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恋爱问题是当下青年男女被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随着社会改革步伐的不断地加快,多元社会也在逐渐的形成。本文以《非诚勿扰》这档相亲节目为研究背景,从公共领域的角度解读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当代,城市青年男女择友的需求。
关键词:公共领域;《非诚勿扰》;择友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32-02
一、问题和背景
《非诚勿扰》这档相亲节目自2010年1月15号开播以来经历了无数的痛苦和磨砺。但是从它的开播,停播,整顿再到开播和发展到现在来看,相比老牌的相亲婚恋节目如《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它的生命力是强大了很多。有些人说这是媒体或个人的一种新的炒作手段。但是在我看来,这恰恰是现代城市青年的择友需求即是对公共空间领域张力的需求的体现。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张力场中建立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关系的扩张,“社会”领域的出现,它冲破了传统等级制度桎梏,生产以交流为中介,生产就从公共权威的职责范围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公共权力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样就形成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识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它原则上是向所有公民开放。他们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处理普遍利益问题时,公民们作为一个群体来行动。因此,这种行动具有这样的保障,即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在中国当下的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大,和国际社会的不断接轨,多元的恋爱方式也打破了传统的媒妁之言,从私人空间走向了公共空间。因此,本文的公共领域可以这样来理解,它是这样一种对现代城市非婚青年开放的一个平台,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公共开放的讨论和对话,通过自身意志的深思熟虑,和通过语言的相互理解构建自由的无强制的生活,维护他们的生活世界和表达生活。
基于一些关于《非诚勿扰》的研究论文都是从主流价值等角度来思考。但是我认为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以及和国际的接轨,公共领域是必要发生相适应的转变。而在这些转变中,传统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认同等改变也会在公共领域中一一体现。现代城市青年人在择友方面的思想,需求和盲点都需要一个释放的空间,在这样的公共空间中,民主,平等,沟通,理解和理性认识是她们的功能之一。因此,我认为《非诚勿扰》就是承载了这样一个公共领域的责任来让与和表达非婚青年男女的婚恋观。
二、扩大公共空间的张力,能让城市青年男女更平等的对话
随着中国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并在职场上和男性分夺天下,家庭不再是女性的唯一的符号。陈一筠教授在她的《新世纪婚恋与性》中说由于女性在社会舞台上与男性扮演相似的角色,传统上属于男人的那些角色习惯和角色心理必然出现在女性身上。这种必然性,是不以男人的好恶甚至不以女性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再强的女性也需要回归家庭,扮演她的女性角色。与此同时,在职场上被抢夺了半壁江山的男性,他们也需要“解放”,需要回归家庭。陈一筠教授说:“横在妇女解放和男性解放道路上的障碍原本都是一个,那就是千百年来造成两性隔离的文化藩篱。它使得女人不得显示其智慧才华和勇敢刚毅,同时也禁止了男人表达谦逊和流露温情。”因此,在职场和情场这两大空间中所进行的拉锯战,总需要一个独立于这两空间外的公共空间来承载。在这样的公共领域里,青年男女能够自由地交流,表达和更加公平的对话。
《非诚勿扰》台上的24位女嘉宾都是70,80后,她们在职场也是取得不错的成绩。而每期的4位男嘉宾也是百里挑一。按照一位男嘉宾计算,每期从15个来面试的男性中,每个人只有26.7%的机会能够进入这个“罗马广场”。在这样快节奏和强感官的冲击下,青年男女打破了防御性和被动性的传统空间模式,公平,真实的再现自己和自己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使他们找到共鸣,激情和共性,并在这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择友盲点。
