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59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归纳和分析,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将个人实例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相结合,提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看法。从而促进读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充实的动力。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内涵 发展
  一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尤其是学生这个社会群体日渐呈现出更多的问题,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适应发展的社会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学校心理学的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成果,是心理学的应用和服务于教育行业的体现。由于学校心理学萌芽于1896年的美国,并且它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心均位于美国。就此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起源于美国。而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的更广泛的发展。本文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发展概况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发展。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使用越来越频繁的概念,泛指学校机构向学生提供的所有旨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知识和服务。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而言,不同的学者强调的重点也有不同。
  刘华山在1998年出版的《学校心理辅导》一书中采用了心理辅导的提法。根据其心理辅导概念的内涵,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重点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方面的特征。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陈会昌认为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是应该运用心理病理学和儿童精神病学的。因此陈会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侧重点在于治疗方面。何少颖在《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因此何少颖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方面。
  不同学者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有不同的看法体现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广泛而丰富的内涵。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它的内涵。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它,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期赋予他不同的内涵。就笔者个人而言,较为倾向于刘华山关于学校心理健康的观点。助人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内容。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主要分为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两个部分。
  (一)国外学校心理健康的发展
  作为学校心理学最主要内容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萌芽于1896年的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韦特默创立临床和学校心理学。因此从1896年至1920年归为萌芽期。产生期为1920年至1940年。而1940年至1969年是其发展期。繁荣期是1970年至现在。在整个发展脉络中主要受到心理卫生运动的推动、心理测量运动的影响和职业辅导运动的贡献。
  (二)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是发展的第一阶段,调查呼吁阶段。在一些对国内中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使国内学者开始对中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发重视,从而开展了更多的相关研究。为以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初步思想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发展的第二阶段,尝试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国内学者发起了心理咨询活动,使得心理咨询走进学校。
  第三阶段是发展推进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实践之后,开始有了更大的发展。
  四、学校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学生。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难以避免出现一些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大的成果在于,使得国家、政府、学校都开始逐步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在逐渐向各个学校推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也日益丰富。使得学校心理学的理论内容和实践也更加充实。
  (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获得了不少的成果。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缺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缺乏主要体现在教育设施环境、教学课程资料以及师资力量三个方面。环境问题,相当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问题。在全国众多学校中,有及大部分学校没有合格的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教学课程的资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只有仅仅的几十年,时间较短。因此在此方面的相关书籍较少。在很多学校内,对于此课程的教学用书十分缺乏。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以来,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始终被很多研究者所提到,国内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比较,我国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师资十分薄弱,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在数量上人才匮乏,二是在质量上,我国很多心理健康教师都很不专业,甚至没有得到资格认证。在这方面,很多研究者都有提到,其中,丁园园对中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比较:“在师资力量上,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是1:1500,而目前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总数才约4000人,相比之下,量的悬殊过于显著。在师资水平上,与美国学校心理学服务人员非硕即博的资格要求相比,我国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方面质的差距也是十分明显的。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提出学校心理学家的最低条件是:教学资格至少有五年的教学经验,且具有大学水平的心理学专业资格。据调查,我国当前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团队干部、班主任、校医、政治课教师等,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难以很快提高,极个别教师甚至误导了这项工作的发展方向。   2政策和实施的不匹配
  虽然政府一直倡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也要求各级学校应该配备适当的心理健康教师,但在实际上,由于没有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监管,纵使发生了各个地区发生了许多悲剧,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地位依旧低下,仍然没有受到领导、其他老师、学生以及社会的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学校里也被当成副课,甚至没有开设。在这方面,叶一舵指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政策导向与落实措施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这就导致各地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明确、具体有效的落实方案,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衔接存在问题。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的认识不清
  无论是社会、学校甚至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都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个别学生,而非全体学生。这是存在误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为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设定的。而是对全校的学生而开展的。正由于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种主动引导学生的服务,而成为了一种要求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学校设置。这样的错误认知,导致学校心理健康的开展没有进展,甚至很难帮助到各个学生,与其的助人性相矛盾。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不清,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存在缺陷,使得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
  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1增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叶一舵提到“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估,起到反馈、指导和促进作用,也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得到重视。
  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看,问题解决的基础一定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政府,应该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实施有效地监管力度,而不是走过场走形式。并且须增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使得学校有能力建设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拥有充足的课程资料,以及足够比例的教师资源。学校应该转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从之前的校园悲剧中,得出经验,将国家投入的资金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态度,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传授给学生,更要讲实践与理论结合,促进学生在健康中成长。
  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师资力量的建设
  很多研究者都提出要抓紧培养专业师资,并加强对现有师资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这包括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培训,也要对学校的其他任课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同时还可以对他们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使整个学校的教师队伍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指导他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3增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仅有国家和学校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不够的。而是应该针对全民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使得学生、家长等都深刻的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推广手段主要有媒体的传播、学校的课程、老师的教授等。
  结束语
  以往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很多,涉及其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研究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看法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园园.中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3).
