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优良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根基与借鉴来源,从价值向度来分析传统优良家风家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视角。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旨向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在价值规范上极具相近性,在校正价值偏失上存在共同性。最后,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同价值导向,以马克思主义为价值指导,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体系等方面提出优良传统家风家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优良家风家教 价值向度
基金项目: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家风家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3175
中图分类号:G641
传统优良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优良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发展而积淀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的思想资源,然而,要实现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融合,价值融合是关键,而且这一融合也必将为其他层面的深度融合提供根本遵循。
(一)能够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引领作用
传统优良家风家教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传统文化浓缩的精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乃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具有文化的形态、文化的基本性能,本身就属于文化的范畴,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要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在精准把握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大前提下来搞清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使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的完美的融合。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理念、价值目标、价值主体及客体等方面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传统优良家风家教内涵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忧祖国、胸怀天下的大志,还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深笃之情,无不渗透出传统优良家风家教对中华儿女的影响力。自古以来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和源泉,反过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而且肩负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担子,是传承创新优良传统家风家教的重要途径,同时引领着传统优良家风家训的前进方向。
(二)有利于充分发挥传统家风家教在新时代的教育功能,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主要有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三种不同时期的文化虽然形成的背景及内容各不相同,但在教育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方面却殊途同归。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诚如习总书记所说:“不伦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科学分析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关系,能够助推传统家风家教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传统家风家教在新时代的育人功能,也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色和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不妄自菲薄。
二、优良传统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理路
(一)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旨向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立德树人”,说到底就是一项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伟大工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所说:“中国文化之内顷,主要从理想上创造人,完成人,要使人生符合于理想,有意义、有价值、有道德。这样的人,就必然要具有一个人格,中国人谓之德行。中国传统文化最看重这些有理想与德行的人。”毋庸置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道德文化,优良家风家教最为重视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评价,把对人的道德修养的完善视为教育的价值目标,而对知识的传授则相对缺少,虽然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教育的价值旨向上却不谋而合。
(二)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规范上具有相近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规范、政治观点以及心理品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传统优良家风家教恰好涵养丰富的文化内涵、崇高的道德品质、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价值追求,在爱国情怀、道德观念及理想信念等方面内涵丰富的价值规范。如“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等正气凛然、流传至今的伟大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典型的价值规范,是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规范相耦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人格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规范。以和为贵、仁爱亲邻是传统优良家风家教的核心价值规范。传统家风家训主张“家和万事兴”,这种“和为贵”的思想,不但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促成了中华民族天下大同的宽广民族胸怀。这种和谐的思想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新型人际关系方面提供了价值资源。
(三)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校正价值偏失方面具有共性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巨大變化,虽然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改善,但仍没有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相对于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及时有效校正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偏差,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实现价值旨向的有力保证。传统优良家风家教在对人的价值规范方面内涵有益的价值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内容,尤其注重个体成长的过程性、渐进性,科学提倡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等,这些与优良传统家风家教不约而同。将传统优良家风家教充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校正受教育者在价值观上的偏差。 三、优良家风家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路径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同价值引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它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工具性价值是在“教育人”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目的、积极主动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以此来塑造人的“思想”,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从而帮助和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无论什么性质的国家和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统治阶级利用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为经济、政治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例外,它始终引领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并决定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的浸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
(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价值导向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价值导向,这是传统优良家风家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过去很長一段时期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在政治教育,内容较为单一,而忽略了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的传统优良家风家教,甚至把二者完全割裂。事实上,就生产和生活方式而言,无论任何社会人类都具有高度的相通性,相应的,做为文化在本质上它们必然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因此,加强传统优良家风家教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层面的多维融合是实现传统家风家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和“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强有力的武器,因此在传统优良家风家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科学、最先进的理论,这就要求传统优良家风家教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唯有如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牢牢的被把握。而现实是社会上仍存在诸多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如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消极腐朽思想,严重背离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因此,我们在传承和发展传统优良家风家教时应明辨是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核心地位,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认识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流,看清本质,抵制各种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
首先,将传统优良家风家教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传统优良家风家教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积淀,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具有典型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也具有强大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因此将它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体系,有利于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日常话和生活化。其次,深入挖掘传统优良家风家教的思想教育价值,并对其内涵的人格塑造价值、思想教育价值、生活引领价值进行整合,使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和“流”的关系更加清晰。最后,树立教育新理念,增强传统优良家风家教的辐射功能。在营造传统优良家风家教学习和传播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肩负其职责,努力增强传统优良家风家教的传播力、影响力,厚植思想政治教育的土壤。