2011-01-04期 张帆,协和医学博士,在最后坚持自己的心动女生并由于心动女生的犹豫不绝而失之交臂。蓝显丽说:“3号私下是威胁我的,她说她看上的就不要跟她抢。”他给他的心动女生(蓝显丽)说的是:“以后要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不要受外界的干扰,要坚定一点”。
2011-06-05期李明迪,公务员,有一独特爱好就是收集蝴蝶标本,并为场上的24位女嘉宾和主持人都带来了蝴蝶礼物。他说:“我喜欢蝴蝶在茧中孕育和破茧而出的过程。”11号刘婷婷说:“我觉得美丽用眼睛和心记下来就好,我觉得被囚禁,喜欢囚禁美丽的人我不是很欣赏,我觉得太残忍了,所以我不要。”
三、公共空间张力扩大,是满足了民众的窥探欲和自我表现欲的同时传递理性信息
《非诚勿扰》的真实性无不涉及到在场嘉宾的隐私空间。大家知道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个人空间不断地张向公共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主动成为公众人物,一些人被动地成为观众人物或者听众人物。对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关系,克鲁格指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之间还是有明确的界限,他认为,公众当然是相对于隐私而言,这两者的差别不只是关系到外人与家人之间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区别,而且关系到意义和舆论可以或者在哪里形成。西方哲学家吉妮·格拉汉姆·司科特说:“谈话节目把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展现出来,让人们知道不仅仅是自己在饱受磨难,别的人也同样在恼怒和痛苦。
2011-05-28期 张兆坤,卖菜哥。他说:“我每天凌晨3点起床,5点买菜,一个月只休息1天,每天只休息6个小时,7点卖菜,晚上10点多才能够吃饭休息。我想奋斗,为自己以后过得更好。”许多女嘉宾都为之感动。张蕾10号说:“你的朴实,诚实,踏实让我感动,我支持你。”14号说:“我很欣赏你的毅力,是什么让你有这样打的能量能够年复年的从事这样的工作?这让我很感动。”刘婷婷说:“我是从事餐饮业,一个月也要去菜市场一次,然后我也会看到很多菜农,5点钟起来都已经非常困难,我知道我身边有很多女孩子无法了解到这些就是一分一毛都要找的人这些辛苦,所以我挺你一下。”最后他和22号女嘉宾牵手成功。 2011-03-09期 IT老总。他说:“我本来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由于在一次车祸,我的妻子为了救我,当我得知她已经死亡后,我差点就轻生。过后我没有法面对我的岳夫岳母和我的孩子,但是他们都支持和鼓励我并用大爱告诉要坚强。后来我把所有的家产和公司转移到我岳父岳母的名义下,然后又重新创业到现在。”虽然最后被灭了灯,乐嘉说:“在场的女嘉宾因为被道德架了起来,但是又会出现两难的选择,在现实中,要面对一个很大的家庭现在的女孩是很难去平衡的,这你要理解。但是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能让你在外面找到适合你的人。”
四、在扩大公共空间张力的同时需要规范公共空间内人的活动
现代城市的青年男女的择友空间在被动地和自我需求的拉力下不断地扩大。如哈贝马斯所言:作为公民需要负担起两种责任:一是作为生活者“此在”的责任,二是作为共同体成员的“公众”的责任。在我看来《非诚勿扰》的这样一个平台上,男女嘉宾都在担负起生活“此在”的责任,而相对于“公众”的责任是否承担着太少。因此,在公共空间扩大的同时,规范公共空间中的人的行为是比一些在后面谩骂和指责的声音要好很多。
(一)在公共空间内,社会的主流价值判断不能够丢失而且需要他作为一种标杆来规范这种空间中的价值判断。在我看来越是需要自由的抉择的空间越需要正确的理念来引导。自由是有度得超过了这个自由就是无自由。
(二)规范公共空间内人的行为是追求和谐社会的一种体现。公共空间不断地走向自由和开放,人们也能够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建构的公共领域空间也是促进沟通与交往,实现尊重和理解并达成共识。在《非诚勿扰》的这个平台上,让我解读得最多的是不同人的需求和渴望。这种表达是真挚的,没有被包裹的。这样的空间正是现代青年的真正需求。
五、总结
城市的起源于古罗马,古罗马的神庙,广场,公共剧场和公共澡堂都是体现西方对人的权利的主张和尊重。古罗马的广场就是民主生活的公共设备与象征。传统的中国城市是从城镇到城市,是以城墙和中轴线划分出来的一个带有防御性功能的城邦城市。而自古自上而下的管理没有这样的空间来主张人权和尊重不同。但是到现在,冯友兰说:“科学的发展已经战胜了地理的限制,今日中国已经不再是封闭在‘四海之内’说东方被西方侵略并不确切,不如说是现代化侵入了中世纪世界。中国要在现代世界生存就必须现代化。”而现代化的结果之一就是要尊重人的权利,以人为本,打破传统防御性社会互动模式,扩大公共空间,发展公共空间和完善公共空间。《非诚勿扰》打破了传统的相亲节目的死板和刻意性,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快节奏但又有序的过程又迎合了当代都市的步伐,这恰恰符合了当代青年男女的择友空间需求。在台上的嘉宾,台后的观众都会在这样的空间中体会到了平等和公开的和谐气氛。这是恰恰利于对只是困境在高楼大厦和狭小被窝中的当代男女的情感疏导,让她们真正地跳出固定的圈子,在公平和真诚的空间内找到自己的幸福。
