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英语学科课程目标之一,情感教育实质上是指完美人格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情感不仅是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学生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情感教育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共同构成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它不仅仅是教育的目标之一,而且应该被看成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在英语教育中的价值是其他任何因素也无法取代的。
一、当前初中英语课堂上情感教育目标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初中英语课堂上情感教育目标落实的现状,笔者在郑州市二七区区属九所初中进行了实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对初中英语课堂上情感教育目标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落实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情感教育目标的实施不够重视。笔者从平时下校听课以及检查教师的教学设计时看出,绝大多数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都写有情感教育目标部分,但在实际教学展示中却少有或根本没有体现。
其二,把情感教育简单化。在课堂上,一部分教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片面化,对学生几乎都是正面的表扬;也有的教师认为情感教育就是课外多“关爱”学生,课外多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但课堂上仍然是认知教学、技能训练。
其三,情感教育形式化。教师把情感教育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形式,如通过讲故事、说谚语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这种做法仅适用于学生情感中固有的东西,并未起到提高学生情感水平的作用。
其四,情感教育工具化。教师对情感教学目标的落实不是十分重视,只把它看成是工具或手段。新课程改革虽然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变革,却仍然没有突破原有评价制度的羁绊,再加上情感教育的效果无法像知识教育一样外显,也无法用考试的方法测试,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认知教学仍然是重中之重,情感教育常常只是手段、工具。
其五,有些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情感修养。教师的情感是营造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有的年轻教师虽然对教学工作非常认真,也花费许多心思备课,但教学效果却不令人满意,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上课时过于严肃,使学生觉得非常压抑,师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很难进行积极的合作与配合。另外,有些教师对课堂上学生产生的消极情绪不进行调节,使得教学活动受阻,教学目标的达成不甚理想。
二、反思与建议
从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自英语新课标颁布以来,初中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往“重知轻情”的认识和做法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与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仍然相去甚远。
首先,一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有关情感目标的描述几乎处于不了解的状况。尽管二七区相关教育教学部门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课程标准培训,但还是有部分教师甚至没有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文件,有个别学校教师甚至说从未见过《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这本书。其次,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落实不到位。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情感教育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情感教育目标本身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难以确立和评价,也难以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来施教。再次,情感目标属于中长期目标,短期内难以衡量其成效。同时,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教育教学能力,都是制约情感目标落实的原因。最后,教师认为“考试与升学的制约”是影响情感教育目标落实的最主要的因素。这种把情感教育与应试对立起来的看法成为很多教师不落实情感教育目标的借口。
总起来看,情感教育目标很难靠教师单纯的讲授灌输去落实,必须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教学情境中,由学生通过不断体验、内化而形成,其实现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过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针对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情感教育目标的表述不知或知之甚少的状况,教育培训部门应该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以转变观念为主,使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了解情感教育目标的内涵,并意识到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应该意识到,情感教育必须有助于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提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此外,情感教育不是额外的附加任务,不能把情感教育仅仅作为“工具”,而应看成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将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还应该明白,情感教育目标多是体验性的,要通过学生心灵的感受和体验来实现。此外,情感教育目标达成的外显行为不明显,不要期望通过一两次的教学活动就能牢固形成。在教学设计上,这类目标一般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或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中穿插进行、多次渗透;二是安排单独的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核心的学生活动。如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通过各种活动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下去。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使学生在学校生活得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一、当前初中英语课堂上情感教育目标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初中英语课堂上情感教育目标落实的现状,笔者在郑州市二七区区属九所初中进行了实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对初中英语课堂上情感教育目标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落实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情感教育目标的实施不够重视。笔者从平时下校听课以及检查教师的教学设计时看出,绝大多数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都写有情感教育目标部分,但在实际教学展示中却少有或根本没有体现。
其二,把情感教育简单化。在课堂上,一部分教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片面化,对学生几乎都是正面的表扬;也有的教师认为情感教育就是课外多“关爱”学生,课外多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但课堂上仍然是认知教学、技能训练。
其三,情感教育形式化。教师把情感教育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形式,如通过讲故事、说谚语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这种做法仅适用于学生情感中固有的东西,并未起到提高学生情感水平的作用。
其四,情感教育工具化。教师对情感教学目标的落实不是十分重视,只把它看成是工具或手段。新课程改革虽然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变革,却仍然没有突破原有评价制度的羁绊,再加上情感教育的效果无法像知识教育一样外显,也无法用考试的方法测试,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认知教学仍然是重中之重,情感教育常常只是手段、工具。
其五,有些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情感修养。教师的情感是营造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有的年轻教师虽然对教学工作非常认真,也花费许多心思备课,但教学效果却不令人满意,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上课时过于严肃,使学生觉得非常压抑,师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很难进行积极的合作与配合。另外,有些教师对课堂上学生产生的消极情绪不进行调节,使得教学活动受阻,教学目标的达成不甚理想。
二、反思与建议
从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自英语新课标颁布以来,初中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往“重知轻情”的认识和做法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与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仍然相去甚远。
首先,一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有关情感目标的描述几乎处于不了解的状况。尽管二七区相关教育教学部门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课程标准培训,但还是有部分教师甚至没有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文件,有个别学校教师甚至说从未见过《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这本书。其次,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落实不到位。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情感教育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情感教育目标本身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难以确立和评价,也难以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来施教。再次,情感目标属于中长期目标,短期内难以衡量其成效。同时,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教育教学能力,都是制约情感目标落实的原因。最后,教师认为“考试与升学的制约”是影响情感教育目标落实的最主要的因素。这种把情感教育与应试对立起来的看法成为很多教师不落实情感教育目标的借口。
总起来看,情感教育目标很难靠教师单纯的讲授灌输去落实,必须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教学情境中,由学生通过不断体验、内化而形成,其实现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过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针对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情感教育目标的表述不知或知之甚少的状况,教育培训部门应该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以转变观念为主,使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了解情感教育目标的内涵,并意识到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应该意识到,情感教育必须有助于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提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此外,情感教育不是额外的附加任务,不能把情感教育仅仅作为“工具”,而应看成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将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还应该明白,情感教育目标多是体验性的,要通过学生心灵的感受和体验来实现。此外,情感教育目标达成的外显行为不明显,不要期望通过一两次的教学活动就能牢固形成。在教学设计上,这类目标一般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或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中穿插进行、多次渗透;二是安排单独的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核心的学生活动。如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通过各种活动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下去。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使学生在学校生活得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