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古典诗词对大学生人文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古典诗词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现代大学语文课堂的某些教学方法不尽人意,达不到学习诗词的效果,本文通过几种教学方式,试论如何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人文素养。
【关键词】: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
中国的诗歌从周朝的《诗经》开始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任。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丰富了高等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这是大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一、中国古典诗词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培养》中说“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可见诗词的学习、鉴赏诗词的能力是提升其他文学审美趣味的基础,对于大学生文学修养的培养更是离不开对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大学语文》出版前言中指出“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面向(各类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语文的课程目的就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人文素养,中国古典诗词对于大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有关数据表明,在现阶段各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中,中国古典诗词部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也意味着在编纂教材的专家看来,于大学生而言学习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是提高大学生整体文学素养、文学审美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但在很多高校中大学语文作为公共课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中国古典诗词知识的传授更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阻碍。
二、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对诗词兴趣
中国诗词大会是近来最火的一档诗词类综艺节目,选手们通过作答古诗词展示了中国诗词之美,主持人的诗词功底和专家到位的点评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笔者在节目播放期间发现,大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陡然提升,对课本上所选的诗词开始有了兴趣,甚至有学生课堂下作了很多延伸的学习。这一点就是笔者想说的情景和氛围,在这样一个诗词综艺节目流行的前提下,在整个学习诗词的大热潮氛围中,学生们的积极性也被激发了。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充分运用了舞美、动画、灯光、音乐等视听手段,在节目中这些手段都营造了好的观赏氛围,让诗词在声光舞美的点缀下灵动起来,将诗词中的“意境”转化为形象的画面,给观众切身的体验。同样这样的效果如果运用到大学语文的课堂上,也可收到好的成效。比如大学语文课本中最典型的诗歌苏轼的《水调歌头》,只是通过对文本的诵读,可能难以激发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兴趣,如果在上课前营造一些情境氛围,可以在阅读前就引起学生对于诗歌的关注。学习文本前,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运用营造一个学习诗歌的氛围,《水调歌头》这首诗就可选用一些歌曲,将文字变为音乐使得诗歌灵动起来,比如可以选用王菲的《明月几时有》,灵动的音乐响起,就可以使课堂的氛围营造起来,再展示一些有关月亮的图片,通过听觉、视觉形成一种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诗歌的赏析上。
三、吟诵诗词,提升学生对诗韵、词韵感悟
吟诵是学习诗词最重要的方法,通过吟诵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诗词都是微言大义的,很多意蕴都藏在诗歌中,不是解读诗词文本所能体会的,有些情感是隐藏在诗词之中,你只有通过细细地品读,认真的吟诵,才能真正体会诗词的魅力所在。但在现代的大学课堂上,往往忽略了吟诵的作用,有时一首诗上完一次集体诵读都没有,很多大学生已经不知道吟诵究竟该如何吟诵了。大学大学语文老师应该重视起吟诵对于诗词教学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吟诵是学习诗词最高效的方法,教师应掌握好吟诵方式,教导学生如何吟诵,带领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
教师在指导学生吟诵时,可结合名家诵读、教师诵读、学生诵读三种方式。在选择诗词诵读音频资料时,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诗词都有名家诵读。名家在对诗词节奏、音韵上把握更准确,发音更清晰准确,对于诗词的情感也能表达到位。选取名家诵读音频在大学课堂上播放,可以首先让学生们对于诗词的音韵美有一个直观的感知。吟诵让听者有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很容易使人沉浸在诗词的感情之中,体会诗词的兴发感动的魅力。名家的吟诵可以作为一個示范,但对于学生学习诗词最好的示范是教师,教师的诵读可以拉近诗词与学生的距离,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前一定要掌握诵读的技巧,怎样将感情融入到诗词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自己的吟诵,在大学课堂上,可以采用集体诵读和自由诵读的方式,教师要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引导学生采用最佳的诵读方式。在这种对于诗词的反复吟诵中,对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细读文本,品读诗词意境
诗词的意境是一首诗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习得的部分,诗人通过诗词的节奏、音韵和其中的一些意象,形成了一首诗独特的意境。学生要想品读好一首诗,必须从文本入手,通过品读诗词的音韵、找出诗中意象所代表的涵义,才能理解诗人通过诗歌所传达的感情。
笔者所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充满意象的典型性唐诗,张若虚留存下来的诗寥寥无几,《全唐诗》中总共就收录了他两首诗,但仅《春江花月夜》这一首就拥有着“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在上这首诗时,首先篇幅比较长,诗中大量的景物描写,各种意象容在诗歌中。在反复吟诵,对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有一定了解后,想要真正赏析好这首诗、理解诗人内心所思所想,就要细细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从每一个意象的寓意入手,去真正品读这首诗的内涵所在。诗中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极富美学内涵的意象,以“月”为中心,集合了江水、沙滩、天空、原野等众多意象,构筑了一幅动人的春景图。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首诗时,就要运用细读文本的方法,将诗歌中的所有意象仔细的找出、细细地品味,抓住诗人写的每一个意象的特点,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去思考揣摩作者的用意和情感,带领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深处,只有感知了诗人的所感所想,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大学语文课堂上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是一种审美的教学,教师要从诗歌本身出发,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需要教师对诗词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要为学生进入诗词的学习状态营造氛围,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教师要透过自己对诗词的兴发感动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也感动于诗词,仔细品读诗词,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吟诵赏析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达到了培养大学生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的目的。
參考文献:
[1]徐中玉.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刘效军.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诵读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
[3]徐志啸.叶嘉莹对传统诗学研究的贡献[J].中国文化研究,2007.
