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初期,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内蒙古X盟作为城镇化发展中的一员也提出了“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的思路,但与此同时随迁安置的农牧民子女义务教育非均等化等问题也接踵而来。面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积极探索相应的对策,希冀X盟不仅成为依靠资源经济发展的强盟,而且要夯实基础教育,为培养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才做好智力保障,建成美丽富饶的X盟。
关键词:城镇化;农牧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246-02
21世纪初期,是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胡锦涛主席在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官方网站也公布:截止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1.27%,其规模居全球第一。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率为56.6%,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内蒙古X盟Y旗也相应提出“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的思路,完善中心城镇和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进一步提高聚集人口、承载产业的能力,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快推进改善民生建设。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X盟Y旗城镇化率的提高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均衡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
1 X盟Y旗城镇化进程中农牧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
1.1 Y旗城镇化进程中农牧民随迁现状
农牧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Y旗各级政府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它关系到教育公平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Y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辖10镇、23苏木,面积80.4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5万,可利用草场4.6万平方公里,主要为荒漠、半荒漠草场,沙漠面积3.4万平方公里,主要是腾格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在城镇化进程中,Y旗随迁农牧民转移大致呈现出以下两种情况:一部分为X盟现有从事农牧业的农牧民通过实施贺兰山退牧还林、退牧还草、移民扩镇、易地扶贫搬迁、黑河流域治理、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城中村”改造等工程,共搬迁转移出农牧民7642户,共计27079人;另少部分为在没有人口转移的农牧区存在的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由农牧区转入城市,以打工为生。由于农牧民在城市有了固定的劳动收入,所以纷纷想把子女带入城市接受优越的城市教育。
1.2 Y旗农牧民城镇化进程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影响
根据相关X盟农牧民转移政策的实施,到目前为止,随着农牧区人口的减少,Y旗以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坚持“适度收缩、集中办学、撤建并举”的原则,先后撤并19所苏木镇学校,其撤消的主要原因为生源不足50人,办学效益较差,并在此期间新建九中、七中、Y旗高中,接管了巴彦毛道农场学校,新建敖伦布拉格学校,基本形成以巴彦浩特为中心,以吉兰泰、孪井滩为两翼的相对集中、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格局。2009年根据巴彦浩特地区中小学布局现状及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了部分中小学的布局,将Y旗第四中学整体搬迁到东城区,改名为“Y旗巴彦浩特九年制学校”,将Y旗高级中学整体搬迁至原第四中学校址,将Y旗第八小学迁入原Y旗高级中学校址。使巴彦浩特地区中小学的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合理的调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3 Y旗城镇化进程中农牧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
根据阿Y旗政府相关文件规定,巴彦浩特镇(以下简称“巴镇”)地区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工作仍按照“统一时间、设点报名、统筹安排学位、相对就近入学”的办法进行,初中入学分配原则为坚持初中免试,按居住地相对就近,划片分配入学。对于农牧民随迁子女除了按照严格的户籍制度划分学区外,根据《关于2014年巴镇地区小升初招生有关事宜的公告》中的第四条规定:租房户与在亲戚家寄住学生去向:实验一校、逸夫回校、五校毕业的指定到Y旗八中报到;六校、明德学校、八校、实验二校、九校毕业的按住址到Y旗三中或阿左旗四中报到。各小学在寄宿小学寄住的毕业生指定到阿左旗八中报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迁移的农牧民在城镇没有住房的,只能到八中报道,而八中属于Y旗较薄弱学校。如果按照这样的学位派遣方式对农牧民子女就学来说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
2 Y旗城镇化进程中农牧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教育起点不公平
Y旗政府规定:“Y旗其它苏木镇户籍毕业生需持户籍证,在巴镇地区购房并能出示房产证及相关证明的认定,校外寄宿的学生一律到有寄宿条件中学就读。”从此条可以看出,由于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随迁农牧民子女接受教育的需求,但又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各个学校不得不通过设置一些准入条件控制入学人数。这就造成了农牧民随迁子女与其他城市子女的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现状。
2.2 教育过程不公平
首先,农牧民子女的基础知识薄弱。在入城市学习以前,有的孩子长期生长在牧区,接受蒙语教育,可能都不会汉语交流;也有的孩子由于受教育环境艰苦,父母学历及个人素质的影响,造成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其次,在活动参与上,农牧民子女学习积极性低。由于城市和农牧区的学生存在着地域性、主观性的差异,在课堂学习中,农牧民子女在师生互动方面、人际交流方面、互助学习方等方面都比较薄弱。最后,在学生活动参与的认定上,由于教师对农牧民子女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评价结果往往受到学生先天能力、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无法进行正义性的评价。
2.3 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
首先,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就目前Y旗的情况而言,重点学校如九中、附小较多的集中了优势资源,对其他普通学校和比较薄弱的学校的发展壮大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初中阶段获得优势资源比小学的多。其次,硬件设施投入不均衡。在办学条件方面,重点学校在固定资产、办学规模、学校藏书、校舍建设等方面也优于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最后,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从师资方面来看,重点学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重点学校的教师无论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还是待遇等都是最好的、最高的,而薄弱学校的最差。 3 Y旗城镇化进程中农牧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借鉴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进做法
