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代社会,有效地去培养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使其树立自理意识,熟练掌握自理技能,对于智障儿童日后自立于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握规律、掌握方法、家校联动、持之以恒,同时还要考虑现实中的问题,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 智障儿童;自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284-01
所谓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说是指智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我们应当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遵循康复规律,采取科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训练,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为智障儿童回归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制约智障儿童生活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智障儿童感情、沟通、认知等各个方面的适应及学习能力都明显不如正常儿童,他们的行为受到他们的直观思维影响,主动思考和领悟能力不足,做事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容易忘记事情,技能的应用能力不足。在智力障碍的基础下,其他方面的能力往往也存在障碍,比如言语、肢体等等。这些都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阻碍。
(二)家庭因素。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低。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低,有些甚至没有期望,主要有两种形式,首先,因为他们的孩子是弱智二对孩子漠不关心,失去了对孩子的信心和爱心。有些父母在学校寄养孩子,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而不是他们自己的事;如果智障儿童是非独生子女的家庭,大多数父母寄希望于其他孩子,对智障儿童缺乏照顾。父母的忽视将直接影響智障儿童的成长和儿童技能的获得。其次,父母对孩子所有的一切负责。由于孩子有智力障碍,有些父母心里愧疚,对孩子各种照顾和服从,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技能不能在家联系,出现脱节现象,技能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导致教育效果很差,也影响了孩子的能力发展。
父母教育不合适。有些家长的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意识不强,方法不合适。有些父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但往往是从成年人或普通人的角度来教育的,使他们的孩子很难掌握他们所教的内容。如果经过几次培训后,他们看不到任何进展,父母可能会失去耐心和信心。此外,父母的工作压力很大。为了节省时间,大多数父母选择代替孩子做某些事。
(三))学校因素。
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虽然特殊教育教师喜欢孩子,而且善于传统的“学科导向”教学,但在“以生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对学生的研究中,往往深度不够;在学生兴趣发展的培养方面有时还不够全面;教学策略方面大多数时候不甚灵活。此外,资源课堂资源较少。虽然学校已建立了资源课堂,但资源较少,无法真实模拟社区生活的实际场景。学生缺乏培养生活能力的条件和地点,他们无法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他们所需要的技能。
二、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建议
(一)根据智障儿童自身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
与正常儿童相比,智障儿童表达自己的行为,学习和情感交流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对正常孩子等所有外在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的意志力差,记忆力差,无法在自身条件的影响下继续学习。与此同时,智力迟钝的儿童对灵活使用知识也有一定的限制。为有效培养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有必要根据弱智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鼓励弱智儿童发挥优势,弥补其不足。目前,弱智儿童的教育制度仍然在普通学校采用同样的教条教育,对智障儿童的智力、学习能力和表现不同。对于弱智儿童的教育,有必要在接受普通教育的同时掌握弱智儿童的特殊性。尊重特殊群体的弱智儿童,找出这些差异,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隐性分层文化。根据这种培养弱智儿童的方法,可以要求他们为自我照顾相对较强的儿童提供更高水平的技能教育。对于那些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儿童,他应该采取较低的水平的技能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尺度,不要让孩子感受到不同的待遇,保护智障儿童的自尊心。
(二)家长和学校配合,培训家长教育智障儿童的能力。
对于普通儿童来说,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弱智儿童而言。现代弱智儿童教育制度应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特别是对于特殊弱智儿童群体,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更是如此,没有家庭教育指导对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孩子,弱智儿童更难以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因此,连接学校和家庭对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不可或缺的。
家长必须经过有关如何改善弱智儿童自我照顾能力的培训。通过这些培训课程,家长可以改变对弱智儿童自理能力的误解,转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治疗弱智儿童,使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例如,学校教导智障儿童洗碗、刷牙、叠被子、洗衣服等。当孩子回家时,父母应该继续加强和巩固这种自理能力。同时,父母应该更有耐心教育和引导孩子做这些事情,而不是不耐烦和抱怨他们,要帮助他们发展自理能力,同时保持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提高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学校课程。
学校教育弱智儿童自理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课程教育,特别是对弱智儿童这样的特殊群体。良好的教学目标可以顺利实现,课程的合理性是关键部分。目前,中国智障儿童教科书是十多年前编写的教科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教科书很难适应目前智障儿童的情况。我国所有地区都存在一些差异。如果没有统一使用教科书,不利于提高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展学校对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要根据实际情况围绕生活,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提高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同时要注意弱智儿童的生活经历和实际感受,通过这个方式可以让弱智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可以在学习中愉快地体验生活,从而锻炼自己的自理能量。
三、结语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特殊独立的个体,每个儿童的发展潜力都是不可估量的,只是面对智障儿童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关爱他们。结合科学的教导方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
参考文献
[1] 丁同梅.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能力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J].现代特殊教育,2013(5):20-22.
