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么才能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下一些功夫。
【关键词】写作兴趣;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仿写范文;有感而发;评改结合;交流作品
中图分类号:H193.6
现在很多语文教师为作文教学感到头疼,很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喊头痛。我认为,要使作文变难为易,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原动力。学生对写作有兴趣了,有信心了,他们也就乐于书面表达与交流,学习写作就有了持续性的动力。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引导学生在参与生活中学作文,在审视自己的生活中写作文,在品味自己的生活感悟中写作文,这样教学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重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组织学生郊游,观看展览,去街道做好事,绿化植树,卫生大扫除,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参加学校体育竞赛、歌咏比赛等。我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图书室,让学生自由地大量读写。在班里办手抄小报,语文课向课外延伸。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养料。我还注意营造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自主地搜集素材,记录体验,写感想、心得。这些有益的活动拓宽了学生写作的渠道,激发了写作热情,使学生的写作才华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作文一律从学生经历的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事件中选题,这样,学生由“怕写”到“爱写”,由“瞎编乱造”到“真情流露”。
二、积累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这方面,我改进了自己的常规教学模式,将每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美文赏析”。采取多样的形式,可让学生自由阅读作文类书籍,并在自己心爱的日记本上记下文章里自认为很优美的词句、动人的事例或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作文时仿写的参考,并定期检查,公开评讲谁记得好、进步快。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读书、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有时候某个同学读到一篇十分精彩的文章,便忍不住跑到讲台前念给全班听,与同学共同分享,还有的同学找别人借作文书,更有甚者,专门利用周末到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作文书籍,然后在班内互相交换,共同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素材也逐渐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潜移默化中也学到了很多写作知识和技法,在实际写作中,不仅内容变得充实起来,而且也能运用很多灵活的表现手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写作的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过程。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向课外,学会观察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学会接触课外生活,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学会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平时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却指望着“拔苗助长”,一蹴而就,那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时间稍长,学生对写作便失去了兴趣,甚至一写作文就头痛。
三、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体会各种写作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四、鼓励学生有感而发、有情而抒
如果学生有了“一吐为快”的冲动,老师就要及时地鼓励他们勤动手,随时写作抒发情感,使之有感而发、有情而抒。写日记是锻炼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以便为写作积累素材。
对学生写日记,我一般不做框框条条的要求。放开手脚,告诉学生什么都可以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也可以写一两个片段,甚至一两句话。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设想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写,几百个字也可以写,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縮短。总之是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我正是实施了叶老的设想,让学生有了说话的自由,写作热情才能高涨。于是,学生在日记里流露的是真情,表达的是心声,他们在用日记来歌唱,来批评,来喊叫,来泄愤……,他们写母亲的辛劳,父亲的陋习,老师的专横和慈爱,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涩,还有对某现象的困惑或思考……日记成了他们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渐渐地,他们发现,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写,一天不写他们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那么,写作的兴趣就充分调动起来了。
五、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六、交流展示作品,增强写作兴趣
当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如果得不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兴趣就会慢慢地消退。为了稳定、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写作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在班上开辟了一个“习作园地”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如手抄报、读书笔记、读后感、写人记事等文章。展示的形式有两种:一种只要是个人满意的作品随时都允许上“习作园地”,没有时间限制;另一种是将小组评议后认可的作品给予展示。在这些评比中,均不限制名额,只要合乎要求都会榜上有名。通过评优活动,使全体同学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激励,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断增强自己的写作兴趣。
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感到头痛,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美文佳作,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能。
【关键词】写作兴趣;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仿写范文;有感而发;评改结合;交流作品
中图分类号:H193.6
现在很多语文教师为作文教学感到头疼,很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喊头痛。我认为,要使作文变难为易,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原动力。学生对写作有兴趣了,有信心了,他们也就乐于书面表达与交流,学习写作就有了持续性的动力。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引导学生在参与生活中学作文,在审视自己的生活中写作文,在品味自己的生活感悟中写作文,这样教学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重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组织学生郊游,观看展览,去街道做好事,绿化植树,卫生大扫除,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参加学校体育竞赛、歌咏比赛等。我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图书室,让学生自由地大量读写。在班里办手抄小报,语文课向课外延伸。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养料。我还注意营造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自主地搜集素材,记录体验,写感想、心得。这些有益的活动拓宽了学生写作的渠道,激发了写作热情,使学生的写作才华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作文一律从学生经历的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事件中选题,这样,学生由“怕写”到“爱写”,由“瞎编乱造”到“真情流露”。
二、积累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这方面,我改进了自己的常规教学模式,将每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美文赏析”。采取多样的形式,可让学生自由阅读作文类书籍,并在自己心爱的日记本上记下文章里自认为很优美的词句、动人的事例或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作文时仿写的参考,并定期检查,公开评讲谁记得好、进步快。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读书、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有时候某个同学读到一篇十分精彩的文章,便忍不住跑到讲台前念给全班听,与同学共同分享,还有的同学找别人借作文书,更有甚者,专门利用周末到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作文书籍,然后在班内互相交换,共同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素材也逐渐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潜移默化中也学到了很多写作知识和技法,在实际写作中,不仅内容变得充实起来,而且也能运用很多灵活的表现手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写作的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过程。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向课外,学会观察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学会接触课外生活,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学会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平时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却指望着“拔苗助长”,一蹴而就,那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时间稍长,学生对写作便失去了兴趣,甚至一写作文就头痛。
三、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体会各种写作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四、鼓励学生有感而发、有情而抒
如果学生有了“一吐为快”的冲动,老师就要及时地鼓励他们勤动手,随时写作抒发情感,使之有感而发、有情而抒。写日记是锻炼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以便为写作积累素材。
对学生写日记,我一般不做框框条条的要求。放开手脚,告诉学生什么都可以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也可以写一两个片段,甚至一两句话。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设想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写,几百个字也可以写,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縮短。总之是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我正是实施了叶老的设想,让学生有了说话的自由,写作热情才能高涨。于是,学生在日记里流露的是真情,表达的是心声,他们在用日记来歌唱,来批评,来喊叫,来泄愤……,他们写母亲的辛劳,父亲的陋习,老师的专横和慈爱,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涩,还有对某现象的困惑或思考……日记成了他们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渐渐地,他们发现,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写,一天不写他们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那么,写作的兴趣就充分调动起来了。
五、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六、交流展示作品,增强写作兴趣
当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如果得不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兴趣就会慢慢地消退。为了稳定、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写作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在班上开辟了一个“习作园地”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如手抄报、读书笔记、读后感、写人记事等文章。展示的形式有两种:一种只要是个人满意的作品随时都允许上“习作园地”,没有时间限制;另一种是将小组评议后认可的作品给予展示。在这些评比中,均不限制名额,只要合乎要求都会榜上有名。通过评优活动,使全体同学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激励,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断增强自己的写作兴趣。
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感到头痛,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美文佳作,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