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有度,“品”出智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y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与教学手段的陈旧形成了明显反差,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改革深入开展,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教学实践,为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找到了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途径。它以声、图、文并茂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的感性资料表现出来,从而加快学生学习进程,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让信息技术辅助品德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以学生学习、情感、心理需要为出发点,开展学生喜欢的、需要的活动,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让活动真正从有“意思”走向有“意义”呢?下面以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的《科技创造新生活》一课,谈一谈品德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一、融合有度,以全新教学方式诠释品德的综合性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着眼于学生综合性的整体发展,以社会生活为对象,整合多学科内容,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因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有效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获得真实感知,有效形成品德教育合力。
  信息技术和品德教学“整合”是一种现代教育模式,主要通过“整合”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的整合点不仅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还表现在过程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上。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诠释了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通过整合有度,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度。
  1.融合中激发兴趣,使学习有热度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而声形色兼具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则是激发兴趣的最佳切入点。品德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因此我们导入新课时引入时代生活,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流行的“苹果手机”为谈话点,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谈着现代手机的丰富功能时,多媒体出示新老手机的图片对比、演变过程,看着这些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图片,学生自然能感受到一个小小的手机从大到小,功能越来越全,玩法越来越新,作用越来越大。从这个小小的手机上,便能初步体会到科学技术正创新着我们的生活。这里我们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与本课学习内容,丰富学生学习时的情感体验,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使教学内容更直观,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融合中教给方法,让学习有效度
  信息技术与品德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在学习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环境,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技术,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会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是《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媒体使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授之以渔”,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行之有效。第二块面中,我们以问题“科技对我们的衣食住行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以小课题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有目的地探究“科技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小组同学分工明确、任务清楚。八号团队认为教学设计流程简单,没有充分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对学生冲击力不强,我们接受了建议,在这个环节加入大量有关衣食住行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让多媒体手段多样化,操作性、可用性更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首先对我们提供的图片、数据、文字等资料进行阅读、吸纳,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想法,再经过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探讨后形成小组观点,在课堂上交流展示,从而得出结论:科技无处不在,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发展,可谓造福了我们人类。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探究学习不但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加工信息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教学实效,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是一个突出环节。
  3.融合中改变方式,让学习有深度
  小学品德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三要素之二是“有效参与,打通课程与学科资源的通道”。科学技术在很多领域的运用是孩子们漠视或者不知情的,如何才能孩子正视或者熟悉这些方面呢?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将信息技术与这一知识点整合,在“科技对我们的生活是喜还是忧”辩论中,我们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中网络的作用,不仅提供给孩子各种各样的资料,还精心选择了一些网站链接,让孩子自主探究学习后成立一个网络讨论平台,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投票,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孩子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更有了深度。
  二、融合有序,以块面推进充分体现品德学科的活动性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是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教学设计中,采用板块推进式进行有序教学:情境导入——生活调查——小组学习——碰撞交流——探究学习。五个板块都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应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和方法自主学习,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品德学科的活动性,为学生搭建了学习平台,使课堂上教师的话少了,学生“活”起来了、“动”起来了,使教学过程向最优化趋势发展,层层推进,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融合有力,以发散的探究讨论体现品德的开放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仅限于课堂四十分钟是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学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随着对品德学科的认识与提高,提高着他们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因此,巧妙地设计总结延伸,可以达到探知明理、指导实践的作用。八号团队认为课件中对于科技带来的喜体现得较多,忧的一面体现较少,不能引起学生对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深层次思考。我们团队并不赞同其观点,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要为人类造福。所以我们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主要突出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喜”这个方面。对待科技这把“双刃剑”,我们将通过网络论坛以辩论形式进行,先给学生一些相关网址,让学生自主学习、吸纳,然后在网络论坛上展开讨论,要求做到先亮观点,再有理有据地辩论。教师要参与到过程中,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懂得科技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还有一些负面影响。最后投票环节,设计三个选项: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是喜,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是忧,科技是把“双刃剑”,关键是人们合理使用。我们利用多媒体共享性、开放性的特点,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让学生获取信息、自由交流,使小课堂向大品德和社会迈进,在课后实践中导行,指导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
其他文献
摘 要: 德育工作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品行,对学生未来个性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出发,对初中班主任提升德育工作艺术的具体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 德育工作 工作艺术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从当前教育状态来说,德育工作能够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行和个性,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
摘 要: 学生社团活动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就是一个载体、一个枢纽,上接高校的品牌质量工程,下接学生自发的兴趣爱好,外接企业的文化交流与市场销售的渗透,内接学生提升自身技能与销售自我的愿望。如何将企业-学校-学生无缝融合,构造技能型赛训枢纽平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发挥枢纽作用,将会成为未来高校文化内涵建设的制高点。  关键词: 学生社团 载体 枢纽 枢纽平台 制高点  在新的
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将德国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Scheleiermacher)所描述的两种翻译方法定名为“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按照韦努蒂的说法,归化法是“采用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是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
摘 要: 小学时期,各年级阶段学生厌学情绪程度不同,往往在小学3-4年级时学生厌学表现得尤为明显。小学时期厌学具体表现为学习缺乏自觉性、兴趣性、效率性和主动性,同时学习带有依赖性,注意力也相对分散。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学生自身发展原因、家庭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和社会原因。为了缓解学生厌学情绪,文章从学生学习心理、家长教育态度、学校教育方式及社会风尚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 小学生厌学
摘 要: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爱上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自发行为。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知之、好之进而乐之,就要从教学资源、教学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深入探析。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课堂教堂 优化策略  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好之、乐之”是学习的三个层次,其中以乐之为最高层次,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初中化学新课标强调的“有效教学”,就是
摘 要: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单元形式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要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单元内不同课文虽然有各自风格与特色,但是都表达着同样的主题,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因此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主题一体化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单元教学 教学思考 单元主题一体化  我校研究的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单元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职院校数学教学受到很大的影响,中职院校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应当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中职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中职数学 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  一、中职数学课堂上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中职数学课堂上,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中职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课堂活动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利用课堂
摘 要: 本文重点调查和分析了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现状,从教育引导、课程讲座、时间管理技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时间管理 调查分析  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发展及知识经验积累的重要时期,在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的巨大转变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学习方式转变,大学式的自主性学习给学生带来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时间学习知识,挖掘潜能,发展自我,关系到个人人生发展和生活质量
摘 要: 中职学院数学教学活动缺乏吸引力,挫伤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中职数学教师可以组织课堂活动营造数学课堂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中职数学 课堂活动 两面性  一、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堂活动教学模式的两面性  中职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在数学课堂中参与度非常低,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中职数学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形
摘 要: 在现存罗隐诗歌中,近体律绝占了绝大多数,因而研究罗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不可不关注其近体诗。本文分别对其律诗和绝句进行探讨,认为罗隐诗歌律绝兼善,自成一家。  关键词: 罗隐 近体诗 律诗 绝句  罗隐作为我国晚唐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其诗其文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本文着重对罗隐诗歌中的近体诗进行研究。在现存罗隐诗歌中,近体律绝占了绝大多数,计有五七言律诗将近380首,五七言绝句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