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形象的演变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希腊民族童年时代的产物以及后世學者研究古希腊的重要资料,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通过对大量英雄形象的塑造,明确地反映出古希腊的人文环境及希腊先民的集体意识。本文将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形象大体上分为前期具有原始色彩的英雄形象和后期具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英雄形象两类,并通过对英雄形象演变的论述来考证希腊先民对于英雄定义的转变,以及其中所反映出的希腊时代人文环境的发展与演变。
  关键词:希腊神话 《荷马史诗》 英雄形象 人文环境
  希腊神话与史诗是希腊童年时代想象力的直观体现。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导言》中所指出的那样,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加以想象化。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希腊先民对于神话与史诗的认识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他们把注意力从具有梦幻色彩的想象性内容转换到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性讨论上来。或者更为具体地说,对支配自然力的幻想最终演变成对认识人类社会的实践。而且这一演变通过文本中英雄形象的发展与完善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中出现了数量丰富且各具特色的英雄形象,从英雄的出身、英雄的经历、英雄的结局以及英雄的性格特点这四个方面来看,大致可以将英雄形象分为两类:前期出现在希腊神话中具有原始色彩的英雄形象与后期出现在《荷马史诗》中具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英雄形象。当然也不难看出,在这两类形象之间也存在着动态的继承与演变关系,及其背后蕴藏的古希腊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
  希腊人尚武,因此早期出现在神话中的具有原始色彩的英雄形象皆力大无穷,远非常人可及。他们在战斗、拼搏的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能量是令人振奋、心旌动摇的。具体来说,这一种英雄形象以夺取金羊毛的伊阿宋、成为大力神的赫拉克勒斯、雅典王忒修斯及自我流放的俄狄浦斯为主要代表。以上四人是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人格较为丰满且极具艺术特色的英雄形象,这一英雄形象具有较为古朴的色彩——出身血统高贵、才能突出、勇武过人、无私忘我、为人民利益英勇奋战。
  首先,前期英雄的突出共同点在于其出身的高贵:他们的父母或是神或是王,而他们的身份也多为半神人或是皇室子孙。这样的设定迎合了上古先民质朴的审美观——即认为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并非都绝对取决于后天的锻炼,先天的高贵血脉也是成为英雄的一大关键。其次,作为氏族领袖或是国家英雄,英雄们身上都具备一种超越常人的特别之处。比如伊阿宋善于航海,统领水手;赫拉克勒斯善射,精于搏杀;忒修斯善于从政,精于治国;俄狄浦斯智慧过人。这些专属特长也在英雄们各具特色的传奇中起到了一定的串联作用。再次,这几位英雄的共性还在于他们皆孔武有力,英勇过人,为了成事不畏艰险,不辞辛劳:为了夺取金羊毛,伊阿宋带领阿耳戈水手搏杀了六臂的多利俄涅巨人,孤身驯服了踢着铁蹄、喷着火息的神牛;为了完成天神的试炼,赫拉克勒斯独自击杀了九头蛇、不能为人间兵器所伤的涅墨亚狮子,并毫发无损地捕捉了厄律曼托斯山的野猪、击杀了吞食赫西俄涅的海怪;忒修斯在寻父的路上沿途击杀了所有危害一方的恶人;俄狄浦斯只身斩除了有翼的人首狮身怪物斯芬克斯。第四,抛开争取名利的个人目的不谈,英雄们的所作所为皆有一个共同目的,即为国为民——他们或用计或用力除掉的恶人与怪物都是在当时危害百姓、作威作福的毒瘤。伊阿宋不顾艰险,下定决心夺回属于自己的王位,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看不惯他叔叔玻利阿斯的暴政统治;俄狄浦斯虽早有猜测是自己给忒拜带来了不幸与灾难,却愿意冒着放弃一切的风险,倾尽所有去彻查真相,最终为了救赎百姓而刺瞎双眼,自我放逐;至于雅典王忒修斯,甚至在雅典人“正在马拉松平原抗击波斯人时”,“这久已死去的国王全副武装从坟墓中站起,领导人民击败侵入的野蛮人”a。
