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牙签儿不是牙签
纪连海先生主讲“百家讲坛”说:纪晓岚编纂完《四库全书》,写了一首诗:“检校牙签十万余,濡毫滴渴玉蟾蜍。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他戏称自己看的书为牙签,觉得自己跟天天玩弄牙签似的。
“牙签”(原作“牙籤)是象牙制的图书标签。《旧唐书·经籍志》:“其集贤院御书:经库皆钿白牙轴,黄缥带,红牙签;史书库钿青牙轴,缥带,绿牙签;子库皆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签;集库绿牙轴,朱带,白牙签,以分别之。”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绝胜锁向朱门里,整整牙签饱蠹鱼。”孔尚任《桃花扇·逮社》:“堂名二酉,万卷牙签求售。”纪晓岚仿效前人修辞之法借“牙签”代指书籍。
象牙制的筹码也可叫牙签,杨基《斗草》诗:“珠玉赌牙签,争奇手自拈。”剔牙之具俗称牙签,《国语词典》有“牙签儿”。不过都与纪昀检阅校订《四库全书》无关。
纪主讲可能忽略了借代修辞手法,含糊地说观看牙签,使受众误解是观看牙签儿或牙筹。
二、“枣梨”指书非果品
纪老师在引用乾隆帝谕旨“择其中罕见之书,有益于世道人心者,寿之梨枣,以广流传。余则选派誉录,汇缮成编,陈之册府”这段话后,解释道:“就是说向天下征集书,重要的书,朝廷会给书的主人一点钱,不多,也就买点梨枣的钱。不重要的书就不给钱了”。
纪老师这回真是大错特错了。我们不妨提供一些资料以便受众订正。
清人曹溶《流通古书约》云:“当念古人竭一生心力,辛苦成书,知蓄之珍之,谓当绣梓通行。”主张藏书家“出未经刊本,寿之枣梨,始小本,讫巨编,渐次恢扩。”
《词源》解释梨枣:“旧时多用梨木、枣木刻版印书,故以‘梨枣’为书版的代称。”顾炎武《答曾庭闻书》:“《音学五书》四十卷,今方付之剞劂,其枣梨之工,悉出于先人之所遗,故国之遗泽,未尝取诸人也。”
枣梨:犹梨枣,指木刻书板。王士禛(祯)《与程崑崙书》:“(林茂之)诗自万历甲辰末付枣梨。”
“寿之梨枣”也就是将书稿付诸印刷,使其(延年益寿)长久流传。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说:“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也作“灾梨祸枣”。)滥刻无用的书籍,浪费枣梨木板,不正是让梨树枣树遭受灾祸吗?
三、范仲淹贬谪湖南吗?
纪连海先生在《百家讲坛》清帝十二疑案其中一节讲道:《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岳阳写就。纪先生又在《历史上的多尔衮》第71页上写道:“提起宋朝的名相范仲淹,相信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在庆历新政后,他曾经被流放到湖南,在那里他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百家讲坛》允许发表不同见解,但不是随便乱说。《岳阳楼记》真的写于湖南吗?纪先生有何依据?
