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的宁静被一通急切的电话铃声打破—心理老师收到了年级主任紧急的求助电话:一名高二女生把自己反锁在洗手间里痛哭,用头撞墙,甚至还听到了里面有玻璃摔碎的声音,极度怀疑学生有自伤行为,需要紧急干预!
心理老师立马赶到现场,与年级主任、年级级长一起守在学生旁边,一边观察洗手间内有无流血迹象,一边安抚学生。确保人身安全后,让她知道门外有人在陪伴她、关心她,等待她调整好自身状态,慢慢走出洗手间……
校医检查了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其手臂上有几条被锐物划破的血痕,对受伤部位进行了消毒与包扎,确定无虞。家长和班主任也到达了现场。在学生撕心裂肺的哭声中,我们逐渐了解到,这名学生叫秋华(化名),是高二的音乐生。一直以来专业课成绩很好,音乐老师说她的嗓音独特,是学声乐的好苗子。高二下学期,按照惯例,所有艺术生都要去广州集训,参加专业考试训练,这时秋华的父母突然告知不再同意其继续学音乐。与父母多次沟通无果,秋华积压的情绪在今早崩溃。
奇怪的是,秋华的父亲到了学校后,秋华并不愿意见到父亲。原来,秋华的父母在她四岁的时候便离异了,时隔不久又各自再婚育有儿女。看似秋华有两个“家”,却不曾有一处温暖的所在。她轮换着在“两边”住,平时的生活费、学费是“两边”凑钱。这次要去广州集训了,开销比较大,在现实面前,“两边”家庭都不肯出这笔钱。一方面,秋华的社会支持系统薄弱,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另一方面,秋华一直以来以音乐生自居,当突然得知不能继续学音乐的时候,觉得重大生涯发展中断,于是有了轻生的念头。
我把秋华带去安静的咨询室,陪伴她,允许其痛哭,充分宣泄长期以来的压抑、愤怒和委屈。在递一张纸巾与倒一杯水之中,传递老师对她的关心与接纳。秋华的情绪渐渐好了些,我问道:“看到你非常难过,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秋华依旧没有抬起头,只是缓了缓,说:“老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不要那么难过吗?”
秋华和老师都无法说服父母改变主意,秋华只能接受现实,考虑成为一名文科生。但是当下的秋华有自杀意念和自伤行为,倍受情绪困扰,生涯发展中断,无法理性考虑未来。
针对个案的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疏导。
第一
松动认知僵化,减少自伤行为
首先要降低秋华的自杀自伤风险,我表示会陪伴她一起找到让自己感受好一点的办法。当问及秋华对不能继续读音乐一事的感受时,来访者说“我‘断掉’了”。我及时共情了这句话,这个比喻能够恰当地说明秋华的现状和内心状态。
师:“你说自己‘断掉’了,是说自己的心被伤得好像断掉了,同时,也是自己的学业发展断掉了,不知道以后要怎么办。”
秋华:“是的,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我不能再继续学音乐。”
师:“这件事情发生了,为什么想要划破手臂呢?”
秋华:“活着没意思,他们(指父母)不需要我。痛苦的时候再痛苦一点,就好像没有那么痛苦了。血流出来的时候,感觉很轻松。”
学生感觉到生活无助、无价值时,内心是痛苦的。人沉浸在痛苦中时,思维往往是单向的、僵化的,找不到多种宣泄方式。降低自伤行为的方法是增强心理灵活性,让学生选择合理的宣泄方式代替自伤。
师:“所以,你想要的只是放松的感觉。你还曾经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有放松的感觉呢?”
秋华:“散步,或者看课外书的时候。”
师:“这些方式都不错。当下次想放松的时候,能不能采用这样的方式呢?”
秋华:“尽量试试看。”
我与秋华更细致地探讨那些放松的活动,让她发现应对的方式不止一种,松动原本僵化的认知,改变情绪低落时单方向的思维方式,最后征得她的同意签订了《不伤害自己的知情同意书》。
第二
运用解离技术,化解情绪困扰
秋华虽然没有再次自伤,但在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无法接受要变成文科生的现实,情绪低落,无心学习。学校建议秋华在家调整一段时间,之后通知她来期末考试。不料,秋华竟没有带笔来学校,眼神呆滞,被年级再一次转介到心理咨询室。
当前的问题是,情绪困扰使得秋华无法做她应该做的事情。在充分共情后,咨询师运用解离技术,让秋华理解自己现在的心理状况。咨询师邀请秋华在一张纸上写下最近一段时间她所有的痛苦、委屈、绝望等感受与消极想法,将纸折叠成手掌大小并放于眼睛前方1厘米的位置。
师:“你现在能看到什么?”
