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法制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大学生法律意识既有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有自己的特征。提高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和法律权威,需要社会环境、学校管理、家庭教育和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互配合和努力。
  关键词: 安顺学院 大学生 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笔者发现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拥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是更好地懂法、守法、用法及肩负起法治社会建设重担的前提。
  一、法律意识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是公民尊重、维护和执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遵纪守法的行为,是在一定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因此,具备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积极维护法律尊严的前提。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对法律及现象规律的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的反应,与此同时,它是对法及其现象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在体现。大学生作为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要培育其正确的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遵纪守法、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做尊法、学法、懂法、用法的好公民。
  二、安顺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情况调查
  笔者在安顺学院针对法律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是否关注和重视法制建设、对关乎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有无明确的认知及学院学生对实际法律问题运用情况,对学校大一、大二、大三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法律意识水平不高、缺乏基本法律基础知识、法治观念淡薄的问题。
  调查显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关注度不够。例如,了解我国法制宣传日为每年12月4日的学生仅占调查比例的25.11%。大部分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部门法掌握程度远远不够,法律知识欠缺。匮乏法律知识很有可能导致他们在生活中因为不知法、不懂法而做出一些违反法律的行为。如2.87%的同学对刑事犯罪类型一无所知;45.23%的同学认为在校大学生犯较轻罪行,应得到减刑或免于起诉。同时对自身权利和义务认识不均衡,在“你知道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吗?”的问卷中,完全了解的人数占比24.23%,了解权利但不清楚义务的比例为51.45%,完全不懂的占比24.32%,从中反映出大学生对权利和义务的了解并不多。相比较而言,大学生更注重自身权利的保护,但对自身应履行的义务不够重视,忽略了义务与权利是相互对等的。
  在日常的教学经验积累和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学生对待现实生活中实际可能碰到的法律问题没有清晰的法律态度。具体来说,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心理较为脆弱。比如在维护权利的积极性测试“一元钱官司要不要打?”中,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打这样的官司;在“如果你去做一份兼职,会主动与对方签订一份合同吗?”中,65.07%的同学选择“会”,24.22%的大学生选择“不会”,10.07%的大学生选择了“无所谓”,由此显示出安顺学院大学生维权的意识较为淡薄,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法律维权还不够深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能力较弱。
  三、影响安顺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1.地理环境影响
  安顺学院位于贵州中西部的安顺市,该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法律意识在人们的心中没有得到普遍的加强。而处在这种大环境下的安顺学院的大学生,久而久之,亦会受到这种地理环境的限制,从而影响其法律意识。
  从学校周边环境而言,为数不多的网吧等场所,一方面使得学生有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开拓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其知识,另一方面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虚拟世界的鱼龙混杂,都对大学生积极正能量及法律意识的传播产生了消极影响,从而大大削弱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效果。
  (二)学校因素
  除了法律专业的学生外,学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主要来自于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课程法律部门内容繁多,但苦于课时有限,在具体的教学中,注重对法律知识的传授,轻意识的培养。教师对法律知识的讲授重在概念或字面意思,缺乏深入的实际案例,导致学生只注重法条,而不理解其实用意义,没有取得课程应有的效果。更有老师在课程法律部分的讲解只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迫于课时限制无法展开深入教学,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比较欠缺。
  (三)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家庭中,家长的文化程度、法律认知、维权渠道,都深刻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而在校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迫于升学的压力,家长往往只重视智育,从而疏忽照顾子女健康的人格和健全法律意识。这些都导致大部分学生遇事已经习惯于向家长求救,问题扔给家长就不再过问。部分同学在处理事情时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法律意识薄弱。
  (四)自身因素
  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众多因素中,自身因素是内因,对其法律意识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由学校人变为社会人的重要转折阶段,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缺乏社会经验、思考问题比较单一。由于受年龄及经验和心理状况的约束,遇到事情容易变得盲目,无所适从,想问题容易钻牛角尖,往往会走极端。比如大学生看到社会违法犯罪事件的时候义愤填膺,但当自身面临法律困境时又不能很好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解决问题。同时,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受多元化价值观念影响,容易感染社会不良风气,产生“有钱就有权,钱大于法”的思想,影响对法律制度的本质和对法治精神的正确理解。   四、安顺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建立良好的校园周边法治环境
  校园周边的法治环境是外因,影响着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因此,必须不断加强校园周边法治环境的改善,对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依法组织专门机构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建立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周边环境。同时,增强对学院在校大学生网络虚拟环境的监督与引导,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知法懂法守法的效果。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培养模式
  学校应加强和改进校园法制教育培养模式。可针对社会热点和法律相关联的话题,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举行系列活动,如法律知识辩论会、虚拟法庭、法律讲堂等。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普法栏目,有机会可以组织进行现实的警示教育,例如带领学生参观监狱,聆听教改分子的违法经历,以及内心的悔悟,从而对自己进行警示。通过这些灵活的培养模式,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其学习法律的兴趣,培养其法律意识,以便能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注重法律的实效性。
