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2015学年我们学校开始接触高校课堂,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们采用的是五步三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提高,可是合作学习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还有的小组,干脆将讨论的内容弃之一旁,或坐以等待别人的成果,或趁此热闹的场景,聊起了“题”外话……
面对如此小组合作学习状况,我们学校课题组进行了课题研究:小组角色培养。小组角色培养的成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只有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掌握了合作的方法,明确了合作的内容,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才会使人人都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只有这样也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一、让每个学生明确角色职责
(1)小组长职责:①老师的特别助理,协助老师安排小组成员角色。②组织督促小组同学一起完成学习任务。③负责本组同学作业的督导和收缴,适当的时候负责本组同学作业的批改。④解决冲突,协调矛盾,积极帮助、检查后进同学的学习情况。
(2)副组长职责:①负责本组同学的上课纪律。确保本小组课堂的正常进行。②负责本小组同学的桌面整理,和周围卫生。
(3)监督员职责:①负责本组同学的学习状态及目标的掌握情况并做好记录。②评价本小组同学的上课表现并做好记录。
(4)展示员职责:①集体交流时,展示本组学习成果。②回应其他组的提问或挑战。
(5)记录员职责:
①记录讨论观点。②提炼主要观点。③协助发言员表达本组观点。④管理好记录本。
二、角色培训
我们根据具体的课的要求,对他们进行角色的分配和角色培养。这些角色的分配可以是小组内自己决定,可以是老师指定,也可以轮换进行。
(1)小组长的培训
①培训方式: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定期培训,课前简短培训。②培训内容:明确工作职责和作用;学习组长工作方法;学习心理调适法;经验交流;课堂的流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导学案的检查批改等。首先,让组长明确职责意识,也就是组长的主体意识。告诉他们:组长是一个小组的领头羊,他的组织能力关系着整个小组的竞争力;我们以后的对大家的评价不再只是一个一个的个体了,而是会侧重对整个小组进行综合的总体的评价,小组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接着,我对组长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指令培训。比如,当合作学习开始时,组长说:“大家请听我分配……下面我们开始。”当个体的自主学习学习结束时,组长说:“请展示员A(或B)先汇报……各位组员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在培训组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但又不着痕迹地请小组成员将大多数表现的的矛头指向组内比较落后的学生。如果组内要交流的问题简单,就从1号或2号先开始,如果稍复杂,就从5号或6号先开始,接下来是3号4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3号 4号始终处于一个不能懈怠的境地,而1号或2号则在获得成就感中自信起来,5号6号在助人中获得自助。(注:1号2号为学困生,3号4号为中等生,5号6号为优等生)接下来组长和教师又分别对组员进行要求和教育。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要自报家门。比如:“我是监督员,下面请大家默读……每人写下自己的批注。”“我是记录员,展示员A先发表意见,我来记录。这是我的记录,大家是否有疑义?”“我是小组长,下面跟我一起读……”这样一来,整个小组都动了起来,都主动地参与了学习活动。
(2)小组成员培训.①在课堂实践中培养角色意识.首先,要强化学生的的团体意识,促使组内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中心意识。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提出“人人为我,我為人人”的团体意识培养口号。教师在每堂课或某一学习内容结束后,对学习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及时作出评定,定期(一般每周一次)对学习小组评定汇总,作出综合性评价,对优秀组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如自制奖状、上光荣榜、发作业本等。其目的在于促使“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形成。另外,让组员在自己组的展板上自起组名,设计组徽,写上激励性口号,有利于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其次,要强化学生的主体角色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明确自己的角色,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是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的关键在于分工明确,责任清楚。②定期召开角色例会。每组相同角色定期坐到一起,召开“例会”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升角色工作能力。(组长例会,记录员例会等)。③采取辅助措施激发、提升角色意识。A:定期评选优秀角色(优秀组长、优秀展示员等)、引导学生定期在小组内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措施。B:注重纵向评价。把每一角色的评价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另外,为体现公平性,安排同一角色相互评价,如组长与组长、展示员与展示员一起评价等。
三、安排角色交流顺序及轮换措施
角色“交流混乱”是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可按展示员先发言,监督员、记录员、副组长、组长依次的顺序进行,有多名展示员按序号依次发言,(1号展示员、2号展示员、3号展示员等。)并且发言内容要避免重复,强调“补充 、修改、质疑”。合作学习初期,组长通常先由综合素质高、有组织能力、有合作精神的同学担任;监督员、记录员由综合素质稍逊于小组长的同学担任;发言代表按序号能力依次增强。(如1号发言代表能力逊于2号发言代表。)角色轮换,在合作学习初期可固定角色一个月左右,等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角色责任有较明确的认识时,可采取一周(甚至几天、一天)轮换一次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可能尝试不同的角色,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促进角色相互间的尊重。