秋华:“看到纸,咨询室的一点点框。”
师:“假如在教室保持这个姿势,你能写作业或者听老师讲课吗?”
秋华:“不能。”
师:“把纸片放在眼睛前面一臂远的地方,你可以看到什么?”
秋华:“纸,外面的东西多了一点。”
师:“那我们再试试把纸放在桌子上,现在的感觉如何?”
秋华:“都能看到了。”
师:“假如以这个姿势来听课、写作业,你觉得怎么样?”
秋华:“完全可以了。”
我对这个练习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这一暗喻中的纸片代表负面感受和思维,当你把它放在眼前1厘米的时候,人与想法“融合”为一体了,人沉浸在痛苦之中,看不到其他東西,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把纸片拿到一臂远的时候,情况稍微好一些,但还不能自如活动。直到把纸片放在桌面上,不去理会它,才能够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虽然那张纸还在那里,代表问题依然存在,但是它对我们的影响变小了。当我们与负面情绪和思维解离,放它远去,便能够投入到应该做的事情中。 在秋华获得理解后,再以接纳承诺疗法中的“随溪漂流的落叶”练习,强调解离中“随它去吧”的隐喻。当情绪来了的时候,就像手放开树叶一样随它飘散,而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多次训练后,秋华的情绪问题有所改善,参加了最后一科的期末考试。
第三
识别自身价值,行动重塑自我
新学期开学了,秋华去了文科班。不同的是,秋华由转介咨询变成了主动咨询。原来,在父母离婚的时候,是姑姑陪伴着她度过艰难的时光。她喜欢看书,用书中的人物激励自己。她也有对自己的规划,希望能够考上大学,以后组建自己幸福的家庭。在积极关注下,秋华重新发现了自己是一个受挫后还可以爬起来的女孩,是一个虽然“身负重伤”还在努力追逐梦想的女孩……她重新发现了自身美好的品质、应对问题的资源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在咨询过程中,秋华的眼睛里第一次闪烁了神采。
师:“你有那么多的成功经验与资源,对你适应成为文科生有什么启发?”
生:“姑姑还有老师有时候可以支持我,更多的时候需要靠自己去改变。”
师:“你希望怎么样改变?”
生:“跟上班里的进度,努力考上大学。”
师:“如何做,可以跟上班里的进度、考上大学?”
生:“努力学习,想着未来想考的大学,可以自己赚钱了,自己做主,可能以后还学音乐。”
师:“逐步积累信心。在塑造自己成为文科生的同时,会发现更多自身的价值和可能性。”
秋华的眼神愈发坚定,我知道,一颗更强大的内心在成长。临走的时候,秋华又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我以后可以贷款上大学吗?”
师:“当然可以,不仅是贷款,还有很多勤工俭学的机会。”秋华了解到更广阔的资源,对未来更有掌控感。
让秋华接纳成为文科生的现实,活在当下,注意自己能做的事并积累信心;重新塑造自己的同时,发现更广阔的价值;帮助其发掘自身资源,续接被迫中断的生涯。有了自我同一性的连续,个体可以经历挫折而不迷失自我,以既保留又改变过去的方式向前发展。
辅导效果
经过多次辅导,秋华已经没有了自杀自伤意念与行为。虽然她还时常感到学业困难,但是情绪问题大为改善,俨然已经投入到新身份的学习生活中去,重新点燃了自身价值,内心更加强大,与之前判若两人。高三毕业典礼返校,她特地告知老师她考得比较满意,非常感谢老师对她的帮助。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19年度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课题“粤港澳大湾区生涯规划特色课程设计—基于‘生涯风车模型’”(立项编号:2019ZXDY098),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省中学生涯教育行动研究项目学校“‘生涯风车’模型下的生涯规划校本课程设计—基于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背景”(立项编号:GDJY-2019-S34),以及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划2020年度“基于生涯适应力模型的高中生涯课程的构建、开发与实践”(立项编号:2020YQJK23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