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涛是我任教的四年(3)班里的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习作、绘画方面都很突出。美中不足的是这孩子性格比较内向,胆小,课堂上从不主动回答,一旦被提问到,就局促得满脸通红,手足无措。四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期间,小涛的妈妈发现他每天回家总是直呼:作业太多了,但细心观察发现其每次做作业也就只需半小时左右,以为是孩子的口头禅就没太在意。几天后的一天早晨,小涛突然拒绝去学校上学,家人询问其原因,他又说什么,但仍然拒绝去上课。妈妈以为其无理取闹,以上班快迟到为由,晓之以理加以劝说,他终于答应去上学。走到半路,本来坐在自行车后座的小涛突然反悔,要妈妈送他回家,见妈妈不答应,他就猛烈地摇晃自行车,还威胁说不停车就要跳下车。停下车后,发现他局促不安,眼神中满是恐慌,手紧紧地抓住车把往回拽。妈妈无奈,只好送他回家。回到家,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他妈妈马上打电话向我了解其在校的表现,是否与同学有过节?是否挨批评了?一番调查询问过后,均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小涛性格内向,平日里从没听说过与同学间有矛盾。我又询问了所有任课的教师,老师们均表示小涛课堂上回答问题虽不算踊跃,但还算专心听讲,也没挨过任何老师的批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经过一番仔细分析后,我注意到了几个细节,从中发现了一些端倪。
分析:1、小涛 “莫名其妙”地抱怨“作业太多”,且拒绝去上课,说明问题一定和学习生活有关;小涛有此反常举动又是在期末复习期间,期末复习相对平时的学习相对紧张一些,是紧张的学习让他感到焦虑?我马上将这一分析与他妈妈交流后,得知:小涛比较胆小内向,平时很少跟家人交流,他也很少让父母操心,所以之间仅有的交谈经常是围绕着分数转,渐渐地,他将分数看得较重。由此可见,小涛的反常举动源于对考试的恐惧。考试已经带给他一定的压力,让他感到了焦虑,焦虑的程度逐步加深,他的心理渐渐出现了危机,于是,他不自觉地启动了心理防御机制:嫌作业多,拒绝上课。
2、心理学认为,焦虑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过度的焦虑则不仅有碍学生的身心健康,且会干扰个体的学习和生活。
小涛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不善于与人交往,课堂上即使知道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也从不主动回答,一旦被提问到,就局促得满脸通红,手足无措;课间,他也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甚少与人交谈,交往的圈子极为狭小。学习名列前茅的他很少受到老师的指责,内心里害怕失败。有了压力又不知道如何排解,向别人诉说。长此以往,严重的焦虑就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生活。
干预与疏导:1、申请休假,快速降压。小涛已处于心理崩溃的边缘,如山的压力已让他无法承受,行为开始出现异常,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首先,我立即与其家长沟通,向学校汇报这一情况,申请请假一阶段,让他马上停止到校上课,远离学校,远离一切能引起他焦虑的事物,家长也不要再在他面前提到考试等相关的事,给他缓冲的空间和时间。其次,让家人尽量鼓励他走出房间,接触自然,也可以找来他最信任的人陪伴他一起去散心,到自由、广阔的天地中放松身心。
2、借助主题班会,调整认知。为了改变他对考试结果的过度关注,为了能不着痕迹地引导他,避免单独谈话给他带去压力,我特意安排一次主题为“如何面对考试?”的班队活动,运用认知矫正法帮助其缓解焦虑。
儿童心理学认为,认知矫正法是缓解儿童考试焦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认知矫正法是通过指导学生察觉个人不合理的思想观念、态度,并通过自我质辩、架设最坏可能性、角色倒换等方式形成合理认知,借以减弱或消除学生考试焦虑的一套操作程序。
首先,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在临考前细微的生理、情绪变化,特别是对考试的各种担忧,如“考试真可怕,我讨厌考试”、“要是考试失败我不知怎么办”、“我没有人家复习的多,这次考试一定会很糟”、“其他人都比我聪明,我真是笨极了”等等。让他们把这些担忧清晰的表达出来,将担忧的各项目按程序依次写在纸上,让学生的心理沉淀得到释放,使担忧明确化,以一种理智、现实、不逃避的态度正视自我,增强自我克服的信心。其次,引导学生对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和辩驳,如:担忧是否有事实依据?是否以偏概全?是否夸大自己的缺点不足,缩小自己的能力,长处?是否把自己的情绪感受作为自己下结论的依据?