  综上所述,前期出现在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主要是一种肩负着保卫人民免遭外敌与野兽侵扰之责的、具有原始色彩的卫士形象。为了更好地展现这一形象,他们的人生轨迹甚至也是内定了的——“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在成长蜕变的过程中有着各自不同的神奇经历,但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从离开故土到生死历练再到荣归故里最后悲剧落幕这一相同的人生轨迹”b。荣耀与牺牲、力量与战斗、欲望与理智的相互交融及冲撞通过英雄们的传奇经历得到了全面且深刻的体现。实际上除却半神的出身因素不谈,这些英雄与常人几乎同形同性,他们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甚至也会自私,会嫉妒,也会发怒。然而英雄们的异乎常人之处还在于他们虽为人,但有着凡人所不具备的伟大气力与非凡谋略,且能为了家国人民的安全而不惜自身性命与外敌征战厮杀,最终以此赫赫之功在希腊先民的心目中树立起希腊史上第一座英雄的丰碑。纵观整个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文本里的希腊英雄形象在逐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前期英雄形象的一部分特征被保留了下来,同时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上也出现了后期英雄形象对前期英雄形象的扬弃现象。
  二
  作为古希腊文学的另一颗璀璨明珠,《荷马史诗》与希腊神话不可谓不密切相关。它以广泛吸收希腊神话的艺术精髓为前提,结合当时新的社会历史背景,塑造了众多独具特色的英雄形象,“使史诗英雄们散发出一种人类所具的美德,一种永恒的价值,一种古希腊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人本思想”c。从希腊神话中具有明显原始色彩的英雄形象到活跃于《荷马史诗》中的希腊第一勇士阿喀琉斯、献计者奥德修斯及特洛伊统帅赫克托尔等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英雄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同一类文学形象的演变现象,或可称之为扬弃——在继承了前期英雄形象的部分共性的同时,后期英雄形象为了契合时代的发展背景也演变出了独有的特性。
  从继承的角度来看,阿喀琉斯、奥德修斯及赫克托尔与前期的四位英雄首先在血统高贵程度上是不分伯仲的。其次,两类英雄在人物成长历程这一方面也大同小异,他们不外乎都要经历一番历练,或出于磨练意志、夺取功名的目的,或出于其他的个人目的,历练内容也不出搏杀野兽、血洒沙场、保家卫国、出使他国的范围。第三,英雄形象的继承还体现在性格特征上——皆勇猛异常、刚强无匹、桀骜不驯、刚愎自用。在具体的故事中,这些英雄在战场上可以鼓舞军心,勇往直前,以一当百,以非凡的气力去成就非凡的事业与名誉。此外,在英雄结局上也体现着继承与借鉴,作为代表的七位英雄大多或成神或成王,且均因取得盖世之功而为后世所景仰。
其他文献
摘 要:《吉尔伽美什》《伊利亚特》两部史诗作品孕育出吉尔伽美什与阿喀琉斯两个同具卓越性而均对死亡做出探寻的角色,“卓越者与死亡”这一主题形成并非受到两部作品所处环境的文化影响,而是“人对永恒真理探寻”这一哲学观的具象证明。  关键词:吉尔伽美什 阿喀琉斯 死亡 史诗 命运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叙事史诗与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吉尔伽美什》史诗尽管由于保存于泥板至今已经残缺不整,却仍呈现出足够的
期刊
摘 要: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独特的气氛美学再现“爵士乐时代”,见证了美国梦的破碎。作者通过巧妙运用音乐、色彩和光线三大元素,营造了小说空洞华丽、迷幻朦胧的整体气氛。一方面,作者充分借助萨克斯、铜管等爵士乐因素描写特定的心情和气氛,营造独特的阅读体验的同时揭示“破碎的美国梦”主题;另一方面,作者大量运用具有象征意味的色彩,如绿、金和银等,渲染神秘迷幻的氛围,并以此塑造主要人物形象;此外,作者还
期刊
