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对阅读者的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它包括了基础知识,分析水平和鉴赏能力等方面。如何提高阅读水平的途径有多方渠道。这里将从四个方面和读者做介绍,即把握一句话的意思,把握一段话的意思,把握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这些问题能深领会,阅读或许就会有所提高了。
把握一句话的意思。
把握好一句话的意思,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一环薄弱,整篇阅读能力就提不高。把握一句话的意思,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正确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正确领会含蓄的语句。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是基础。
理解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在语境中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比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 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就是两个关键词语。注意体会这两个词语,就可进一步理解这句话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这两方面强调马克思所起的作用是无人能够取代的。同时,还可以发现,这句话在结构上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下文 37段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如果对这两个关键词语的顺序略作推敲,又可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作者强调的是革命实践,这与文中第 6段的理论观、科学观完全一致。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到,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不一定只有一个,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常常是逐步加深的,而对关键词语保持稳定注意,确乎是深入理解一句话的“关键”。
词语一般都具有抽象概括的性质,关键词语也不例外。所以,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必须注意它所概括的具体内容。这可以算是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一种方法。上面的例子就用的是这种方法。这是偏重于深入理解概念意义的方法。
但也有许多词语,不仅是某种含义的抽象概括,还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或形象性。所以,善于体会感情、补充形象,可以算是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又一种方法。
例①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例②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守财奴》
这两个例子所谈的,就是用体会感情、补充形象来正确理解养分词语的方法。这是偏重于深入体会表达效果的方法。
以上两种方法的运用,大体都要遵从联系语境、反复筛选和稳定注意、逐步深化这样两个原则。
联系语境,就是联系上下文;反复筛选是就是对一句话中哪个词语更有助于把理解导向深入要经过筛选,而且有时要多次筛选。这也就是说,孤立地只看到一句话,是难以确认关键词语的,只有对上下文形成一定的综合了解以后才能真正把握住关键词语,而且随着综合了解不断深入,对关键词语的把握也可能有所调整。
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
“抽象”就是不具体,所以,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最好的办法就是使之具体化,不过,这种具体化是需要通过阐发来实现的。这就是要求读者能遵循文章的思路,结合文章的背景、作者写文章的意图,对抽象语句的含义作出正确的阐述与合理的补充,完善、丰富自己的理解。
比如,《药》中夏瑜有一句名言:“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这句话应该什么样具体理解它的含义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夏瑜是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讲这句话的。他身陷囹圄,危在旦夕,还在劝说牢头红眼睛阿义造反,确实反映出夏瑜是一位舍身取义的革命者。然而,红眼睛阿义是什么人呢?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和爪牙,对他宣传革命道理,实在是明珠投暗了,这又反映出夏瑜分不清敌我友,颇有些“咸与维新”了,而这恰恰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弊端。鲁迅先生正是通过塑夏瑜这个人物来批评辛亥革命的不乇底性的。当然,这句话里还有民主性和民族性的意思。清王朝的天下大家来坐,这显然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专制是针锋相对的。“大清的天下”是异族统治,推翻它,正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精神。
再比如,《祝福》中有祥林嫂被抢走的一段文字—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侍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个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可恶!然而……。”实在是惊人的妙语,便确实也太言简意赅了,抽象到一般读者难以具体理解的程度。那么如何理解这四个字的含意呢?
