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课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将其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推动生物知识的预习、设疑、导课、解疑及拓展延伸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就微课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此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
[关键词] 微课;高中生物;教学实践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微课视频等丰富了教学形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对微课应用与高中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进行探讨,深度挖掘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价值,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提倡应用视频、动画等形式创立一种全新的教学课堂。通过微型视频,学生能在直观的学习环境下深刻地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微课应用下,学生的学习主题更为明确,学习重点更加突出,学习资源的范围更广。微课模式注重“微”,即课程的学习实际引入的是一个知识点的问题,导入视频和动画往往是一个片段。这样的方式更能体现出微课的精与巧,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知识。
二、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导预习,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点
高中生物学科有着复杂而琐碎的特点,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学好生物基础知识,那么高中阶段的知识点往往难以掌握。而在微课的学习形式下,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进行知识分类,并在线发布课程资源,形成微课资源学习库,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基础、学习水平、学习习惯进行知识的自主选择,更高效地开展预习。
例如,在教学《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时,学习标准设定较多,包括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和细胞质基质、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功能,学生要能够独立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并操作高倍显微镜对叶绿体、线粒体进行观察,总结归纳细胞结构功能的统一性。如果这些内容只通过单纯的教材文字知识进行学习,学生很难形成逻辑清晰的知识结构网。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是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就可以提前为学生制作课件,内容以细胞亚显微结构为主,学生的预习只需要操作鼠标查看课件,在页面跳转下就能了解学习内容。另外,学生还要掌握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进行叶绿体与线粒体的观察实验,教师在知识点导入中可以设置超链接,链接教材配套光盘的内容并将具体的实验视频导入其中。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插入实验原理和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三分钟视频,学生就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掌握整个步骤和要点,判断结果。教师要锁定“分泌蛋白分泌吞噬过程”这个知识点,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在设计的PPT中导入两个微视频,学生点击进入就能观看整个演示过程,而跳转页面后就能阅读文本。这对学生快速梳理知识点,牢固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巧妙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导课环节非常重要,这就好比一台戏的序幕,或一首歌的序曲,往往能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为顺利、高效地开展教学奠定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广告、新闻,或感兴趣的各种趣事,将所要学习的生物知识点进行结合,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开端,确保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导课效果。
例如,在教学《细胞中的无机物》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收录一段有趣的对话,即《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教师就此观点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那男人是不是水做的骨肉,人是不是都是水做的骨肉?”这些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很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所要学习的生物知识进行主动探究。
(三)答疑解惑,直观演示生物现象
由于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很多抽象的生物内容让学生难以理解,学生构建生物知识框架的过程会出现很多断层的情况。微课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综合性问题的解决途径。高中生物有很多用文字难以表述的抽象知识,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兴奋传导、基因表达、基因突变等,这些知识点的呈现非常抽象,都是重难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很难细化清楚,抽象知识的呈现只能依靠形象化、直观化实现。
例如,在教学《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引入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在没有刺激的状态下,学生观察到神经不会发生冲动,一旦发生了刺激,神经冲动才会发生,而这时神经纤维的内部和外部会出现局部电流,这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如果兴奋传导到了神经末梢,那么对应的突触小泡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这时又会有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和突触后膜受体相互结合后,出现兴奋传导。利用微视频的直观演示方式,学生只需观看一次,整个演示流程就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记忆,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生物的重难点内容。
(四)拓展延伸,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基础水平也不同,如果教师通过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很难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随着微课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开展教学,学生个体差异化的教学矛盾和问题逐渐被解决。教师将课堂练习设计应用在微课中讲解,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针对生物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计关于基因型概率、表现性概率计算方式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规律、理解知识。
(五)总结复习,搭建知识框架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提供大量笔记让学生摘抄,各种生物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由教师进行梳理,让学生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生知识生成和框架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习生物必须有自行总结的过程,形成自我知识框架,并通过复习和整合不断完善。微课的应用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课件资源,经历中间段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为高三阶段学生的复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高三阶段学生需要回顾很多零碎的知识点,而微课的应用能帮助他们整合所学知识的框架,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网和流程图,复习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将微课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上,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实际,通过更多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挖掘微课教学的优势与价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便捷性和启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闯.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181.