  (三)增强家长的法律意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的和谐才有社会的和谐。对于大学生而言,家庭是其最早的学校,家长是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应该学习掌握日常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认知,为孩子做好的榜样,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楷模。当然,家长与子女之间要多进行思想交流,及时了解子女动态,给予孩子思想的指导和关爱,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不法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四)增强大学生学习法律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大学生,其从高中的应试教育体制中脱离出来,面对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存在一定心理错位,大都追求自我个性的张扬。因此,教师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其学法的兴趣。大学生自身应该加强文明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影响,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觉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做起。
  总之,大学生因其成长的特殊时期、所处社会的特殊地位,存在着整体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治思维的特点。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配合外部影响,以期促进安顺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宋雨恒.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D].吉林农业大学,2013.
  [2]宋丽.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
  [3]庞孟笔.安顺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胡昊月.浅析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5,28.
  [5]邱雅莉.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15,44.
  [6]葛敏.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J].前沿,2013,02.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单元形式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要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单元内不同课文虽然有各自风格与特色,但是都表达着同样的主题,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因此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主题一体化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单元教学 教学思考 单元主题一体化  我校研究的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单元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职院校数学教学受到很大的影响,中职院校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应当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中职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中职数学 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  一、中职数学课堂上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中职数学课堂上,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中职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课堂活动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利用课堂
摘 要: 本文重点调查和分析了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现状,从教育引导、课程讲座、时间管理技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时间管理 调查分析  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发展及知识经验积累的重要时期,在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的巨大转变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学习方式转变,大学式的自主性学习给学生带来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时间学习知识,挖掘潜能,发展自我,关系到个人人生发展和生活质量
摘 要: 中职学院数学教学活动缺乏吸引力,挫伤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中职数学教师可以组织课堂活动营造数学课堂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中职数学 课堂活动 两面性  一、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堂活动教学模式的两面性  中职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在数学课堂中参与度非常低,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中职数学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形
摘 要: 在现存罗隐诗歌中,近体律绝占了绝大多数,因而研究罗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不可不关注其近体诗。本文分别对其律诗和绝句进行探讨,认为罗隐诗歌律绝兼善,自成一家。  关键词: 罗隐 近体诗 律诗 绝句  罗隐作为我国晚唐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其诗其文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本文着重对罗隐诗歌中的近体诗进行研究。在现存罗隐诗歌中,近体律绝占了绝大多数,计有五七言律诗将近380首,五七言绝句近10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与教学手段的陈旧形成了明显反差,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改革深入开展,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教学实践,为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找到了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途径。它以声、图、文并茂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的感性资料表现出来,从而加快学生学习进程,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让信息技术辅助品德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历来是重点和难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期望学生:能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植科学理性精神;能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这样的要求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学校语文教学中,虽然广大教师一直都强调阅读的重要
摘 要: 语感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所不在,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体验和训练中得以培养的,语感能力同样如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立足言语实践。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不同形式的言语实践,才能使学生的语感延伸到学习言语过程中的各个“角落”,真正品尝出它的“真”滋味。  关键词: 语感 言语实践 语言表达 朗读提升 思维磨砺  叶圣陶指出:“文字语言
摘 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既关系到他们的个人成长,又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发展。因此,重视师范生的心理健康,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疾病并及时引导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乃至预防潜在的心理疾病是目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五年制师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主要讨论当前五年制师范学生存在的普
摘 要: 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内驱力,只有引发学生的习作冲动,激发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学生广开思路,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使学生逐渐对习作产生兴趣。  关键词: 苏北农村 小学生 习作兴趣  一、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既要重视课上的阅读,更要重视个人经常性的课外阅读。广泛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