有人为鲁四老爷设计了三种心理:其一:山里人如此野蛮无礼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劫人,着实令人可恶;但是山里人本缺少教化,所以无礼也可以原谅。其二:祥林嫂被婆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劫回,是因为她自己做事不周,反而累及鲁家的尊严和声誉,着实令人可恶;便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也只好由它去了。其三:卫老婆子是祥林嫂的荐主,又伙同其婆家劫走她,着实令人可恶,然而这是祥林嫂婆家的主意,并非卫老婆子本意,因而也可以宽恕。
以上三种理解,虽然都不无道理,然而在把握”可恶“的对象和缘由方面,都不准确。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祥林嫂的婆婆竟敢串通卫老婆子,大天白日地公然抢劫鲁府上的佣人,实在有损鲁府的尊严和声誉,自己也太没面子了。为此,鲁四老爷大为光火、怒不可遏,难以咽下这口恶气而迸发出“可恶!“的斥骂。他毕竟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总想在下人面前顾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所以骂得很简短,骂到卫老婆子似懂非懂的程度,这是恼怒中的语言。”然而……“语势一转,删节号不是表现鲁四老爷无话可说,而是不便明说,不必明说。因为祥林嫂的婆家和卫婆子的行为固然可恶,却在封建族权范围之内。在家庭声誉和阶级利益之间,鲁四老爷本能地选了后者,他懂得孰轻孰重。至此,封建卫道士的嘴脸暴露无遗。这是恼怒之后清醒的语言。
把握一句话的意思。
把握好一句话的意思,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一环薄弱,整篇阅读能力就提不高。把握一句话的意思,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正确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正确领会含蓄的语句。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是基础。
理解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在语境中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比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 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就是两个关键词语。注意体会这两个词语,就可进一步理解这句话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这两方面强调马克思所起的作用是无人能够取代的。同时,还可以发现,这句话在结构上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下文 37段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如果对这两个关键词语的顺序略作推敲,又可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作者强调的是革命实践,这与文中第 6段的理论观、科学观完全一致。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到,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不一定只有一个,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常常是逐步加深的,而对关键词语保持稳定注意,确乎是深入理解一句话的“关键”。
词语一般都具有抽象概括的性质,关键词语也不例外。所以,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必须注意它所概括的具体内容。这可以算是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一种方法。上面的例子就用的是这种方法。这是偏重于深入理解概念意义的方法。
但也有许多词语,不仅是某种含义的抽象概括,还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或形象性。所以,善于体会感情、补充形象,可以算是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又一种方法。
例①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例②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守财奴》
这两个例子所谈的,就是用体会感情、补充形象来正确理解养分词语的方法。这是偏重于深入体会表达效果的方法。
以上两种方法的运用,大体都要遵从联系语境、反复筛选和稳定注意、逐步深化这样两个原则。
联系语境,就是联系上下文;反复筛选是就是对一句话中哪个词语更有助于把理解导向深入要经过筛选,而且有时要多次筛选。这也就是说,孤立地只看到一句话,是难以确认关键词语的,只有对上下文形成一定的综合了解以后才能真正把握住关键词语,而且随着综合了解不断深入,对关键词语的把握也可能有所调整。
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
“抽象”就是不具体,所以,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最好的办法就是使之具体化,不过,这种具体化是需要通过阐发来实现的。这就是要求读者能遵循文章的思路,结合文章的背景、作者写文章的意图,对抽象语句的含义作出正确的阐述与合理的补充,完善、丰富自己的理解。
比如,《药》中夏瑜有一句名言:“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这句话应该什么样具体理解它的含义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夏瑜是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讲这句话的。他身陷囹圄,危在旦夕,还在劝说牢头红眼睛阿义造反,确实反映出夏瑜是一位舍身取义的革命者。然而,红眼睛阿义是什么人呢?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和爪牙,对他宣传革命道理,实在是明珠投暗了,这又反映出夏瑜分不清敌我友,颇有些“咸与维新”了,而这恰恰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弊端。鲁迅先生正是通过塑夏瑜这个人物来批评辛亥革命的不乇底性的。当然,这句话里还有民主性和民族性的意思。清王朝的天下大家来坐,这显然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专制是针锋相对的。“大清的天下”是异族统治,推翻它,正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精神。
再比如,《祝福》中有祥林嫂被抢走的一段文字—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侍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个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可恶!然而……。”实在是惊人的妙语,便确实也太言简意赅了,抽象到一般读者难以具体理解的程度。那么如何理解这四个字的含意呢?
有人为鲁四老爷设计了三种心理:其一:山里人如此野蛮无礼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劫人,着实令人可恶;但是山里人本缺少教化,所以无礼也可以原谅。其二:祥林嫂被婆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劫回,是因为她自己做事不周,反而累及鲁家的尊严和声誉,着实令人可恶;便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也只好由它去了。其三:卫老婆子是祥林嫂的荐主,又伙同其婆家劫走她,着实令人可恶,然而这是祥林嫂婆家的主意,并非卫老婆子本意,因而也可以宽恕。
以上三种理解,虽然都不无道理,然而在把握”可恶“的对象和缘由方面,都不准确。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祥林嫂的婆婆竟敢串通卫老婆子,大天白日地公然抢劫鲁府上的佣人,实在有损鲁府的尊严和声誉,自己也太没面子了。为此,鲁四老爷大为光火、怒不可遏,难以咽下这口恶气而迸发出“可恶!“的斥骂。他毕竟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总想在下人面前顾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所以骂得很简短,骂到卫老婆子似懂非懂的程度,这是恼怒中的语言。”然而……“语势一转,删节号不是表现鲁四老爷无话可说,而是不便明说,不必明说。因为祥林嫂的婆家和卫婆子的行为固然可恶,却在封建族权范围之内。在家庭声誉和阶级利益之间,鲁四老爷本能地选了后者,他懂得孰轻孰重。至此,封建卫道士的嘴脸暴露无遗。这是恼怒之后清醒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