  (2)叶一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3,(7).
  (3)余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
  (4)梁次红。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
  (5)张海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实践与探索。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不但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另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集中反映。”59课堂评价是课堂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教师简单的课堂评价能够折射出教师的课堂管理理念和教育智慧。  关键词:课堂评价 公平  【教育案例】  春天大家并不陌生,但让学生把春天的特点写好就不那么容易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很多年轻父母想要得到更好的生活,面对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工作当中,从而导致对儿童教育时间的大量减少,同时在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隔代教育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隔代抚养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本文通过对隔代抚养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分析隔代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
期刊
一、 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小A,女,汉族,11岁,某五四制学校六年级学生。父亲在私营企业上班,母亲是一名教师,家中有一个4岁的弟弟子在上幼儿园,家庭环境较好。经调查与询问,父母家人均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庭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小A今年11岁,有一个四岁的弟弟,在弟弟出生前,是家中的重心,弟弟出生后自我感觉家人对姐弟俩有偏向,尤其奶奶最是爱小
期刊
摘 要:心理耐受力的高低关系到一个人将来的成就与发展,心理耐受力的强弱则关系到一个民族未来的兴衰。爱迪生也曾经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任何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然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经济虽然发达了,社会也进步了,但身边的孩子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却越来越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解决呢?本文进行了具体介绍
期刊
摘要:通过对104名小学生进行性别意识情况的调查,探讨小学生性别意识现状并以结果为依托,反思教学中的不足。采用《国小中高年级学童性别意识与图像性别表征之调查研究》中的“国小学童性别意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对于石景山古城第二小学的小学生群体而言,其整体性别意识较弱。其中,各个学段的学生其性别平等意识较强,高于临界值;性别特性、性别认同、性别角色和性别理想意识较弱。以四年级学生为代表的中段学生性别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各种信息的大量涌入,增加了学生对事物的鉴别和行为选择上的复杂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更加凸显。因此,在教学中要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更要对小学生心理素质进行系统、科学的引导。而学校体育工作则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优势,以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引言  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也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情绪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与教材、教法研究相比,很容易被老师们忽略。本文从对学习情绪的认知、学生学习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学习情绪调控策略几方面阐述了学生情绪与教学效果间关系,并据此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即学习情绪的课前准备、课堂调控、课后延续。  【关键词】学习情绪 教学效果  一、引言  作为管理者只有走进课堂所看、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一名与老师发生肢体冲突的一年级小学生辅导为案例,展现了关注情绪、调整认知、重塑行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辅导过程中,通过关注个案的情绪,让个案还原事实等方式,以构建师生间尊重、平等、信任的关系;通过询问、接纳、面质等心理辅导技巧,引导个案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学会用语言而非肢体表达自己的情绪。  关键词:构建关系;尊重接纳;中立态度;等待批评相;认知领悟  一.案例背景  楼道里,班主
期刊
摘 要:我校是西城南区的一所老校,每年都组织新生进行网上心理测试。学校希望通过科学方法了解新一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次调查结果发现:2014级新生心理状态总体良好,初一年级明显优于高一年级,男女生差异不大。  关键词:新生 心理健康 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新生测试工作是我校一项常规心理工作,每年都由心理教师负责组织刚入校的学生进行网上心理测试。通过测试,我们要了解新一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期刊
摘 要:遵循教学具有教育性的原则,心理活动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在开发潜能,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同时,在实施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中,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达到了塑造学生心理、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达到了育德之功效。  关键词:小学心理活动课 品德教育 融入  一、问题的提出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指中小学各学科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