[4]程慧琴.关于大学语文教育中教师魅力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
[5]纪媛媛.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
【关键词】: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
中国的诗歌从周朝的《诗经》开始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任。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丰富了高等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这是大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一、中国古典诗词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培养》中说“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可见诗词的学习、鉴赏诗词的能力是提升其他文学审美趣味的基础,对于大学生文学修养的培养更是离不开对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大学语文》出版前言中指出“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面向(各类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语文的课程目的就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人文素养,中国古典诗词对于大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有关数据表明,在现阶段各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中,中国古典诗词部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也意味着在编纂教材的专家看来,于大学生而言学习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是提高大学生整体文学素养、文学审美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但在很多高校中大学语文作为公共课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中国古典诗词知识的传授更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阻碍。
二、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对诗词兴趣
中国诗词大会是近来最火的一档诗词类综艺节目,选手们通过作答古诗词展示了中国诗词之美,主持人的诗词功底和专家到位的点评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笔者在节目播放期间发现,大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陡然提升,对课本上所选的诗词开始有了兴趣,甚至有学生课堂下作了很多延伸的学习。这一点就是笔者想说的情景和氛围,在这样一个诗词综艺节目流行的前提下,在整个学习诗词的大热潮氛围中,学生们的积极性也被激发了。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充分运用了舞美、动画、灯光、音乐等视听手段,在节目中这些手段都营造了好的观赏氛围,让诗词在声光舞美的点缀下灵动起来,将诗词中的“意境”转化为形象的画面,给观众切身的体验。同样这样的效果如果运用到大学语文的课堂上,也可收到好的成效。比如大学语文课本中最典型的诗歌苏轼的《水调歌头》,只是通过对文本的诵读,可能难以激发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兴趣,如果在上课前营造一些情境氛围,可以在阅读前就引起学生对于诗歌的关注。学习文本前,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运用营造一个学习诗歌的氛围,《水调歌头》这首诗就可选用一些歌曲,将文字变为音乐使得诗歌灵动起来,比如可以选用王菲的《明月几时有》,灵动的音乐响起,就可以使课堂的氛围营造起来,再展示一些有关月亮的图片,通过听觉、视觉形成一种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诗歌的赏析上。
三、吟诵诗词,提升学生对诗韵、词韵感悟
吟诵是学习诗词最重要的方法,通过吟诵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诗词都是微言大义的,很多意蕴都藏在诗歌中,不是解读诗词文本所能体会的,有些情感是隐藏在诗词之中,你只有通过细细地品读,认真的吟诵,才能真正体会诗词的魅力所在。但在现代的大学课堂上,往往忽略了吟诵的作用,有时一首诗上完一次集体诵读都没有,很多大学生已经不知道吟诵究竟该如何吟诵了。大学大学语文老师应该重视起吟诵对于诗词教学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吟诵是学习诗词最高效的方法,教师应掌握好吟诵方式,教导学生如何吟诵,带领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
教师在指导学生吟诵时,可结合名家诵读、教师诵读、学生诵读三种方式。在选择诗词诵读音频资料时,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诗词都有名家诵读。名家在对诗词节奏、音韵上把握更准确,发音更清晰准确,对于诗词的情感也能表达到位。选取名家诵读音频在大学课堂上播放,可以首先让学生们对于诗词的音韵美有一个直观的感知。吟诵让听者有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很容易使人沉浸在诗词的感情之中,体会诗词的兴发感动的魅力。名家的吟诵可以作为一個示范,但对于学生学习诗词最好的示范是教师,教师的诵读可以拉近诗词与学生的距离,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前一定要掌握诵读的技巧,怎样将感情融入到诗词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自己的吟诵,在大学课堂上,可以采用集体诵读和自由诵读的方式,教师要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引导学生采用最佳的诵读方式。在这种对于诗词的反复吟诵中,对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细读文本,品读诗词意境
诗词的意境是一首诗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习得的部分,诗人通过诗词的节奏、音韵和其中的一些意象,形成了一首诗独特的意境。学生要想品读好一首诗,必须从文本入手,通过品读诗词的音韵、找出诗中意象所代表的涵义,才能理解诗人通过诗歌所传达的感情。
笔者所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充满意象的典型性唐诗,张若虚留存下来的诗寥寥无几,《全唐诗》中总共就收录了他两首诗,但仅《春江花月夜》这一首就拥有着“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在上这首诗时,首先篇幅比较长,诗中大量的景物描写,各种意象容在诗歌中。在反复吟诵,对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有一定了解后,想要真正赏析好这首诗、理解诗人内心所思所想,就要细细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从每一个意象的寓意入手,去真正品读这首诗的内涵所在。诗中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极富美学内涵的意象,以“月”为中心,集合了江水、沙滩、天空、原野等众多意象,构筑了一幅动人的春景图。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首诗时,就要运用细读文本的方法,将诗歌中的所有意象仔细的找出、细细地品味,抓住诗人写的每一个意象的特点,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去思考揣摩作者的用意和情感,带领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深处,只有感知了诗人的所感所想,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大学语文课堂上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是一种审美的教学,教师要从诗歌本身出发,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需要教师对诗词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要为学生进入诗词的学习状态营造氛围,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教师要透过自己对诗词的兴发感动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也感动于诗词,仔细品读诗词,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吟诵赏析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达到了培养大学生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的目的。
參考文献:
[1]徐中玉.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刘效军.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诵读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
[3]徐志啸.叶嘉莹对传统诗学研究的贡献[J].中国文化研究,2007.
[4]程慧琴.关于大学语文教育中教师魅力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
[5]纪媛媛.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