综上所述,从价值向度分析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探索传统优良家风家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路径,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钱 穆.中国文化丛谈[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张静(1979-),女,汉族,河南周口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优良家风家教 价值向度
基金项目: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家风家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3175
中图分类号:G641
传统优良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优良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发展而积淀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的思想资源,然而,要实现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融合,价值融合是关键,而且这一融合也必将为其他层面的深度融合提供根本遵循。
- 廓清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重要价值
(一)能够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引领作用
传统优良家风家教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传统文化浓缩的精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乃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具有文化的形态、文化的基本性能,本身就属于文化的范畴,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要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在精准把握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大前提下来搞清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使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的完美的融合。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理念、价值目标、价值主体及客体等方面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传统优良家风家教内涵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忧祖国、胸怀天下的大志,还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深笃之情,无不渗透出传统优良家风家教对中华儿女的影响力。自古以来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和源泉,反过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而且肩负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担子,是传承创新优良传统家风家教的重要途径,同时引领着传统优良家风家训的前进方向。
(二)有利于充分发挥传统家风家教在新时代的教育功能,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主要有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三种不同时期的文化虽然形成的背景及内容各不相同,但在教育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方面却殊途同归。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诚如习总书记所说:“不伦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科学分析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关系,能够助推传统家风家教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传统家风家教在新时代的育人功能,也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色和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不妄自菲薄。
二、优良传统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理路
(一)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旨向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立德树人”,说到底就是一项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伟大工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所说:“中国文化之内顷,主要从理想上创造人,完成人,要使人生符合于理想,有意义、有价值、有道德。这样的人,就必然要具有一个人格,中国人谓之德行。中国传统文化最看重这些有理想与德行的人。”毋庸置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道德文化,优良家风家教最为重视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评价,把对人的道德修养的完善视为教育的价值目标,而对知识的传授则相对缺少,虽然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教育的价值旨向上却不谋而合。
(二)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规范上具有相近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规范、政治观点以及心理品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传统优良家风家教恰好涵养丰富的文化内涵、崇高的道德品质、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价值追求,在爱国情怀、道德观念及理想信念等方面内涵丰富的价值规范。如“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等正气凛然、流传至今的伟大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典型的价值规范,是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规范相耦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人格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规范。以和为贵、仁爱亲邻是传统优良家风家教的核心价值规范。传统家风家训主张“家和万事兴”,这种“和为贵”的思想,不但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促成了中华民族天下大同的宽广民族胸怀。这种和谐的思想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新型人际关系方面提供了价值资源。
(三)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校正价值偏失方面具有共性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巨大變化,虽然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改善,但仍没有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相对于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及时有效校正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偏差,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实现价值旨向的有力保证。传统优良家风家教在对人的价值规范方面内涵有益的价值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内容,尤其注重个体成长的过程性、渐进性,科学提倡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等,这些与优良传统家风家教不约而同。将传统优良家风家教充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校正受教育者在价值观上的偏差。 三、优良家风家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路径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同价值引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它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工具性价值是在“教育人”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目的、积极主动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以此来塑造人的“思想”,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从而帮助和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无论什么性质的国家和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统治阶级利用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为经济、政治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例外,它始终引领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并决定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的浸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
(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价值导向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价值导向,这是传统优良家风家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过去很長一段时期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在政治教育,内容较为单一,而忽略了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的传统优良家风家教,甚至把二者完全割裂。事实上,就生产和生活方式而言,无论任何社会人类都具有高度的相通性,相应的,做为文化在本质上它们必然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因此,加强传统优良家风家教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层面的多维融合是实现传统家风家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和“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强有力的武器,因此在传统优良家风家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科学、最先进的理论,这就要求传统优良家风家教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唯有如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牢牢的被把握。而现实是社会上仍存在诸多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如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消极腐朽思想,严重背离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因此,我们在传承和发展传统优良家风家教时应明辨是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核心地位,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认识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流,看清本质,抵制各种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
-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体系。
首先,将传统优良家风家教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传统优良家风家教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积淀,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具有典型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也具有强大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因此将它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体系,有利于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日常话和生活化。其次,深入挖掘传统优良家风家教的思想教育价值,并对其内涵的人格塑造价值、思想教育价值、生活引领价值进行整合,使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和“流”的关系更加清晰。最后,树立教育新理念,增强传统优良家风家教的辐射功能。在营造传统优良家风家教学习和传播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肩负其职责,努力增强传统优良家风家教的传播力、影响力,厚植思想政治教育的土壤。
综上所述,从价值向度分析传统优良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探索传统优良家风家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路径,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钱 穆.中国文化丛谈[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张静(1979-),女,汉族,河南周口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