习节奏。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让学生形成较快节奏的学习习惯。
(4)狠抓错题。教学中,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学生许多的有用信息,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让学生明确及时解决,不能让学生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对于学生现时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抓,遗留问题要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5)指导学生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进食速度运算的需要,还是运算精确性的需要,计算的步骤越多,繁度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他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6)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節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喜欢思考,喜欢思考后那就促使他去探究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习的发展与提高。同时也应提高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个受人敬仰的老师学生怎么会不对他的课感兴趣呢?
师生共同努力,去解决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让农村的数学也腾飞起来!
参考文献
[1] 张好法.《加强初中数学四个环节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 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