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健康心理促防疫,以健康心理,促进学生成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各地延期开学。疫情之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尤其重视。小学阶段,学生心智发育不完善,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因此,在做好文化课程指导的同时,学校及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组织丰富的活动,以生活为载体,化疫情之“危”为教育之“机”,密切关注学生人际关系、情感问题、人格发展、品德塑造等,从而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健康心理促防疫;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立德树人
引言
疫情为学校开学按下了暂停键,但养成教育不能停止。本次疫情作为公共突发事件,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重重挑战,尤其是对于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具体表现在:原有的学习和生活规律被打乱,对疫情的担心,沮丧无聊,信息不完全,缺乏与同学、朋友和老师的面对面接触,缺少个人空间,以及家庭经济损失等,这一系列应激情况,都会对孩子和家庭产生显著和持续的心理影响,如何在疫情之下,对学生心理发展进行科学指导,关系重大。
另外,纵深处看疫情,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契机。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展现出的民族精神,都是现成和既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果教育者能够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内化,能够对学生起到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给予其成长的力量,唤醒其内驱力和自省力,在灾难中实现自我成长。
一、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挖掘与课程设计原则
疫情背景之下,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的開发,可以围绕三个线条展开:自然素材线,生活素材线和疫情一线素材。因为疫情突发之后,学生的学习环境从学校走进家庭,空间更加自由,学习更加自由,时间也更加自由,有了更多与自然,与生活亲近的情境和机会,因此,也会拥有更多自然和生活的教育素材加以利用。而疫情第一线的感人故事、动人事迹,也都是良好的教育材料,都可以为教育者所用。
说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早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寓教于乐才是课程开发和设计的目标。心理辅导课程应该符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个人气质与修养、体现社会责任感、能自由地探索自由和创新、能展现自我才能、学有所长的要求。在疫情背景之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也要尝试注入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创新性元素,以防止课程开展时浮于形式和表面,无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自由环境之下,以集中和非集中式心理辅导课程的开展,给孩子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施展才华的空间,让孩子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更能在丰富有趣的拟态心理品质塑造活动中,锤炼品性,培养健康心理。
二、疫情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策略与建议
其实就当前看来,疫情发生后,各地小学均因地制宜,制定了符合自己学校情况的一系列德育课程,帮助学生平稳过渡,以更好地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衔接。根据疫情实际,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紧紧围绕“家国情怀”“珍视生命”“慎独务实”这三大主题,“亲近自然”“走进生活”“关注时事”三大教育主线,利用“线上家长会”“升旗仪式”“自律主题班会”“征文大赛”“艺术作品大赛”等丰富生动的形式,带领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共同面对、共同商讨、共同参与、共同承担,创设了一系列的心理教育辅导课程,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品质塑造活动,锤炼学生爱国爱民、自律自强、自尊自爱、敬人爱亲的健康心理和品德,引导大家在不幸中发现希望,用奋斗的足迹抚平灾难的创伤。
(一)赤子情怀——爱国教育铸根魂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危急时刻,无数中国人挺身而出,走向了抗疫的第一线,用血肉之躯铸成了新时代的中国脊梁,挽救国家和人民于水火,书写着最美“逆行”的历史诗篇。班主任教师可以将疫情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楷模和动人事迹,打造为现成的班会素材,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一次《立志学习强国,接力中国精神》网络班会课。用感人的故事为孩子们带来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净化,激发大家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和饱满的爱国热情。班会后,班主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得感悟挥洒进字里行间,绘进炫彩画报,用滚烫的诗文、深情的画笔写下了对“英雄”二字的深刻理解,对“偶像”的重新定义,以及对祖国山河平安的美好祝愿,立志向抗疫英雄学习这种舍身报国、大爱担当的家国情怀,寻根铸魂,自我积淀,深深扎根,以知识为钢衣,用良知做铠甲,努力挺直华夏脊梁,成为祖国的骄傲,与先辈一道守护好这片风月同天。以此转化为学习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以此来抵抗疫情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减少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博爱自爱——生命教育暖心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病毒肆虐,是对人类生存的一次挑战,也是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自然的机会。疫情背景下,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再次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和心理健康安全,珍爱生命,自爱自立。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用精彩生动的视频推送,告诉大家自爱的第一步,便是热爱自己的生命。生命珍贵,只有一次,病毒面前不可大意,必须要注意自我防护,珍视生命健康安全。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拍摄软件,拍下一个个异彩纷呈的VLOG,来记录自己在家锻炼身体的日常;或者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行云流水的书法作品,来普及推广正确的洗手方法、口罩佩戴方法。科学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了解什么是冠状病毒,如何抗击病毒。一方面让大家充分了解免疫系统抗战病毒的方式,以及人类抗击病毒的历史;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明白,作为寻常生灵,我们的生命是何其渺小,生活又是如何依附于大自然的恩赐。从而让学生学会敬畏,感恩自然、敬畏自然,爱护比邻而居的动物、植物,尊重自然法则,建立起众生平等观。在这些丰富充实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及时自我纠正成长中的心理发展的认知偏差,更好的爱护自己。 (三)慎独自律——意志教育炼品性