首先,要借鉴世界各国公立学校实行的“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只要有固定的住所,就可到当地学区申请子女入学,任何公立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所属学区的孩子入学。其次,要根据Y旗的旗情,合理借鉴世界发达国家采用“教育券”的形式,促进教育公平,最终为促进社会的公平奠定基础。为保证招生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进行,Y旗政府应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教体局与各中学组建工作小组,对小学毕业生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根据招生计划和学生分布情况划分各中学学区范围,并在Y旗教育局网上公示。在免试划片入学的基础上,实行按计划招生原则,限定班额,每班不超过40人,超规模招收片外学生的,一律不予建立学籍,不划拨保障经费;实行禁止乱收费原则,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择校费和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实行阳光招生原则,通过规范招生程序和方法,完善招生信息公开等制度,保证招生工作公平公正;招生政策、招生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告;投诉电话、投诉信箱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2 政府应发挥促进教育公平的主导作用
首先,Y旗政府应科学规划城镇发展,特别应通过对城镇进行科学布局,避免因人口向Y旗快速聚集而造成的教育资源短缺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其次,完善弱势群体保障机制,重点解决薄弱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以及农牧民家庭子女的入学保障问题。
3.3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大力推进教育改革
首先,要积极探索校际间的教学研究及校务管理互助机制,实现Y旗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学校要实现城乡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提升为目标,选择好试点学校,建设好基地学校,组织好教学和管理两支队伍,探索构建教研训一体化的教研体系和城乡学校管理人员交流机制。
其次,教育主管理部门要通过推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活动,排查制约和影响学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特别是造成校际中小学不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缩小薄弱学校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差距。
最后,实行骨干教师交流制度。为逐步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合理配置,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体局从2014年秋季开始实行骨干教师交流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师自愿原则,在小升初矛盾相对集中的八中、九中之间互派毕业年级10名骨干教师交流,学科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交流期限为3年。二是镇区中小学、幼儿园各申报1名符合交流条件的优秀教师下农牧区支教1年。支教教师可享受申报中学高级职称的条件之一。对拒不服从组织安排的教师,按照Y旗《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试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解除聘用合同,停发工资,年度考核不得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参考文献
[1]春花.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6).
[2]汤茂林.世纪之交苏北城市化的特征及发展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2000,(4).
[3]顾朝林.战后西方城市研究的学派[J].地理学报,1994,(4).
[4]郑利鹏,柴松青.科教导刊[J].科教导刊,2013,(6)(中).
关键词:城镇化;农牧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246-02
21世纪初期,是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胡锦涛主席在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官方网站也公布:截止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1.27%,其规模居全球第一。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率为56.6%,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内蒙古X盟Y旗也相应提出“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的思路,完善中心城镇和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进一步提高聚集人口、承载产业的能力,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快推进改善民生建设。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X盟Y旗城镇化率的提高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均衡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
1 X盟Y旗城镇化进程中农牧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
1.1 Y旗城镇化进程中农牧民随迁现状
农牧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Y旗各级政府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它关系到教育公平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Y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辖10镇、23苏木,面积80.4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5万,可利用草场4.6万平方公里,主要为荒漠、半荒漠草场,沙漠面积3.4万平方公里,主要是腾格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在城镇化进程中,Y旗随迁农牧民转移大致呈现出以下两种情况:一部分为X盟现有从事农牧业的农牧民通过实施贺兰山退牧还林、退牧还草、移民扩镇、易地扶贫搬迁、黑河流域治理、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城中村”改造等工程,共搬迁转移出农牧民7642户,共计27079人;另少部分为在没有人口转移的农牧区存在的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由农牧区转入城市,以打工为生。由于农牧民在城市有了固定的劳动收入,所以纷纷想把子女带入城市接受优越的城市教育。
1.2 Y旗农牧民城镇化进程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影响
根据相关X盟农牧民转移政策的实施,到目前为止,随着农牧区人口的减少,Y旗以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坚持“适度收缩、集中办学、撤建并举”的原则,先后撤并19所苏木镇学校,其撤消的主要原因为生源不足50人,办学效益较差,并在此期间新建九中、七中、Y旗高中,接管了巴彦毛道农场学校,新建敖伦布拉格学校,基本形成以巴彦浩特为中心,以吉兰泰、孪井滩为两翼的相对集中、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格局。2009年根据巴彦浩特地区中小学布局现状及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了部分中小学的布局,将Y旗第四中学整体搬迁到东城区,改名为“Y旗巴彦浩特九年制学校”,将Y旗高级中学整体搬迁至原第四中学校址,将Y旗第八小学迁入原Y旗高级中学校址。使巴彦浩特地区中小学的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合理的调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3 Y旗城镇化进程中农牧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