[2] 庞健,周萍.浅谈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训练[J].教育讲坛,2017(3):58.
关键词: 智障儿童;自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284-01
所谓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说是指智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我们应当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遵循康复规律,采取科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训练,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为智障儿童回归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制约智障儿童生活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智障儿童感情、沟通、认知等各个方面的适应及学习能力都明显不如正常儿童,他们的行为受到他们的直观思维影响,主动思考和领悟能力不足,做事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容易忘记事情,技能的应用能力不足。在智力障碍的基础下,其他方面的能力往往也存在障碍,比如言语、肢体等等。这些都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阻碍。
(二)家庭因素。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低。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低,有些甚至没有期望,主要有两种形式,首先,因为他们的孩子是弱智二对孩子漠不关心,失去了对孩子的信心和爱心。有些父母在学校寄养孩子,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而不是他们自己的事;如果智障儿童是非独生子女的家庭,大多数父母寄希望于其他孩子,对智障儿童缺乏照顾。父母的忽视将直接影響智障儿童的成长和儿童技能的获得。其次,父母对孩子所有的一切负责。由于孩子有智力障碍,有些父母心里愧疚,对孩子各种照顾和服从,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技能不能在家联系,出现脱节现象,技能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导致教育效果很差,也影响了孩子的能力发展。
父母教育不合适。有些家长的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意识不强,方法不合适。有些父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但往往是从成年人或普通人的角度来教育的,使他们的孩子很难掌握他们所教的内容。如果经过几次培训后,他们看不到任何进展,父母可能会失去耐心和信心。此外,父母的工作压力很大。为了节省时间,大多数父母选择代替孩子做某些事。
(三))学校因素。
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虽然特殊教育教师喜欢孩子,而且善于传统的“学科导向”教学,但在“以生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对学生的研究中,往往深度不够;在学生兴趣发展的培养方面有时还不够全面;教学策略方面大多数时候不甚灵活。此外,资源课堂资源较少。虽然学校已建立了资源课堂,但资源较少,无法真实模拟社区生活的实际场景。学生缺乏培养生活能力的条件和地点,他们无法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他们所需要的技能。
二、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建议
(一)根据智障儿童自身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
与正常儿童相比,智障儿童表达自己的行为,学习和情感交流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对正常孩子等所有外在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的意志力差,记忆力差,无法在自身条件的影响下继续学习。与此同时,智力迟钝的儿童对灵活使用知识也有一定的限制。为有效培养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有必要根据弱智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鼓励弱智儿童发挥优势,弥补其不足。目前,弱智儿童的教育制度仍然在普通学校采用同样的教条教育,对智障儿童的智力、学习能力和表现不同。对于弱智儿童的教育,有必要在接受普通教育的同时掌握弱智儿童的特殊性。尊重特殊群体的弱智儿童,找出这些差异,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隐性分层文化。根据这种培养弱智儿童的方法,可以要求他们为自我照顾相对较强的儿童提供更高水平的技能教育。对于那些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儿童,他应该采取较低的水平的技能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尺度,不要让孩子感受到不同的待遇,保护智障儿童的自尊心。
(二)家长和学校配合,培训家长教育智障儿童的能力。
对于普通儿童来说,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弱智儿童而言。现代弱智儿童教育制度应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特别是对于特殊弱智儿童群体,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更是如此,没有家庭教育指导对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孩子,弱智儿童更难以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因此,连接学校和家庭对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不可或缺的。
家长必须经过有关如何改善弱智儿童自我照顾能力的培训。通过这些培训课程,家长可以改变对弱智儿童自理能力的误解,转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治疗弱智儿童,使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例如,学校教导智障儿童洗碗、刷牙、叠被子、洗衣服等。当孩子回家时,父母应该继续加强和巩固这种自理能力。同时,父母应该更有耐心教育和引导孩子做这些事情,而不是不耐烦和抱怨他们,要帮助他们发展自理能力,同时保持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提高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学校课程。
学校教育弱智儿童自理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课程教育,特别是对弱智儿童这样的特殊群体。良好的教学目标可以顺利实现,课程的合理性是关键部分。目前,中国智障儿童教科书是十多年前编写的教科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教科书很难适应目前智障儿童的情况。我国所有地区都存在一些差异。如果没有统一使用教科书,不利于提高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展学校对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要根据实际情况围绕生活,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提高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同时要注意弱智儿童的生活经历和实际感受,通过这个方式可以让弱智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可以在学习中愉快地体验生活,从而锻炼自己的自理能量。
三、结语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特殊独立的个体,每个儿童的发展潜力都是不可估量的,只是面对智障儿童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关爱他们。结合科学的教导方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
参考文献
[1] 丁同梅.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能力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J].现代特殊教育,2013(5):20-22.
[2] 庞健,周萍.浅谈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训练[J].教育讲坛,201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