我们应看到: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角色培养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训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角色”感也只有在无数次的有效训练中才能形成。
面对如此小组合作学习状况,我们学校课题组进行了课题研究:小组角色培养。小组角色培养的成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只有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掌握了合作的方法,明确了合作的内容,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才会使人人都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只有这样也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一、让每个学生明确角色职责
(1)小组长职责:①老师的特别助理,协助老师安排小组成员角色。②组织督促小组同学一起完成学习任务。③负责本组同学作业的督导和收缴,适当的时候负责本组同学作业的批改。④解决冲突,协调矛盾,积极帮助、检查后进同学的学习情况。
(2)副组长职责:①负责本组同学的上课纪律。确保本小组课堂的正常进行。②负责本小组同学的桌面整理,和周围卫生。
(3)监督员职责:①负责本组同学的学习状态及目标的掌握情况并做好记录。②评价本小组同学的上课表现并做好记录。
(4)展示员职责:①集体交流时,展示本组学习成果。②回应其他组的提问或挑战。
(5)记录员职责:
①记录讨论观点。②提炼主要观点。③协助发言员表达本组观点。④管理好记录本。
二、角色培训
我们根据具体的课的要求,对他们进行角色的分配和角色培养。这些角色的分配可以是小组内自己决定,可以是老师指定,也可以轮换进行。
(1)小组长的培训
①培训方式: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定期培训,课前简短培训。②培训内容:明确工作职责和作用;学习组长工作方法;学习心理调适法;经验交流;课堂的流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导学案的检查批改等。首先,让组长明确职责意识,也就是组长的主体意识。告诉他们:组长是一个小组的领头羊,他的组织能力关系着整个小组的竞争力;我们以后的对大家的评价不再只是一个一个的个体了,而是会侧重对整个小组进行综合的总体的评价,小组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接着,我对组长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指令培训。比如,当合作学习开始时,组长说:“大家请听我分配……下面我们开始。”当个体的自主学习学习结束时,组长说:“请展示员A(或B)先汇报……各位组员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在培训组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但又不着痕迹地请小组成员将大多数表现的的矛头指向组内比较落后的学生。如果组内要交流的问题简单,就从1号或2号先开始,如果稍复杂,就从5号或6号先开始,接下来是3号4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3号 4号始终处于一个不能懈怠的境地,而1号或2号则在获得成就感中自信起来,5号6号在助人中获得自助。(注:1号2号为学困生,3号4号为中等生,5号6号为优等生)接下来组长和教师又分别对组员进行要求和教育。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要自报家门。比如:“我是监督员,下面请大家默读……每人写下自己的批注。”“我是记录员,展示员A先发表意见,我来记录。这是我的记录,大家是否有疑义?”“我是小组长,下面跟我一起读……”这样一来,整个小组都动了起来,都主动地参与了学习活动。
(2)小组成员培训.①在课堂实践中培养角色意识.首先,要强化学生的的团体意识,促使组内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中心意识。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提出“人人为我,我為人人”的团体意识培养口号。教师在每堂课或某一学习内容结束后,对学习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及时作出评定,定期(一般每周一次)对学习小组评定汇总,作出综合性评价,对优秀组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如自制奖状、上光荣榜、发作业本等。其目的在于促使“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形成。另外,让组员在自己组的展板上自起组名,设计组徽,写上激励性口号,有利于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其次,要强化学生的主体角色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明确自己的角色,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是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的关键在于分工明确,责任清楚。②定期召开角色例会。每组相同角色定期坐到一起,召开“例会”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升角色工作能力。(组长例会,记录员例会等)。③采取辅助措施激发、提升角色意识。A:定期评选优秀角色(优秀组长、优秀展示员等)、引导学生定期在小组内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措施。B:注重纵向评价。把每一角色的评价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另外,为体现公平性,安排同一角色相互评价,如组长与组长、展示员与展示员一起评价等。
三、安排角色交流顺序及轮换措施
角色“交流混乱”是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可按展示员先发言,监督员、记录员、副组长、组长依次的顺序进行,有多名展示员按序号依次发言,(1号展示员、2号展示员、3号展示员等。)并且发言内容要避免重复,强调“补充 、修改、质疑”。合作学习初期,组长通常先由综合素质高、有组织能力、有合作精神的同学担任;监督员、记录员由综合素质稍逊于小组长的同学担任;发言代表按序号能力依次增强。(如1号发言代表能力逊于2号发言代表。)角色轮换,在合作学习初期可固定角色一个月左右,等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角色责任有较明确的认识时,可采取一周(甚至几天、一天)轮换一次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可能尝试不同的角色,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促进角色相互间的尊重。
我们应看到: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角色培养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训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角色”感也只有在无数次的有效训练中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