摘 要:《长生殿》的创作受遗民心态的影响,在描写李杨爱情故事的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为清代著名戏曲之一,其思想深度和内容形式都具有诸多创新之处。本文试从作者的遗民情结入手,分析移民心态对贵妃之欲、贵妃之死、贵妃之情以及月宫团圆四个维度的影响,深入剖析清初移民心态表征下的女性人物——杨贵妃。  关键词:遗民心态 女性人物 至情 伤感  “遗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坎坷身世注定其笔下也
期刊
摘 要:意西泽仁是藏族当代小说创作的佼佼者,他在儿童文学方面的创作形成了有别于其成人文学的创作特点,也达成了后者所未达成的成就——实际上,意西泽仁于“空间转变”中建构的藏族儿童文学世界完整地记录了甘孜藏族人民心灵变化的历史轨迹,充分反映了他与时俱进的民族书写特质。此外,在兼顾儿童化与成人化、发挥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传播正确的民族观念方面,意西泽仁的系列作品创作对于当下的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颇具有启
期刊
摘 要:《白鹿原》作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扛鼎之作,描绘了白鹿原这片充满魔幻色彩的土地,讲述了几代人的是非恩怨。作者以白家、鹿家着手,白嘉轩和鹿子霖为根,白灵、黑娃一代为枝,从白鹿原扩展到省、国,勾勒出旧伦理道德和新思想碰撞的场景。在这如此宏大的叙事背景下,对每一个个体的描写不可避免地会减少。人物符号化的同时,以人的渺小突出白鹿原的古老辽阔,同时也带来情感传递的缺失。下面以《白鹿原》中的人物以及
期刊
摘 要:本文借鉴《韩非子·五蠹》和《公天下》王朝衰败的相关概念,指出《红楼梦》中的贾府存在“五蠹”,即监守自盗的部分主子、旁系子孙、豪奴、方士和太监,此“五蠹”对贾府的啃噬与祸害加速了贾府的衰败。贾府的“五蠹”现象不乏现实警示意义:小到企业、大到国家,都要建立好任期制、审计制和回避制等制度,铲除滋生贪腐的温床,这样方能根基牢固。  关键词:《红楼梦》 五蠹 贾府 衰败  《韩非子·五蠹》是韩非子的
期刊
摘 要:莫言创作的《檀香刑》蕴含着丰富的身体叙事维度:一方面,身体作为主体呈现出野蛮生长、自由绽放的野性美;另一方面,身体作为被规训与惩罚的客体,凸显出权力意味浓厚的身体政治色彩;最后,受刑人通过身体意识反抗权力迫害,展现出身体救赎所引发的崇高美。  关键词:莫言 《檀香刑》 身体美学  作为莫言潜心五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檀香刑》运用多视角进行叙事,融合民间戏剧元素,节奏分明地描绘了一出关于农村起
期刊
摘 要:送别诗滥觞于《诗经》,至唐而大盛,为古人重要诗歌书写类型。从历时的角度看,送别诗发展进程中,其地理意象书写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递变轨迹。唐前送别诗仅涉及对移出场的自然景观的描写,唐代以后才涉及对移动路径和移入场的景观想象,形成沿路叙景式、风土展示式的写作范式。这一方面是由于唐前政治环境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离人面对不可知的命运与前程心生愁绪,送别诗主诉离愁而不涉旅途景致及远方风物。另一方面,唐
期刊
摘 要:《望岩》讲述了华裔美国人在美国主流社会谋求生存空间和话语空间的故事。由于书中女性在物质空间——“唐人街”成长的典型性,本文运用索亚的空间理论分析其在不同空间的身体成长和精神成长的历程,论证美国华裔女性如何打破男性权力机制和女性身份机制二元对立的局面,构建女性的第三空间的过程。  关键词:《望岩》 第三空间 爱德华·索亚 女性成长  继《骨》之后,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Fae Myenn
期刊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向读者展示了不同追梦者的幻灭结局,然而人们将视线转投现实时,会发现爵士时代的“美国梦”并没有破灭。本文将试从新历史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角度重构20世纪20年代这一形象,从而说明菲茨杰拉德在描写20世纪20年代时夸大了现实社会的阶级流动问题;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菲茨杰拉德的悲观主义对该书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他的悲观主义源于斯宾格勒和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以及他自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