《中庸》曾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即是“自律”。先贤哲人告诉我们,独处时更应严谨规范,一丝不苟。“宅习”期间,受限于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的现状,很多学生出现了疲沓的情绪,与家长矛盾频发,亲子矛盾尖锐,学习效率降低。复学之后,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难以适应学校生活,自律性降低,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学校可以应时而动,在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引导和班主任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自律慎独”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围绕“自鉴”“自律”“自主”三个关键词:,指导孩子以人为镜自我观照,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与理想中的自己对比,寻找差距,激发斗志。还可以请优秀学生代表介绍自己自律性塑造的方法。进而让这些方法真正变成能帮助孩子实现自我提升的实用小技巧。以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成效的评价方式
课程实施后,进一步检验心理辅导课程的实效性,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课程评价标准的整体观
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辅导过程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心理建设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成果等作为评价他们成效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程度及表现,以此为现实依据,评价课程效度。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学生、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心理健康指导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的评价,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家长、学生及一般人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三)评价内容的过程性
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提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自身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辅导成效,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心理转变,表现出了正向的心理行为,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
(四)课程评价的具体方法
评价时可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方法应灵活多样,根据疫情实际可以利用的有:收集材料汇报、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摄影作品展、VLOG微视频、美篇展播、劳动成果分享、线上演讲比赛、成长记录档案袋等等。
图1课程评价体系图
结语
危急是最鲜活的教材,灾难是最深刻的课堂。有温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应该让孩子在灾难中学会成长,而不是做无动于衷的冷漠看客。在疫情期间,广大中小学只有因地制宜地努力打造特色心理辅导课程,紧紧围绕“养成教育”这个永恒的底色,以保障学习为不改的基调,以时事为生命的补给,随风入夜、润物无声,才能充分诠释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化作一股清泉活水,滋养春风桃李,呵护芬芳满园。
参考文献:
[1]卢立涛,刘可鸣.疫情下的思考: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涵、内容及实施途径[J].中国教师,2020(05):26-29.
[2]罗吾民.疫情背景下的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伦理[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4):15-18.
[3]李柏彦.网上心理辅导八万市民获益河北区助力防控一线打赢心理战“疫”[J].求贤,2020(04):23.
[4]袁阿潭.心理课作业指导实践与反思——以“快乐清单HappyList”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6):25-27.
关键词:健康心理促防疫;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立德树人
引言
疫情为学校开学按下了暂停键,但养成教育不能停止。本次疫情作为公共突发事件,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重重挑战,尤其是对于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具体表现在:原有的学习和生活规律被打乱,对疫情的担心,沮丧无聊,信息不完全,缺乏与同学、朋友和老师的面对面接触,缺少个人空间,以及家庭经济损失等,这一系列应激情况,都会对孩子和家庭产生显著和持续的心理影响,如何在疫情之下,对学生心理发展进行科学指导,关系重大。
另外,纵深处看疫情,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契机。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展现出的民族精神,都是现成和既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果教育者能够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内化,能够对学生起到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给予其成长的力量,唤醒其内驱力和自省力,在灾难中实现自我成长。
一、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挖掘与课程设计原则
疫情背景之下,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的開发,可以围绕三个线条展开:自然素材线,生活素材线和疫情一线素材。因为疫情突发之后,学生的学习环境从学校走进家庭,空间更加自由,学习更加自由,时间也更加自由,有了更多与自然,与生活亲近的情境和机会,因此,也会拥有更多自然和生活的教育素材加以利用。而疫情第一线的感人故事、动人事迹,也都是良好的教育材料,都可以为教育者所用。
说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早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寓教于乐才是课程开发和设计的目标。心理辅导课程应该符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个人气质与修养、体现社会责任感、能自由地探索自由和创新、能展现自我才能、学有所长的要求。在疫情背景之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也要尝试注入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创新性元素,以防止课程开展时浮于形式和表面,无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自由环境之下,以集中和非集中式心理辅导课程的开展,给孩子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施展才华的空间,让孩子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更能在丰富有趣的拟态心理品质塑造活动中,锤炼品性,培养健康心理。
二、疫情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策略与建议
其实就当前看来,疫情发生后,各地小学均因地制宜,制定了符合自己学校情况的一系列德育课程,帮助学生平稳过渡,以更好地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衔接。根据疫情实际,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紧紧围绕“家国情怀”“珍视生命”“慎独务实”这三大主题,“亲近自然”“走进生活”“关注时事”三大教育主线,利用“线上家长会”“升旗仪式”“自律主题班会”“征文大赛”“艺术作品大赛”等丰富生动的形式,带领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共同面对、共同商讨、共同参与、共同承担,创设了一系列的心理教育辅导课程,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品质塑造活动,锤炼学生爱国爱民、自律自强、自尊自爱、敬人爱亲的健康心理和品德,引导大家在不幸中发现希望,用奋斗的足迹抚平灾难的创伤。
