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实情,决定了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来自于农村的现状。受到经济条件、传统观念及其它社会条件的制约,大部分农村初中毕业生都不能进入高中或大学继续深造,初中毕业后他们将直接进入农业生产或其它行业,因此,在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农村初中生物课,是初中毕业生与劳动就业的联系纽带,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甚至决定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因此,初中生物课教育应加强职业教育的渗透。
一、职业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的教育。
马克思指出:要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并认为这“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并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列宁强调“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像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要求把普遍的教育与普遍的劳动结合起来。
我国也一贯把“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生产劳动和劳动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上述对职业教育的论述和规定,都充分证明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生物课教学应将职业教育渗透作为重点,这对增强学生理解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使学生学有所用具有积极作用。
二、职业教育思想的渗透
1、实践能力的渗透
职业教育要把学习基础知识和农业生产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2、技术能力的渗透
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农业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生物技术知识。
3、劳动思想的渗透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用知识和劳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明白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岗位的不同,农业生产劳动也是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渗透职业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在讲授每一单元时,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情况,将生物技术原理与它们紧密联系,使学生正确理解生物技术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生产和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结合身边熟悉的动、植物,知道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3、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种植业和养殖业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4、在进行有关植物知识的教学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介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珍稀植物的种植技术,着重介绍嫁接、扦插技术在经果林生产和花卉盆景中的应用。掌握竹荪、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大棚栽培技术,天麻栽培技术,杂交水稻栽培技术以及杜仲、黄柏、银杏等中药材和珍稀植物的栽培技术。
6、在进行有关动物知识的教学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介绍常见家畜、家禽的养殖技术;特种动物的养殖技术;农作物害虫、人及动物寄生虫的防治。
7、在进行生物技术教育时,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发酵技术,食物保存技术和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的教学,着重于酿酒、豆制品、盐蛋、皮蛋、香肠、腊肉、火腿、风肉等乡土特产的制作技术。
总之,在农村初级中学的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552100 贵州省织金县第三中学)
特别是农村初中生物课,是初中毕业生与劳动就业的联系纽带,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甚至决定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因此,初中生物课教育应加强职业教育的渗透。
一、职业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的教育。
马克思指出:要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并认为这“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并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列宁强调“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像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要求把普遍的教育与普遍的劳动结合起来。
我国也一贯把“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生产劳动和劳动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上述对职业教育的论述和规定,都充分证明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生物课教学应将职业教育渗透作为重点,这对增强学生理解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使学生学有所用具有积极作用。
二、职业教育思想的渗透
1、实践能力的渗透
职业教育要把学习基础知识和农业生产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2、技术能力的渗透
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农业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生物技术知识。
3、劳动思想的渗透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用知识和劳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明白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岗位的不同,农业生产劳动也是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渗透职业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在讲授每一单元时,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情况,将生物技术原理与它们紧密联系,使学生正确理解生物技术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生产和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结合身边熟悉的动、植物,知道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3、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种植业和养殖业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4、在进行有关植物知识的教学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介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珍稀植物的种植技术,着重介绍嫁接、扦插技术在经果林生产和花卉盆景中的应用。掌握竹荪、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大棚栽培技术,天麻栽培技术,杂交水稻栽培技术以及杜仲、黄柏、银杏等中药材和珍稀植物的栽培技术。
6、在进行有关动物知识的教学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介绍常见家畜、家禽的养殖技术;特种动物的养殖技术;农作物害虫、人及动物寄生虫的防治。
7、在进行生物技术教育时,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发酵技术,食物保存技术和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的教学,着重于酿酒、豆制品、盐蛋、皮蛋、香肠、腊肉、火腿、风肉等乡土特产的制作技术。
总之,在农村初级中学的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552100 贵州省织金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