关键词:公共领域;《非诚勿扰》;择友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32-02
一、问题和背景
《非诚勿扰》这档相亲节目自2010年1月15号开播以来经历了无数的痛苦和磨砺。但是从它的开播,停播,整顿再到开播和发展到现在来看,相比老牌的相亲婚恋节目如《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它的生命力是强大了很多。有些人说这是媒体或个人的一种新的炒作手段。但是在我看来,这恰恰是现代城市青年的择友需求即是对公共空间领域张力的需求的体现。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张力场中建立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关系的扩张,“社会”领域的出现,它冲破了传统等级制度桎梏,生产以交流为中介,生产就从公共权威的职责范围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公共权力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样就形成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识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它原则上是向所有公民开放。他们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处理普遍利益问题时,公民们作为一个群体来行动。因此,这种行动具有这样的保障,即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在中国当下的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大,和国际社会的不断接轨,多元的恋爱方式也打破了传统的媒妁之言,从私人空间走向了公共空间。因此,本文的公共领域可以这样来理解,它是这样一种对现代城市非婚青年开放的一个平台,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公共开放的讨论和对话,通过自身意志的深思熟虑,和通过语言的相互理解构建自由的无强制的生活,维护他们的生活世界和表达生活。
基于一些关于《非诚勿扰》的研究论文都是从主流价值等角度来思考。但是我认为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以及和国际的接轨,公共领域是必要发生相适应的转变。而在这些转变中,传统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认同等改变也会在公共领域中一一体现。现代城市青年人在择友方面的思想,需求和盲点都需要一个释放的空间,在这样的公共空间中,民主,平等,沟通,理解和理性认识是她们的功能之一。因此,我认为《非诚勿扰》就是承载了这样一个公共领域的责任来让与和表达非婚青年男女的婚恋观。
二、扩大公共空间的张力,能让城市青年男女更平等的对话
随着中国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并在职场上和男性分夺天下,家庭不再是女性的唯一的符号。陈一筠教授在她的《新世纪婚恋与性》中说由于女性在社会舞台上与男性扮演相似的角色,传统上属于男人的那些角色习惯和角色心理必然出现在女性身上。这种必然性,是不以男人的好恶甚至不以女性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再强的女性也需要回归家庭,扮演她的女性角色。与此同时,在职场上被抢夺了半壁江山的男性,他们也需要“解放”,需要回归家庭。陈一筠教授说:“横在妇女解放和男性解放道路上的障碍原本都是一个,那就是千百年来造成两性隔离的文化藩篱。它使得女人不得显示其智慧才华和勇敢刚毅,同时也禁止了男人表达谦逊和流露温情。”因此,在职场和情场这两大空间中所进行的拉锯战,总需要一个独立于这两空间外的公共空间来承载。在这样的公共领域里,青年男女能够自由地交流,表达和更加公平的对话。
《非诚勿扰》台上的24位女嘉宾都是70,80后,她们在职场也是取得不错的成绩。而每期的4位男嘉宾也是百里挑一。按照一位男嘉宾计算,每期从15个来面试的男性中,每个人只有26.7%的机会能够进入这个“罗马广场”。在这样快节奏和强感官的冲击下,青年男女打破了防御性和被动性的传统空间模式,公平,真实的再现自己和自己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使他们找到共鸣,激情和共性,并在这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择友盲点。
2011-01-04期 张帆,协和医学博士,在最后坚持自己的心动女生并由于心动女生的犹豫不绝而失之交臂。蓝显丽说:“3号私下是威胁我的,她说她看上的就不要跟她抢。”他给他的心动女生(蓝显丽)说的是:“以后要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不要受外界的干扰,要坚定一点”。
