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辽宁省普通示范性高中,现有在岗教师211人,学生2558人,48个教学班,学校占地6.6万平方米,建设面积4万余平方米。近几年来,学校实现了科学、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这是实现学校科学、优质发展的动力源泉。
确定和落实科研型都队伍建设的策略,第一要正确理解和掌握什么是科研型的教师。科研型教师概念的界定是关键。“科研型的教师简单地说,是指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素质。教师的科研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是教育者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要求(包括科研的道德、科研的精神、知识、技能、科研的意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各种素养的集合体,它的作用是各种素养的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反映。”
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命题,因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是不一致的。从世界范围看,人们对于教育科研素质的关注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如美国佛罗里达州为合格教师规定的能力最主要一条,就是具有研究教育问题的教学试验和教育实验的能力。近年来国际上对教师的“扩展能力”进行了多次探讨。所谓“扩展能力”主要是非常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扩展能力”方案的着眼点涉及到了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提高的问题,它对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强调实际上就是对教师科研素质方面的要求,因为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第二要深刻理解把握提出“科研型”教师命题的宗旨就是如何办好新世纪中小学校的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育体系。“科研型”教师是中小学教师角色的最高升华,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关键。提出“科研型”教师意味着中小学教育,不仅要出人才——一届届毕业生走出学校,成为祖国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要出队伍——一批批素质精良、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还要出教育家——能够从我国国情出发,从本地实际出发,按教育规律办学的千千万万中小学教育家。
第三,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教师是科研主体的观念,教会教师搞科研,以培养科研型的教师为目标;2、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3、用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并作为教师科研行为的基本理性支柱,将其融汇到教学实践中。
第四,构建可行性教师科研素养培养模式或制定策略。关键要把握可控性的因素。对可控性的因素既要考虑到宏观因素,又要考虑到微观因素,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如果把培养科研型的教师作为实验所追求的目标,对教师实施科学的培养并创造有益于教师科研素养提高的环境,如果我们所创设教师提高科研素质的条件被实验所证实,就会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就能培养出科研型教师队伍,就能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可控因素,至少包括以下逐项,其结构如下图:
可控因素是相对的和发展变化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应把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相结合,能量化的量化,定性的东西必须经上级鉴定、并把集体讨论与个人参与相结合。
就科研型教师水平而言:至少包括三个层次:1、专业人员水平(特别是学校科研室的负责人或分管的科研领导必须达到专业人员水平,也可聘专业人员长期指导,没有高指导绝无高水平,专业引领是关键;2、具备教育科研素质,熟练地掌握教育科研技能,能独立承担比较高层次的正规课题研究。(特别是校级领导能独立承担省部级以上的课题研究);3、具备教育科研素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能独立承担和开展一般层次课题和中短期小课题研究,特别是小课题研究。“草根小课题”研究是培养教师科研素质的最佳途径。但制定和落实政策时必须做到“五需”:需提高认识,需平衡价值,需抓实过程,需持续研究,需科学总结。 从“九五”起开始我校的课题研究基本策略是:每五年必须承担国家级、部级课题至少一项;省级两项;市级骨干教师每人一项;市、县级、校级课题不限量。(每位教师都要做)
待续(二)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培养及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总课题组〉实验方案》
2辽宁省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培养及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总课题组〉实验方案》
3辽宁省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培养及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总课题组〉实验方案》
4 《本溪市科研文选》
确定和落实科研型都队伍建设的策略,第一要正确理解和掌握什么是科研型的教师。科研型教师概念的界定是关键。“科研型的教师简单地说,是指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素质。教师的科研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是教育者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要求(包括科研的道德、科研的精神、知识、技能、科研的意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各种素养的集合体,它的作用是各种素养的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反映。”
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命题,因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是不一致的。从世界范围看,人们对于教育科研素质的关注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如美国佛罗里达州为合格教师规定的能力最主要一条,就是具有研究教育问题的教学试验和教育实验的能力。近年来国际上对教师的“扩展能力”进行了多次探讨。所谓“扩展能力”主要是非常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扩展能力”方案的着眼点涉及到了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提高的问题,它对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强调实际上就是对教师科研素质方面的要求,因为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第二要深刻理解把握提出“科研型”教师命题的宗旨就是如何办好新世纪中小学校的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育体系。“科研型”教师是中小学教师角色的最高升华,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关键。提出“科研型”教师意味着中小学教育,不仅要出人才——一届届毕业生走出学校,成为祖国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要出队伍——一批批素质精良、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还要出教育家——能够从我国国情出发,从本地实际出发,按教育规律办学的千千万万中小学教育家。
第三,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教师是科研主体的观念,教会教师搞科研,以培养科研型的教师为目标;2、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3、用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并作为教师科研行为的基本理性支柱,将其融汇到教学实践中。
第四,构建可行性教师科研素养培养模式或制定策略。关键要把握可控性的因素。对可控性的因素既要考虑到宏观因素,又要考虑到微观因素,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如果把培养科研型的教师作为实验所追求的目标,对教师实施科学的培养并创造有益于教师科研素养提高的环境,如果我们所创设教师提高科研素质的条件被实验所证实,就会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就能培养出科研型教师队伍,就能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可控因素,至少包括以下逐项,其结构如下图:
可控因素是相对的和发展变化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应把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相结合,能量化的量化,定性的东西必须经上级鉴定、并把集体讨论与个人参与相结合。
就科研型教师水平而言:至少包括三个层次:1、专业人员水平(特别是学校科研室的负责人或分管的科研领导必须达到专业人员水平,也可聘专业人员长期指导,没有高指导绝无高水平,专业引领是关键;2、具备教育科研素质,熟练地掌握教育科研技能,能独立承担比较高层次的正规课题研究。(特别是校级领导能独立承担省部级以上的课题研究);3、具备教育科研素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能独立承担和开展一般层次课题和中短期小课题研究,特别是小课题研究。“草根小课题”研究是培养教师科研素质的最佳途径。但制定和落实政策时必须做到“五需”:需提高认识,需平衡价值,需抓实过程,需持续研究,需科学总结。 从“九五”起开始我校的课题研究基本策略是:每五年必须承担国家级、部级课题至少一项;省级两项;市级骨干教师每人一项;市、县级、校级课题不限量。(每位教师都要做)
待续(二)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培养及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总课题组〉实验方案》
2辽宁省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培养及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总课题组〉实验方案》
3辽宁省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培养及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总课题组〉实验方案》
4 《本溪市科研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