[2]杨建容.巧用微课
[关键词] 微课;高中生物;教学实践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微课视频等丰富了教学形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对微课应用与高中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进行探讨,深度挖掘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价值,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提倡应用视频、动画等形式创立一种全新的教学课堂。通过微型视频,学生能在直观的学习环境下深刻地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微课应用下,学生的学习主题更为明确,学习重点更加突出,学习资源的范围更广。微课模式注重“微”,即课程的学习实际引入的是一个知识点的问题,导入视频和动画往往是一个片段。这样的方式更能体现出微课的精与巧,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知识。
二、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导预习,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点
高中生物学科有着复杂而琐碎的特点,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学好生物基础知识,那么高中阶段的知识点往往难以掌握。而在微课的学习形式下,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进行知识分类,并在线发布课程资源,形成微课资源学习库,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基础、学习水平、学习习惯进行知识的自主选择,更高效地开展预习。
例如,在教学《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时,学习标准设定较多,包括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和细胞质基质、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功能,学生要能够独立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并操作高倍显微镜对叶绿体、线粒体进行观察,总结归纳细胞结构功能的统一性。如果这些内容只通过单纯的教材文字知识进行学习,学生很难形成逻辑清晰的知识结构网。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是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就可以提前为学生制作课件,内容以细胞亚显微结构为主,学生的预习只需要操作鼠标查看课件,在页面跳转下就能了解学习内容。另外,学生还要掌握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进行叶绿体与线粒体的观察实验,教师在知识点导入中可以设置超链接,链接教材配套光盘的内容并将具体的实验视频导入其中。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插入实验原理和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三分钟视频,学生就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掌握整个步骤和要点,判断结果。教师要锁定“分泌蛋白分泌吞噬过程”这个知识点,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在设计的PPT中导入两个微视频,学生点击进入就能观看整个演示过程,而跳转页面后就能阅读文本。这对学生快速梳理知识点,牢固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巧妙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导课环节非常重要,这就好比一台戏的序幕,或一首歌的序曲,往往能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为顺利、高效地开展教学奠定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广告、新闻,或感兴趣的各种趣事,将所要学习的生物知识点进行结合,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开端,确保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导课效果。
例如,在教学《细胞中的无机物》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收录一段有趣的对话,即《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教师就此观点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那男人是不是水做的骨肉,人是不是都是水做的骨肉?”这些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很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所要学习的生物知识进行主动探究。
(三)答疑解惑,直观演示生物现象
由于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很多抽象的生物内容让学生难以理解,学生构建生物知识框架的过程会出现很多断层的情况。微课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综合性问题的解决途径。高中生物有很多用文字难以表述的抽象知识,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兴奋传导、基因表达、基因突变等,这些知识点的呈现非常抽象,都是重难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很难细化清楚,抽象知识的呈现只能依靠形象化、直观化实现。
例如,在教学《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引入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在没有刺激的状态下,学生观察到神经不会发生冲动,一旦发生了刺激,神经冲动才会发生,而这时神经纤维的内部和外部会出现局部电流,这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如果兴奋传导到了神经末梢,那么对应的突触小泡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这时又会有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和突触后膜受体相互结合后,出现兴奋传导。利用微视频的直观演示方式,学生只需观看一次,整个演示流程就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记忆,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生物的重难点内容。
(四)拓展延伸,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基础水平也不同,如果教师通过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很难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随着微课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开展教学,学生个体差异化的教学矛盾和问题逐渐被解决。教师将课堂练习设计应用在微课中讲解,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针对生物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计关于基因型概率、表现性概率计算方式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规律、理解知识。
(五)总结复习,搭建知识框架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提供大量笔记让学生摘抄,各种生物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由教师进行梳理,让学生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生知识生成和框架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习生物必须有自行总结的过程,形成自我知识框架,并通过复习和整合不断完善。微课的应用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课件资源,经历中间段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为高三阶段学生的复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高三阶段学生需要回顾很多零碎的知识点,而微课的应用能帮助他们整合所学知识的框架,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网和流程图,复习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将微课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上,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实际,通过更多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挖掘微课教学的优势与价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便捷性和启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闯.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181.
[2]杨建容.巧用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