2011-06-05期李明迪,公务员,有一独特爱好就是收集蝴蝶标本,并为场上的24位女嘉宾和主持人都带来了蝴蝶礼物。他说:“我喜欢蝴蝶在茧中孕育和破茧而出的过程。”11号刘婷婷说:“我觉得美丽用眼睛和心记下来就好,我觉得被囚禁,喜欢囚禁美丽的人我不是很欣赏,我觉得太残忍了,所以我不要。”
三、公共空间张力扩大,是满足了民众的窥探欲和自我表现欲的同时传递理性信息
《非诚勿扰》的真实性无不涉及到在场嘉宾的隐私空间。大家知道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个人空间不断地张向公共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主动成为公众人物,一些人被动地成为观众人物或者听众人物。对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关系,克鲁格指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之间还是有明确的界限,他认为,公众当然是相对于隐私而言,这两者的差别不只是关系到外人与家人之间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区别,而且关系到意义和舆论可以或者在哪里形成。西方哲学家吉妮·格拉汉姆·司科特说:“谈话节目把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展现出来,让人们知道不仅仅是自己在饱受磨难,别的人也同样在恼怒和痛苦。
2011-05-28期 张兆坤,卖菜哥。他说:“我每天凌晨3点起床,5点买菜,一个月只休息1天,每天只休息6个小时,7点卖菜,晚上10点多才能够吃饭休息。我想奋斗,为自己以后过得更好。”许多女嘉宾都为之感动。张蕾10号说:“你的朴实,诚实,踏实让我感动,我支持你。”14号说:“我很欣赏你的毅力,是什么让你有这样打的能量能够年复年的从事这样的工作?这让我很感动。”刘婷婷说:“我是从事餐饮业,一个月也要去菜市场一次,然后我也会看到很多菜农,5点钟起来都已经非常困难,我知道我身边有很多女孩子无法了解到这些就是一分一毛都要找的人这些辛苦,所以我挺你一下。”最后他和22号女嘉宾牵手成功。 2011-03-09期 IT老总。他说:“我本来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由于在一次车祸,我的妻子为了救我,当我得知她已经死亡后,我差点就轻生。过后我没有法面对我的岳夫岳母和我的孩子,但是他们都支持和鼓励我并用大爱告诉要坚强。后来我把所有的家产和公司转移到我岳父岳母的名义下,然后又重新创业到现在。”虽然最后被灭了灯,乐嘉说:“在场的女嘉宾因为被道德架了起来,但是又会出现两难的选择,在现实中,要面对一个很大的家庭现在的女孩是很难去平衡的,这你要理解。但是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能让你在外面找到适合你的人。”
四、在扩大公共空间张力的同时需要规范公共空间内人的活动
现代城市的青年男女的择友空间在被动地和自我需求的拉力下不断地扩大。如哈贝马斯所言:作为公民需要负担起两种责任:一是作为生活者“此在”的责任,二是作为共同体成员的“公众”的责任。在我看来《非诚勿扰》的这样一个平台上,男女嘉宾都在担负起生活“此在”的责任,而相对于“公众”的责任是否承担着太少。因此,在公共空间扩大的同时,规范公共空间中的人的行为是比一些在后面谩骂和指责的声音要好很多。
(一)在公共空间内,社会的主流价值判断不能够丢失而且需要他作为一种标杆来规范这种空间中的价值判断。在我看来越是需要自由的抉择的空间越需要正确的理念来引导。自由是有度得超过了这个自由就是无自由。
(二)规范公共空间内人的行为是追求和谐社会的一种体现。公共空间不断地走向自由和开放,人们也能够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建构的公共领域空间也是促进沟通与交往,实现尊重和理解并达成共识。在《非诚勿扰》的这个平台上,让我解读得最多的是不同人的需求和渴望。这种表达是真挚的,没有被包裹的。这样的空间正是现代青年的真正需求。
五、总结
城市的起源于古罗马,古罗马的神庙,广场,公共剧场和公共澡堂都是体现西方对人的权利的主张和尊重。古罗马的广场就是民主生活的公共设备与象征。传统的中国城市是从城镇到城市,是以城墙和中轴线划分出来的一个带有防御性功能的城邦城市。而自古自上而下的管理没有这样的空间来主张人权和尊重不同。但是到现在,冯友兰说:“科学的发展已经战胜了地理的限制,今日中国已经不再是封闭在‘四海之内’说东方被西方侵略并不确切,不如说是现代化侵入了中世纪世界。中国要在现代世界生存就必须现代化。”而现代化的结果之一就是要尊重人的权利,以人为本,打破传统防御性社会互动模式,扩大公共空间,发展公共空间和完善公共空间。《非诚勿扰》打破了传统的相亲节目的死板和刻意性,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快节奏但又有序的过程又迎合了当代都市的步伐,这恰恰符合了当代青年男女的择友空间需求。在台上的嘉宾,台后的观众都会在这样的空间中体会到了平等和公开的和谐气氛。这是恰恰利于对只是困境在高楼大厦和狭小被窝中的当代男女的情感疏导,让她们真正地跳出固定的圈子,在公平和真诚的空间内找到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