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集文、书、篆、刻、拓、石六美的墓志铭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len4h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件十余年前得到的民国墓志铭拓片,包括篆盖、铭文两部分。这件作品汇集了数位名家名手的智慧和劳动,堪称六美,应当说是四川民国墓志铭的一件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般来讲,一件完整的墓志铭实物由石材、篆盖、撰文、书丹、镌刻五个部分组成。
  《清封恭人余母朱太恭人墓志铭》是由成都的邓镕撰文、广安的蒲伯英书丹、上虞的罗振玉篆盖、成都的詹玉亭刻石。拓片是谁做的,不详。制作时间为农历甲子年,即公历1924年。尺寸,盖、铭为横51cm、纵52cm。文字竖排,横20行、纵18列,共计文字303字。这件拓片刻工刀法精确,拓工细腻到位,准确地表达了书法神韵。
  邓镕(1872~1934)字守瑕,一字寿瑕,号忍堪、忍堪居士,又号拙园,室名荃察(詧)余斋,又署荃詧余斋主人,四川成都人,历任民国时期的众议院议员、政治会议议员、约法会议议员、参议院参政。此件墓志铭铭文有如韩愈先生在《进学解》中讲“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其文笔郁郁,古气盎然。
  蒲殿俊(1875~1935)字伯英,一字沚盫,笔名止水,四川广安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民国时任四川咨议局议长、北京政府内务部次长、众议院议员。他是开启辛亥革命之功的四川保路运动的领袖之一,曾创办《蜀报》,五四后,主持《晨报》,创办《实话报》、《戏剧月刊》。从这件墓志铭的书法看,蒲伯英的楷书书法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字都明显地受到魏碑的影响,用字多从碑字,点画遒劲,行笔俊达,文气勃然,郁郁之风的大家形象跃然纸上,确为蒲书楷字的精品,可谓楷书的典范之一。
  罗振玉(1866~1940)初名宝钰,振玉之名乃15岁时所改,字式如;又字叔言、叔蕴、叔韫、叔酝,别署叔坚,号雪堂;晚年,清废帝傅仪赠以“贞心古松”,因号贞松老人,亦号松翁,谥号恭敏。他系浙江上虞人,15岁举秀才,曾创办农学社、江苏师范学堂,创刊《农学报》、《教育杂志》;先后担任学部二等咨议官、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辛亥后,去日本密谋复辟清王朝,1924年(夏历甲子)奉清废帝溥仪召入直南书房,担任过伪“满洲国”检察院长等职。罗振玉在进行复辟的同时,亦从事著述,平生收集、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著有《殷虚书契》《三代吉金文存》《流沙坠简考证》《上虞贞松老人遗稿》等,是一位著作等身的知名文史学者;同时也是一位能书擅刻、精鉴书画的专家。墓志铭中墓盖的篆书显示出罗振玉渊源于金石文字,朴茂古雅的风格。
  詹玉亭,成都人,生卒年不详。由笔者所看到的一些民国墓志铭(如由李植篆盖、余沙园书丹的《向太夫人墓志铭》等几件作品都署名詹玉亭刻石),可以推断詹玉亭当为四川当时公认的刻石高手。从这件作品的拓片来看,的确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学者们精妙的笔法笔趣,应当与古代镌刻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刻工万文韶相媲美。
  拓片除了可以欣赏到刻工的精妙外,还可以从密细均匀、平熨妥帖的纹路去观察。这件作品的石材应当是比较细腻的材料,估计原石是坚密的青石。今仅以拓片判断之,未见原石(以笔者之寡见,不知原石所向),但从中可见拓工之美。
  因此这是一件集文、书、篆、刻、拓、石六美的四川民国时期的墓志铭。
  
  附《清封恭人余母朱太恭人墓志铭》释文:
  清封恭人余母朱太恭人墓志铭
  成都 邓 镕 撰文
  广安 蒲伯英 书丹
  上虞 罗振玉 篆盖
  太恭人朱氏故浙籍,生而孤露,鞠于祖妣。盖心为窈,明习书算,在割能断,毅若强男,来嫔于余,为新繁县故候选盐太吏之府君继配。前室子女,眇若己出,采楟辍唫,衣芦糜冻。然又断机厉学,折□示教,父亲师兼,尽爱而能劳。是时府君听皷应官,傍治鹾业,积蠹而窳,渐以衰耗。太恭人躬自持筹,董而理之,受僮约者八,百指待举火者七十。家河润九里,又若素封,自顷鼎革,两川糜沸,守盆改制,肆贾废业,郊垒告警,岁无宁处,于是周嫠恤纬,桼室啸柱,西崦日薄,弃养忽焉。嗣子光弼、承萱将以甲子仲春人日礼葬于县东门外田家湾之原。驰简京师,分吾挚友,请文刻石,永奠幽扄,遂铭之曰:
  地道无成 坤田为吝 惟兹英特 遗落女性
  笄珈而弁 颛制家柄 贞松郁郁 风疾弥劲
  高原为湿 桼灯不尽
  成都詹玉亭刻石。
其他文献
一、牙签儿不是牙签    纪连海先生主讲“百家讲坛”说:纪晓岚编纂完《四库全书》,写了一首诗:“检校牙签十万余,濡毫滴渴玉蟾蜍。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他戏称自己看的书为牙签,觉得自己跟天天玩弄牙签似的。  “牙签”(原作“牙籤)是象牙制的图书标签。《旧唐书·经籍志》:“其集贤院御书:经库皆钿白牙轴,黄缥带,红牙签;史书库钿青牙轴,缥带,绿牙签;子库皆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签;集库绿牙轴,
