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是学习的动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要寻找最佳突破口,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方能读出文中蕴含之情。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①情境迁移,唤醒学生情感积累;②情境模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③担当角色,激发兴趣移情入境;④范读激思,以情激发学生之情;⑤体态提示,调动多种感官激情;⑥抓提示语,体会人物心中之情;⑦揣摩比较,自悟词中蕴含之情。
【关键词】指导学生 有感情 朗读课文
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学习的动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要寻找最佳突破口,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方能读出文中蕴含之情,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情境迁移,唤醒学生情感积累
学生是情感丰富的个体,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和已有的学习中积累的情感体验,就成了我们感情朗读指导的有效资源,因此调动、唤醒学生的这些情感积累融入朗读的课文中,有助于读出文中之情。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尽管配了哀乐,引导学生看了送总理的灵车画面,老师内心产生了失去总理的悲哀情怀,但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冷状态,这时如果通过投影显示几张学过的有关总理课文的投影片《关怀》《飞机遇险的时候》《周总理的睡衣》《一夜的工作》……一系列的情景再现,激活了学生思维,唤醒了学生对总理的已有情感积累——崇敬爱戴,激起了学生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总理的悲痛情怀,感情朗读指导就水到渠成。
2.情境模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教师充分利用电教图片、配乐,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产生朗读的欲望,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真正做到“入境始与亲”。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为了读好课文第5 节,圆明园毁灭这一段,我剪辑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几个镜头:几个官兵掠夺珍宝塞满全身,脱下衣服当袋子;一个军官因过度兴奋狂呼乱叫;一群家伙手持铁斧,挥舞枪托砸碎巨大的雕花屏风;几千士兵举火焚烧……学生被侵略者在我园内横行无忌的行为气得咬牙切齿,迫切想读,想通过读来表达他们的恨,朗读基调把得准,感情投入。
3.担当角色,激发兴趣移情入境
教学时引导学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进行心理的移情体验。假如你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心情、感受怎样?你会怎样做?激发学生进入角色与作者情感共鸣。如教《赵州桥》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赵州桥举世闻名,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目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感情投入。上台表演,挎上小喇叭,举上小红旗,介绍时眉飞色舞,生动精彩,把拥有这份历史遗产的民族自豪感读了出来。
4.范读激思,以情激发学生之情
语言文字是一种作者内心情感的载体,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而且作者渴望这种情感能为读者所感受,但由于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对一些段落、长句、难句,一时难以正确地感受和领悟,难以读好,这时教师要作为他们之间的桥梁。通过范读,以自己的热情、激情、真情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达到以情激情,以情激思,进而让学生较好地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内涵,更好地读出自己捕捉到的感觉。
5.体态提示,调动多种感官激情
在引导学生齐读时,教师不是旁观者,一个高明的教师就像一个乐队的指挥,充分利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对学生进行暗示,朗读欢乐时容光焕发,眉开眼笑;气愤时,面色铁青、横眉竖目;蔑视时,嗤之以鼻、白眼相待;畏难时,眉头紧锁、面布疑云……用手势的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重,时而轻,时而缓,时而急来表示语调的抑扬顿挫,情感的喜怒哀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触动学生心弦,点燃学生智慧火花,让学生产生共鸣,实现教师、学生和作者在情感上相通相融。在齐读中,情感升华,读出真情,读好课文。
6.抓提示语,体会人物心中之情
指导学生读人物对话时,扣住人物对话前后的提示语,就能拨动学生心弦移情体验,读出感情。指导读《你们想错了》中这样一段对话:
一士兵威吓地吼道:“快把大洋拿出,不然就炸死你!”