(一)赤子情怀——爱国教育铸根魂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危急时刻,无数中国人挺身而出,走向了抗疫的第一线,用血肉之躯铸成了新时代的中国脊梁,挽救国家和人民于水火,书写着最美“逆行”的历史诗篇。班主任教师可以将疫情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楷模和动人事迹,打造为现成的班会素材,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一次《立志学习强国,接力中国精神》网络班会课。用感人的故事为孩子们带来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净化,激发大家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和饱满的爱国热情。班会后,班主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得感悟挥洒进字里行间,绘进炫彩画报,用滚烫的诗文、深情的画笔写下了对“英雄”二字的深刻理解,对“偶像”的重新定义,以及对祖国山河平安的美好祝愿,立志向抗疫英雄学习这种舍身报国、大爱担当的家国情怀,寻根铸魂,自我积淀,深深扎根,以知识为钢衣,用良知做铠甲,努力挺直华夏脊梁,成为祖国的骄傲,与先辈一道守护好这片风月同天。以此转化为学习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以此来抵抗疫情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减少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博爱自爱——生命教育暖心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病毒肆虐,是对人类生存的一次挑战,也是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自然的机会。疫情背景下,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再次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和心理健康安全,珍爱生命,自爱自立。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用精彩生动的视频推送,告诉大家自爱的第一步,便是热爱自己的生命。生命珍贵,只有一次,病毒面前不可大意,必须要注意自我防护,珍视生命健康安全。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拍摄软件,拍下一个个异彩纷呈的VLOG,来记录自己在家锻炼身体的日常;或者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行云流水的书法作品,来普及推广正确的洗手方法、口罩佩戴方法。科学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了解什么是冠状病毒,如何抗击病毒。一方面让大家充分了解免疫系统抗战病毒的方式,以及人类抗击病毒的历史;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明白,作为寻常生灵,我们的生命是何其渺小,生活又是如何依附于大自然的恩赐。从而让学生学会敬畏,感恩自然、敬畏自然,爱护比邻而居的动物、植物,尊重自然法则,建立起众生平等观。在这些丰富充实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及时自我纠正成长中的心理发展的认知偏差,更好的爱护自己。 (三)慎独自律——意志教育炼品性
《中庸》曾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即是“自律”。先贤哲人告诉我们,独处时更应严谨规范,一丝不苟。“宅习”期间,受限于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的现状,很多学生出现了疲沓的情绪,与家长矛盾频发,亲子矛盾尖锐,学习效率降低。复学之后,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难以适应学校生活,自律性降低,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学校可以应时而动,在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引导和班主任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自律慎独”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围绕“自鉴”“自律”“自主”三个关键词:,指导孩子以人为镜自我观照,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与理想中的自己对比,寻找差距,激发斗志。还可以请优秀学生代表介绍自己自律性塑造的方法。进而让这些方法真正变成能帮助孩子实现自我提升的实用小技巧。以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成效的评价方式
课程实施后,进一步检验心理辅导课程的实效性,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课程评价标准的整体观
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辅导过程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心理建设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成果等作为评价他们成效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程度及表现,以此为现实依据,评价课程效度。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学生、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心理健康指导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的评价,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家长、学生及一般人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三)评价内容的过程性
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提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自身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辅导成效,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心理转变,表现出了正向的心理行为,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
(四)课程评价的具体方法
评价时可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方法应灵活多样,根据疫情实际可以利用的有:收集材料汇报、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摄影作品展、VLOG微视频、美篇展播、劳动成果分享、线上演讲比赛、成长记录档案袋等等。
图1课程评价体系图
结语
危急是最鲜活的教材,灾难是最深刻的课堂。有温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应该让孩子在灾难中学会成长,而不是做无动于衷的冷漠看客。在疫情期间,广大中小学只有因地制宜地努力打造特色心理辅导课程,紧紧围绕“养成教育”这个永恒的底色,以保障学习为不改的基调,以时事为生命的补给,随风入夜、润物无声,才能充分诠释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化作一股清泉活水,滋养春风桃李,呵护芬芳满园。
参考文献:
[1]卢立涛,刘可鸣.疫情下的思考: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涵、内容及实施途径[J].中国教师,2020(05):26-29.
[2]罗吾民.疫情背景下的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伦理[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4):15-18.
[3]李柏彦.网上心理辅导八万市民获益河北区助力防控一线打赢心理战“疫”[J].求贤,2020(04):23.
[4]袁阿潭.心理课作业指导实践与反思——以“快乐清单HappyList”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