期刊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社会之所以能不断进步,除了生产力这个不可抗拒的发展因素外,从上层建筑而言,对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应该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是,五千年的历史,其间真正令中国历史命运发生改变的革命运动即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变革还是屈指可数的。不过,当历史进入到20世纪后,在短短的一个世纪中却有三次革命运动令中国的历史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期刊
1945年至1947年的灌县(今都江堰市)灵岩书院,在四川现代教育史上曾是一处令人难忘的亮点。他的创建人就是蜀中大学者李源澄(1907-1958)先生。    “蜀学后劲”李源澄    李源澄,字浚清,又作俊卿,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生于四川省犍为县。他的祖父李富春系清代秀才,授教于乡里。父亲李昌绪,有子女三人,李源澄居长。他幼年聪颖,跟随祖父学习,深得喜爱;少年时期入国学大师赵熙主持的
期刊
香宋老、清寂堂,赫赫大名天下扬;  《马母葬识》二贤著,蝉翼、乌金留墨香。  上面是我在丙戌春得到的四川民国时期墓志铭拓片《马母葬识》之后所写的韵句。民国墓志铭实物,因为频频战乱、开发建设等等原因,它实际早已是零落飘散,几至湮没无闻。能够得到这一时期的墓志铭拓片,尤其是名家、名手所撰、所书、所刻、所拓,实在是我辈的福分。  墓志铭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它的实物发现可以追溯到
期刊
自1784年中美两国人员开始有贸易上的往来之后,来华的美国人数量日益增多,美国传教士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1830年2月,作为首位来华的美国传教士,美国公理会教士裨治文开启了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布道传教的漫漫历程,随后又陆续有美国传教士来到这个神秘的古国。在他们的日记、游记、信件中留有许多对中国的人和事的介绍和评价,这对中美两国彼此间的形象建构起了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的是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做
期刊
1716年,也就是在狱中的李贽用一把剃刀自戕的近百年后,又一个浑身散发出异端光芒的怪才出生了,他就是清代文人袁枚(1716—1797)。  这位袁先生,同样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特立独行、倜傥不羁的人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丈夫喜独立,各有精神强”(《题宋人诗话》)、“我亦自立者,爱独不爱同”(《题叶花南庶子空山独立小影》)。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辗转
期刊
一、《三星堆图志》选题的重要意义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是古蜀文化乃至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亮点,举世瞩目。该选题属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有重大作用的研究项目”。目前,出版有关三星堆的读物林林总总、车装斗载;研究三星堆的学者不分东西南北、海内海外。然而,《三星堆图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体量大,规模宏,立足创新,另辟蹊径,以“志”的体
期刊
当代蜀中川籍过世的画家中,能达到在同行中家喻户晓的地步,如张大千、石鲁、蒋兆和、陈子庄、冯建吾等,不乏其人;唯有画高人古的赵完璧老先生,其作品似乎未曾掀起过太大波澜。笔者对此思考了时日,但缺乏足够的资料,未敢妄谈。近年来,我有幸从赵完璧先生的爱女赵淑媛女士处拜读到赵老各个时期、各种规格和风貌的不少作品。在《当代艺术大家档案——赵完璧》出版之际,为表达我对赵完璧老先生的景仰之情,遂在此记下我的思索片
期刊
《左传》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有这么一段记载,说的是楚庄王讨伐伊川的少数民族——陆浑之戎而来到洛水,在周朝的境内陈列军队,以武力示威。于是——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
期刊
冉云飞先生有文章说:“近现代文化中双流的刘家(刘沅、刘咸炘、刘咸荥、刘东父等)、乔家(乔茂楠、乔大壮等)、郑家等都是真正的文化大家、书香门第。”  此言有理,但句中有两处行文欠妥。一,依我国传统遵兄弟次序,理应作“刘濖、刘沅,刘咸荥、刘咸炘,刘恒壁(东父)”。二,“乔茂楠”这个名字,是作者误记。  前者“不足以掩大德”,后者则影响到“名正言顺”,如果言以名则当用“乔树楠、乔曾劬”,以字言就该为“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