方志敏淡淡地说:“哼!不要做出这种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也没有,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
若抓住“威吓”、“吼”、“淡淡”,就不难想象出敌人贪婪的丑态和方志敏的一身正气,就不难读出敌人贪婪急迫的语气和方志敏对敌蔑视的感情。
7.揣摩比较,自悟词中蕴含之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朗读指导关键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比较揣摩,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不必强求一致。例如《陶罐和铁罐》中这样一句“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教师用“怎样读最能表现铁罐的傲慢?”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触动学生感情之弦:有的说要把“敢”读重音,意思是讥讽陶罐没有胆量,以表现铁罐傲慢;有的说要把“碰”读重音,意思是你陶罐只能巴结我,讨好我,碰我是不行的,表现铁罐傲慢;有的说要把“我”读重音,意思是我十分结实,是了不起的铁罐,你算什么东西!有的说要把“陶”读重音,表现铁罐对陶罐的轻蔑,也就突出铁罐傲慢。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有理,按你们各自的想法去读吧。这样揣摩比较,教师的适时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的喜悦,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朗读指导事半而功倍。
赞可夫说:“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样教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贵在寻找最佳突破口,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学生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去体验。读出文章的意、形、味、情。
【关键词】指导学生 有感情 朗读课文
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学习的动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要寻找最佳突破口,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方能读出文中蕴含之情,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情境迁移,唤醒学生情感积累
学生是情感丰富的个体,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和已有的学习中积累的情感体验,就成了我们感情朗读指导的有效资源,因此调动、唤醒学生的这些情感积累融入朗读的课文中,有助于读出文中之情。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尽管配了哀乐,引导学生看了送总理的灵车画面,老师内心产生了失去总理的悲哀情怀,但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冷状态,这时如果通过投影显示几张学过的有关总理课文的投影片《关怀》《飞机遇险的时候》《周总理的睡衣》《一夜的工作》……一系列的情景再现,激活了学生思维,唤醒了学生对总理的已有情感积累——崇敬爱戴,激起了学生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总理的悲痛情怀,感情朗读指导就水到渠成。
2.情境模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教师充分利用电教图片、配乐,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产生朗读的欲望,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真正做到“入境始与亲”。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为了读好课文第5 节,圆明园毁灭这一段,我剪辑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几个镜头:几个官兵掠夺珍宝塞满全身,脱下衣服当袋子;一个军官因过度兴奋狂呼乱叫;一群家伙手持铁斧,挥舞枪托砸碎巨大的雕花屏风;几千士兵举火焚烧……学生被侵略者在我园内横行无忌的行为气得咬牙切齿,迫切想读,想通过读来表达他们的恨,朗读基调把得准,感情投入。
3.担当角色,激发兴趣移情入境
教学时引导学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进行心理的移情体验。假如你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心情、感受怎样?你会怎样做?激发学生进入角色与作者情感共鸣。如教《赵州桥》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赵州桥举世闻名,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目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感情投入。上台表演,挎上小喇叭,举上小红旗,介绍时眉飞色舞,生动精彩,把拥有这份历史遗产的民族自豪感读了出来。
4.范读激思,以情激发学生之情
语言文字是一种作者内心情感的载体,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而且作者渴望这种情感能为读者所感受,但由于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对一些段落、长句、难句,一时难以正确地感受和领悟,难以读好,这时教师要作为他们之间的桥梁。通过范读,以自己的热情、激情、真情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达到以情激情,以情激思,进而让学生较好地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内涵,更好地读出自己捕捉到的感觉。
5.体态提示,调动多种感官激情
在引导学生齐读时,教师不是旁观者,一个高明的教师就像一个乐队的指挥,充分利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对学生进行暗示,朗读欢乐时容光焕发,眉开眼笑;气愤时,面色铁青、横眉竖目;蔑视时,嗤之以鼻、白眼相待;畏难时,眉头紧锁、面布疑云……用手势的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重,时而轻,时而缓,时而急来表示语调的抑扬顿挫,情感的喜怒哀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触动学生心弦,点燃学生智慧火花,让学生产生共鸣,实现教师、学生和作者在情感上相通相融。在齐读中,情感升华,读出真情,读好课文。
6.抓提示语,体会人物心中之情
指导学生读人物对话时,扣住人物对话前后的提示语,就能拨动学生心弦移情体验,读出感情。指导读《你们想错了》中这样一段对话:
一士兵威吓地吼道:“快把大洋拿出,不然就炸死你!”
方志敏淡淡地说:“哼!不要做出这种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也没有,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
若抓住“威吓”、“吼”、“淡淡”,就不难想象出敌人贪婪的丑态和方志敏的一身正气,就不难读出敌人贪婪急迫的语气和方志敏对敌蔑视的感情。
7.揣摩比较,自悟词中蕴含之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朗读指导关键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比较揣摩,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不必强求一致。例如《陶罐和铁罐》中这样一句“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教师用“怎样读最能表现铁罐的傲慢?”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触动学生感情之弦:有的说要把“敢”读重音,意思是讥讽陶罐没有胆量,以表现铁罐傲慢;有的说要把“碰”读重音,意思是你陶罐只能巴结我,讨好我,碰我是不行的,表现铁罐傲慢;有的说要把“我”读重音,意思是我十分结实,是了不起的铁罐,你算什么东西!有的说要把“陶”读重音,表现铁罐对陶罐的轻蔑,也就突出铁罐傲慢。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有理,按你们各自的想法去读吧。这样揣摩比较,教师的适时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的喜悦,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朗读指导事半而功倍。
赞可夫说:“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样教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贵在寻找最佳突破口,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学生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去体验。读出文章的意、形、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