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积极倡导智慧教育,在大力提倡学生个性张扬、尊重学生发表独特感受的大背景下,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情境中,课堂中必定会出现学生认知的偏差、观点的创意,这些都是教师不曾预设的,所以在它的背后更蕴涵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用灵敏的耳朵聆听,用敏锐的眼睛洞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言行并快速地做出判断,通过教师巧妙的点拨、睿智的启发、风趣的讲解,最大限度地发挥并创造性地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某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能力。即发挥智慧,让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偶然”成为能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教学资源,构建智慧型语文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因智慧而更精彩。
曾听过苏教版《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节课,这篇课文主要是说皮埃尔舍弃深爱的妻子搭救来往船上的人,表现皮埃尔的崇高、伟大。怎么达成这一目标?有这样的教学片段(T表示老师,S表示学生):
T:皮埃尔在危急的关头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S:放弃深爱的妻子,选择救船上的人。
T:再读课文,从哪里体会到皮埃尔深爱他的妻子?
S:心在抽搐;抱住克勒松……“亲爱的,原谅我……”“轻轻说着……”
T:可危险关头他为什么却放弃了深爱的妻子而救其他人?
S:那些人的生命比妻子更重要。
S:假如不告诉船上的人,生存的只有两个人,船上很多人要面临灭亡的灾难。
……
T:皮埃尔的精神多么崇高啊!把高尚的品质读出来。(学生朗读文中相关句子)
T:现在,你们看出皮埃尔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对于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我不置可否,但是听的时候我就想:能否智慧一点,用我们的慧眼去洞察文本?下面的片段是否独辟了一条目标达成的蹊径?
T:皮埃尔在危急的关头选择了什么?放弃了什么?
S:放弃深爱的妻子,选择救船上的人。
T(出示):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唯一知道海啸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消息。
T:朗读这段话,皮埃尔有没有责任通报这一消息?
S:有责任,因为他们知道海啸要来了。
S:有责任,因为他们如果不通报,船上的人都有危险。
S:有责任,而且如果他们不通报,良心上过不去。
S:有责任,过后其他人会追究他们的。
……
这样抓住是否“有责任”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争论过程中因学生的知识背景、个性特征、价值观、道德认知等不同,生成了多层次的课堂动态资源。这时,教师及时抓住这课堂动态资源引领学生,让学生感悟皮埃尔的内心。
以上这一片段,从预设与生存的角度看,一开始学生都会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皮埃尔,此时,我们教师就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借助文本,抓住争论中学生不同观点的这一资源,引领学生的价值观,体会皮埃尔非同一般人的选择,体会他的崇高;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看,抓住学生对“有无责任”这一话题的讨论,让学生在思辩争论中提升自己的道德观。作为一般人,不通报没错,因为这保住了做人的底线,别人也没有多少理由追究、指责,而且妻子已经处在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但皮埃尔恰恰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停留在道德底线上,而是舍深爱的妻子救别人,他的形象和一般平凡人就有了分水岭,他所表现出来的是伟人的举动,是神圣的行为,所以他认为有责任通报。这样通过读、争论、教师的智慧引领,让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让皮埃尔的形象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里,感悟他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的教学效果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通过感悟皮埃尔这一典型人物的崇高,引导以后的道德行为,当他们以后人生路上面临抉择的时候,在保住底线的基础上,他们就会思考作为崇高的人该怎么选择自己的行为。这样既借助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拓宽了教材的深度,拓展了教材的宽度。
“因智慧而精彩”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在有效的课堂互动中,在稍纵即逝的瞬间,我们教师要牢牢把握,发挥智慧,让“教育智慧”在每位教师身上绽放五彩的光芒,让我们的课堂因“教育智慧”而释放无穷的力量。
(责编杜华)
曾听过苏教版《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节课,这篇课文主要是说皮埃尔舍弃深爱的妻子搭救来往船上的人,表现皮埃尔的崇高、伟大。怎么达成这一目标?有这样的教学片段(T表示老师,S表示学生):
T:皮埃尔在危急的关头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S:放弃深爱的妻子,选择救船上的人。
T:再读课文,从哪里体会到皮埃尔深爱他的妻子?
S:心在抽搐;抱住克勒松……“亲爱的,原谅我……”“轻轻说着……”
T:可危险关头他为什么却放弃了深爱的妻子而救其他人?
S:那些人的生命比妻子更重要。
S:假如不告诉船上的人,生存的只有两个人,船上很多人要面临灭亡的灾难。
……
T:皮埃尔的精神多么崇高啊!把高尚的品质读出来。(学生朗读文中相关句子)
T:现在,你们看出皮埃尔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对于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我不置可否,但是听的时候我就想:能否智慧一点,用我们的慧眼去洞察文本?下面的片段是否独辟了一条目标达成的蹊径?
T:皮埃尔在危急的关头选择了什么?放弃了什么?
S:放弃深爱的妻子,选择救船上的人。
T(出示):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唯一知道海啸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消息。
T:朗读这段话,皮埃尔有没有责任通报这一消息?
S:有责任,因为他们知道海啸要来了。
S:有责任,因为他们如果不通报,船上的人都有危险。
S:有责任,而且如果他们不通报,良心上过不去。
S:有责任,过后其他人会追究他们的。
……
这样抓住是否“有责任”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争论过程中因学生的知识背景、个性特征、价值观、道德认知等不同,生成了多层次的课堂动态资源。这时,教师及时抓住这课堂动态资源引领学生,让学生感悟皮埃尔的内心。
以上这一片段,从预设与生存的角度看,一开始学生都会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皮埃尔,此时,我们教师就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借助文本,抓住争论中学生不同观点的这一资源,引领学生的价值观,体会皮埃尔非同一般人的选择,体会他的崇高;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看,抓住学生对“有无责任”这一话题的讨论,让学生在思辩争论中提升自己的道德观。作为一般人,不通报没错,因为这保住了做人的底线,别人也没有多少理由追究、指责,而且妻子已经处在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但皮埃尔恰恰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停留在道德底线上,而是舍深爱的妻子救别人,他的形象和一般平凡人就有了分水岭,他所表现出来的是伟人的举动,是神圣的行为,所以他认为有责任通报。这样通过读、争论、教师的智慧引领,让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让皮埃尔的形象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里,感悟他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的教学效果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通过感悟皮埃尔这一典型人物的崇高,引导以后的道德行为,当他们以后人生路上面临抉择的时候,在保住底线的基础上,他们就会思考作为崇高的人该怎么选择自己的行为。这样既借助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拓宽了教材的深度,拓展了教材的宽度。
“因智慧而精彩”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在有效的课堂互动中,在稍纵即逝的瞬间,我们教师要牢牢把握,发挥智慧,让“教育智慧”在每位教师身上绽放五彩的光芒,让我们的课堂因“教育智慧”而释放无穷的力量。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