在这一过程中,我密切地关注小涛的反应,当他写出“如果考砸了会被人嘲笑”时,我马上抓住质疑:评价一个人是否只凭考试成绩这个标准?全班都达成共识:考试只是检测之前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一次考试失败不能证明能力就比别人差,更无法用来评价一个人,评价一个人需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考虑。
3、家校配合,密切关注。小涛的焦虑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同样要消除也需要长时间的疏导,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小涛之所以会担心考试考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信心不足。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和小涛家人经常通过电话联系互相了解其在家和在校的情况,一发现其优点,就抓住时机,适时、恰当地鼓励他,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对于他的过错也采取比较婉转温和的方式去教育。在平时各种班级活动中,安排他多参与,家里人也坚持抽空多带他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以培养他开朗的个性。
4、寻求专业帮助,引导宣泄。在小涛的身心得到一定的放松平复后,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引导其倾诉,将心中的压力化作语言宣泄出来。
两年后,小涛顺利渡过了毕业班那段紧张的学习生活,升上了初中,我心里悬着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回想起这个特殊的案例,我至今心有余悸,我深感教师职业的艰辛与神圣。一个个孩子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的教育是神圣,不可亵渎的,教育的过程更是不可逆转的。教育者任何一种错误的教育行为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作为新时期的老师,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儿童的心理知识,掌握一些常见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当发现学生的行为偏差,就要注意适时地加以引导,促进学生可健全人格的形成,为社会发展和学生今后生活的消除隐患,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
分析:1、小涛 “莫名其妙”地抱怨“作业太多”,且拒绝去上课,说明问题一定和学习生活有关;小涛有此反常举动又是在期末复习期间,期末复习相对平时的学习相对紧张一些,是紧张的学习让他感到焦虑?我马上将这一分析与他妈妈交流后,得知:小涛比较胆小内向,平时很少跟家人交流,他也很少让父母操心,所以之间仅有的交谈经常是围绕着分数转,渐渐地,他将分数看得较重。由此可见,小涛的反常举动源于对考试的恐惧。考试已经带给他一定的压力,让他感到了焦虑,焦虑的程度逐步加深,他的心理渐渐出现了危机,于是,他不自觉地启动了心理防御机制:嫌作业多,拒绝上课。
2、心理学认为,焦虑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过度的焦虑则不仅有碍学生的身心健康,且会干扰个体的学习和生活。
小涛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不善于与人交往,课堂上即使知道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也从不主动回答,一旦被提问到,就局促得满脸通红,手足无措;课间,他也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甚少与人交谈,交往的圈子极为狭小。学习名列前茅的他很少受到老师的指责,内心里害怕失败。有了压力又不知道如何排解,向别人诉说。长此以往,严重的焦虑就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生活。
干预与疏导:1、申请休假,快速降压。小涛已处于心理崩溃的边缘,如山的压力已让他无法承受,行为开始出现异常,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首先,我立即与其家长沟通,向学校汇报这一情况,申请请假一阶段,让他马上停止到校上课,远离学校,远离一切能引起他焦虑的事物,家长也不要再在他面前提到考试等相关的事,给他缓冲的空间和时间。其次,让家人尽量鼓励他走出房间,接触自然,也可以找来他最信任的人陪伴他一起去散心,到自由、广阔的天地中放松身心。
2、借助主题班会,调整认知。为了改变他对考试结果的过度关注,为了能不着痕迹地引导他,避免单独谈话给他带去压力,我特意安排一次主题为“如何面对考试?”的班队活动,运用认知矫正法帮助其缓解焦虑。
儿童心理学认为,认知矫正法是缓解儿童考试焦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认知矫正法是通过指导学生察觉个人不合理的思想观念、态度,并通过自我质辩、架设最坏可能性、角色倒换等方式形成合理认知,借以减弱或消除学生考试焦虑的一套操作程序。
首先,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在临考前细微的生理、情绪变化,特别是对考试的各种担忧,如“考试真可怕,我讨厌考试”、“要是考试失败我不知怎么办”、“我没有人家复习的多,这次考试一定会很糟”、“其他人都比我聪明,我真是笨极了”等等。让他们把这些担忧清晰的表达出来,将担忧的各项目按程序依次写在纸上,让学生的心理沉淀得到释放,使担忧明确化,以一种理智、现实、不逃避的态度正视自我,增强自我克服的信心。其次,引导学生对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和辩驳,如:担忧是否有事实依据?是否以偏概全?是否夸大自己的缺点不足,缩小自己的能力,长处?是否把自己的情绪感受作为自己下结论的依据?
在这一过程中,我密切地关注小涛的反应,当他写出“如果考砸了会被人嘲笑”时,我马上抓住质疑:评价一个人是否只凭考试成绩这个标准?全班都达成共识:考试只是检测之前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一次考试失败不能证明能力就比别人差,更无法用来评价一个人,评价一个人需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考虑。
3、家校配合,密切关注。小涛的焦虑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同样要消除也需要长时间的疏导,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小涛之所以会担心考试考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信心不足。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和小涛家人经常通过电话联系互相了解其在家和在校的情况,一发现其优点,就抓住时机,适时、恰当地鼓励他,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对于他的过错也采取比较婉转温和的方式去教育。在平时各种班级活动中,安排他多参与,家里人也坚持抽空多带他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以培养他开朗的个性。
4、寻求专业帮助,引导宣泄。在小涛的身心得到一定的放松平复后,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引导其倾诉,将心中的压力化作语言宣泄出来。
两年后,小涛顺利渡过了毕业班那段紧张的学习生活,升上了初中,我心里悬着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回想起这个特殊的案例,我至今心有余悸,我深感教师职业的艰辛与神圣。一个个孩子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的教育是神圣,不可亵渎的,教育的过程更是不可逆转的。教育者任何一种错误的教育行为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作为新时期的老师,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儿童的心理知识,掌握一些常见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当发现学生的行为偏差,就要注意适时地加以引导,促进学生可健全人格的形成,为社会发展和学生今后生活的消除隐患,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