根据阿Y旗政府相关文件规定,巴彦浩特镇(以下简称“巴镇”)地区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工作仍按照“统一时间、设点报名、统筹安排学位、相对就近入学”的办法进行,初中入学分配原则为坚持初中免试,按居住地相对就近,划片分配入学。对于农牧民随迁子女除了按照严格的户籍制度划分学区外,根据《关于2014年巴镇地区小升初招生有关事宜的公告》中的第四条规定:租房户与在亲戚家寄住学生去向:实验一校、逸夫回校、五校毕业的指定到Y旗八中报到;六校、明德学校、八校、实验二校、九校毕业的按住址到Y旗三中或阿左旗四中报到。各小学在寄宿小学寄住的毕业生指定到阿左旗八中报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迁移的农牧民在城镇没有住房的,只能到八中报道,而八中属于Y旗较薄弱学校。如果按照这样的学位派遣方式对农牧民子女就学来说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
2 Y旗城镇化进程中农牧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教育起点不公平
Y旗政府规定:“Y旗其它苏木镇户籍毕业生需持户籍证,在巴镇地区购房并能出示房产证及相关证明的认定,校外寄宿的学生一律到有寄宿条件中学就读。”从此条可以看出,由于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随迁农牧民子女接受教育的需求,但又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各个学校不得不通过设置一些准入条件控制入学人数。这就造成了农牧民随迁子女与其他城市子女的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现状。
2.2 教育过程不公平
首先,农牧民子女的基础知识薄弱。在入城市学习以前,有的孩子长期生长在牧区,接受蒙语教育,可能都不会汉语交流;也有的孩子由于受教育环境艰苦,父母学历及个人素质的影响,造成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其次,在活动参与上,农牧民子女学习积极性低。由于城市和农牧区的学生存在着地域性、主观性的差异,在课堂学习中,农牧民子女在师生互动方面、人际交流方面、互助学习方等方面都比较薄弱。最后,在学生活动参与的认定上,由于教师对农牧民子女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评价结果往往受到学生先天能力、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无法进行正义性的评价。
2.3 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
首先,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就目前Y旗的情况而言,重点学校如九中、附小较多的集中了优势资源,对其他普通学校和比较薄弱的学校的发展壮大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初中阶段获得优势资源比小学的多。其次,硬件设施投入不均衡。在办学条件方面,重点学校在固定资产、办学规模、学校藏书、校舍建设等方面也优于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最后,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从师资方面来看,重点学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重点学校的教师无论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还是待遇等都是最好的、最高的,而薄弱学校的最差。 3 Y旗城镇化进程中农牧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借鉴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进做法
首先,要借鉴世界各国公立学校实行的“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只要有固定的住所,就可到当地学区申请子女入学,任何公立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所属学区的孩子入学。其次,要根据Y旗的旗情,合理借鉴世界发达国家采用“教育券”的形式,促进教育公平,最终为促进社会的公平奠定基础。为保证招生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进行,Y旗政府应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教体局与各中学组建工作小组,对小学毕业生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根据招生计划和学生分布情况划分各中学学区范围,并在Y旗教育局网上公示。在免试划片入学的基础上,实行按计划招生原则,限定班额,每班不超过40人,超规模招收片外学生的,一律不予建立学籍,不划拨保障经费;实行禁止乱收费原则,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择校费和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实行阳光招生原则,通过规范招生程序和方法,完善招生信息公开等制度,保证招生工作公平公正;招生政策、招生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告;投诉电话、投诉信箱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2 政府应发挥促进教育公平的主导作用
首先,Y旗政府应科学规划城镇发展,特别应通过对城镇进行科学布局,避免因人口向Y旗快速聚集而造成的教育资源短缺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其次,完善弱势群体保障机制,重点解决薄弱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以及农牧民家庭子女的入学保障问题。
3.3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大力推进教育改革
首先,要积极探索校际间的教学研究及校务管理互助机制,实现Y旗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学校要实现城乡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提升为目标,选择好试点学校,建设好基地学校,组织好教学和管理两支队伍,探索构建教研训一体化的教研体系和城乡学校管理人员交流机制。
其次,教育主管理部门要通过推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活动,排查制约和影响学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特别是造成校际中小学不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缩小薄弱学校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差距。
最后,实行骨干教师交流制度。为逐步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合理配置,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体局从2014年秋季开始实行骨干教师交流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师自愿原则,在小升初矛盾相对集中的八中、九中之间互派毕业年级10名骨干教师交流,学科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交流期限为3年。二是镇区中小学、幼儿园各申报1名符合交流条件的优秀教师下农牧区支教1年。支教教师可享受申报中学高级职称的条件之一。对拒不服从组织安排的教师,按照Y旗《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试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解除聘用合同,停发工资,年度考核不得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参考文献
[1]春花.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6).
[2]汤茂林.世纪之交苏北城市化的特征及发展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2000,(4).
[3]顾朝林.战后西方城市研究的学派[J].地理学报,1994,(4).
[4]郑利鹏,柴松青.科教导刊[J].科教导刊,2013,(6)(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