史载确凿:《岳阳楼记》写于河南邓州(今邓州市)百花洲书院。宋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因主持的改革夭折,自请外放;庆历五年(1045年)十一月,以病为由求解边任,请知邓州。是年,其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庆历六年(1046年)六月十五日,滕子京给范仲淹写了一封信,信中介绍了岳阳楼重修的情况,并附《洞庭秋晚图》一本,恳请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作记。范仲淹遂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在邓州百花洲书院的春风堂,写成《岳阳楼记》。上述资料见于明嘉靖,清乾隆、嘉庆《巴陵县志》中的《滕子京与范经略求记书》。
三十多年前,笔者备《岳阳楼记》一课,曾查阅母校四川师范学院编印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有“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范仲淹受到排挤,出任邓州(治在今河南邓县)等地的地方官”句。总之,几个材料都证明:范仲淹并没有流放到湖南(《宋史》卷三百一十四《范仲淹列传》亦可为证),《岳阳楼记》自然不是他在湖南写的。
纪连海先生主讲“百家讲坛”说:纪晓岚编纂完《四库全书》,写了一首诗:“检校牙签十万余,濡毫滴渴玉蟾蜍。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他戏称自己看的书为牙签,觉得自己跟天天玩弄牙签似的。
“牙签”(原作“牙籤)是象牙制的图书标签。《旧唐书·经籍志》:“其集贤院御书:经库皆钿白牙轴,黄缥带,红牙签;史书库钿青牙轴,缥带,绿牙签;子库皆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签;集库绿牙轴,朱带,白牙签,以分别之。”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绝胜锁向朱门里,整整牙签饱蠹鱼。”孔尚任《桃花扇·逮社》:“堂名二酉,万卷牙签求售。”纪晓岚仿效前人修辞之法借“牙签”代指书籍。
象牙制的筹码也可叫牙签,杨基《斗草》诗:“珠玉赌牙签,争奇手自拈。”剔牙之具俗称牙签,《国语词典》有“牙签儿”。不过都与纪昀检阅校订《四库全书》无关。
纪主讲可能忽略了借代修辞手法,含糊地说观看牙签,使受众误解是观看牙签儿或牙筹。
二、“枣梨”指书非果品
纪老师在引用乾隆帝谕旨“择其中罕见之书,有益于世道人心者,寿之梨枣,以广流传。余则选派誉录,汇缮成编,陈之册府”这段话后,解释道:“就是说向天下征集书,重要的书,朝廷会给书的主人一点钱,不多,也就买点梨枣的钱。不重要的书就不给钱了”。
纪老师这回真是大错特错了。我们不妨提供一些资料以便受众订正。
清人曹溶《流通古书约》云:“当念古人竭一生心力,辛苦成书,知蓄之珍之,谓当绣梓通行。”主张藏书家“出未经刊本,寿之枣梨,始小本,讫巨编,渐次恢扩。”
《词源》解释梨枣:“旧时多用梨木、枣木刻版印书,故以‘梨枣’为书版的代称。”顾炎武《答曾庭闻书》:“《音学五书》四十卷,今方付之剞劂,其枣梨之工,悉出于先人之所遗,故国之遗泽,未尝取诸人也。”
枣梨:犹梨枣,指木刻书板。王士禛(祯)《与程崑崙书》:“(林茂之)诗自万历甲辰末付枣梨。”
“寿之梨枣”也就是将书稿付诸印刷,使其(延年益寿)长久流传。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说:“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也作“灾梨祸枣”。)滥刻无用的书籍,浪费枣梨木板,不正是让梨树枣树遭受灾祸吗?
三、范仲淹贬谪湖南吗?
纪连海先生在《百家讲坛》清帝十二疑案其中一节讲道:《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岳阳写就。纪先生又在《历史上的多尔衮》第71页上写道:“提起宋朝的名相范仲淹,相信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在庆历新政后,他曾经被流放到湖南,在那里他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百家讲坛》允许发表不同见解,但不是随便乱说。《岳阳楼记》真的写于湖南吗?纪先生有何依据?
史载确凿:《岳阳楼记》写于河南邓州(今邓州市)百花洲书院。宋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因主持的改革夭折,自请外放;庆历五年(1045年)十一月,以病为由求解边任,请知邓州。是年,其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庆历六年(1046年)六月十五日,滕子京给范仲淹写了一封信,信中介绍了岳阳楼重修的情况,并附《洞庭秋晚图》一本,恳请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作记。范仲淹遂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在邓州百花洲书院的春风堂,写成《岳阳楼记》。上述资料见于明嘉靖,清乾隆、嘉庆《巴陵县志》中的《滕子京与范经略求记书》。
三十多年前,笔者备《岳阳楼记》一课,曾查阅母校四川师范学院编印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有“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范仲淹受到排挤,出任邓州(治在今河南邓县)等地的地方官”句。总之,几个材料都证明:范仲淹并没有流放到湖南(《宋史》卷三百一十四《范仲淹列传》亦可为证),《岳阳楼记》自然不是他在湖南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