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积极稳妥推进和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狠抓落实”为原则,认真推广新课改的好经验、新做法,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抓实课堂教学,指导好课外阅读,构建和谐、平等、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基。以下是我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
2.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要善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①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②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③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3.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
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做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4.注重诵读
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做出量的规定和质的选择。
5.开展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二、关于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
1.写作教学
“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的过程,是一种把看清楚、想清楚的东西写清楚的能力。
(1)写作教学要加强计划性、避免随意性。要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有重点、有序列地设计训练内容,进行课内外相结合、片断作文和大作文相结合的写作训练。
(2)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以记叙熟悉和议论熟悉的生活对象为主,引导学生写自己所想写的内容,写真事,发真情,求真理。要指导学生融入生活,观察和思考生活,提高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3)加强写作方法指导,做到写作前具体指导、写作后及时点评。注重对学生的立意、构思、结构、表达、个性创新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分专题练习新课标要求习作的作文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批改办法并及时加以点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技能。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
(1)口语交际教学既要有专项训练,又要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中。为此,教学上我们要做到:一是依据课文编排内容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二是有计划的划出“说”的时间,定出“说”的任务,给出“说”的环境,订出“说”的标准。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口语交际(说)是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最根本的途径。教师要在语文学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众说纷纭”的语场,使学生克服思想、心理障碍,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多说、会说。
(2)口语交际训练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①开展课前3分钟说话活动。按学号顺序,每课一人,轮流进行,登台作即席讲话。要做到内容自由广泛,形式灵活多样;②进行课堂内叙述、说明等实践。可介绍课文、介绍自己,口头描述人和事;③结合课文中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的不同语言特点,开展故事会、诗朗诵、演剧、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一种浓厚的语言氛围中紧张活泼,快乐有趣地训练口头表达技能技巧。④课堂教学要创造机会给学生,让学生问问、读读、议议、辩辩;⑤提醒学生看电视节目时,要注意领略主持人优雅、自然、大方的仪态与精练、风趣、得体的语言并模仿其灵活、机智、高超的技巧。
三、关于综合性学习教学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语文“综合性”的寓意有两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综合性学习要有计划性。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学生明确任务,有组织、有章法地开展活动。
2.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新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矫正过于依赖课本和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
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具有生成性、多层性,不应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在不断生成中,从一定意义上讲,过程即目标。因此,不能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要发掘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改浪潮中,我们教师应积极探索,“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一、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
2.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要善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①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②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③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3.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
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做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4.注重诵读
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做出量的规定和质的选择。
5.开展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二、关于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
1.写作教学
“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的过程,是一种把看清楚、想清楚的东西写清楚的能力。
(1)写作教学要加强计划性、避免随意性。要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有重点、有序列地设计训练内容,进行课内外相结合、片断作文和大作文相结合的写作训练。
(2)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以记叙熟悉和议论熟悉的生活对象为主,引导学生写自己所想写的内容,写真事,发真情,求真理。要指导学生融入生活,观察和思考生活,提高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3)加强写作方法指导,做到写作前具体指导、写作后及时点评。注重对学生的立意、构思、结构、表达、个性创新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分专题练习新课标要求习作的作文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批改办法并及时加以点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技能。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
(1)口语交际教学既要有专项训练,又要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中。为此,教学上我们要做到:一是依据课文编排内容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二是有计划的划出“说”的时间,定出“说”的任务,给出“说”的环境,订出“说”的标准。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口语交际(说)是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最根本的途径。教师要在语文学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众说纷纭”的语场,使学生克服思想、心理障碍,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多说、会说。
(2)口语交际训练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①开展课前3分钟说话活动。按学号顺序,每课一人,轮流进行,登台作即席讲话。要做到内容自由广泛,形式灵活多样;②进行课堂内叙述、说明等实践。可介绍课文、介绍自己,口头描述人和事;③结合课文中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的不同语言特点,开展故事会、诗朗诵、演剧、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一种浓厚的语言氛围中紧张活泼,快乐有趣地训练口头表达技能技巧。④课堂教学要创造机会给学生,让学生问问、读读、议议、辩辩;⑤提醒学生看电视节目时,要注意领略主持人优雅、自然、大方的仪态与精练、风趣、得体的语言并模仿其灵活、机智、高超的技巧。
三、关于综合性学习教学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语文“综合性”的寓意有两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综合性学习要有计划性。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学生明确任务,有组织、有章法地开展活动。
2.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新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矫正过于依赖课本和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
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具有生成性、多层性,不应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在不断生成中,从一定意义上讲,过程即目标。因此,不能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要发掘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改浪潮中,我们教师应积极探索,“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