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因材施教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描述
  今天,市级活动优质课在荣成一小学举行。课前15分钟,我到所教班级熟悉学生。当我脸含微笑跨入讲台的一瞬间,孩子们好奇地瞪大眼睛。我依然是一脸微笑,“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上一堂活动课,大家高兴吗?”“高兴!”教室里异口同声。“这节课,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一些活动,我要选拔一些优秀的小组长。谁觉得自己优秀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们面面相觑,好的同学的手在一伸一放,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又鼓舞着他们说:“你觉得自己行,老师就认为你行。快点举起你那自信的小手!”此时教室里只听一些同学在喊可能平日里表现不错的同学的名字。这时我发现在边缘的角落里,一个男孩的手举得特高。于是我快步走到他面前,“你真勇敢!这组的组长你来当。”我顺势指了他周围的一些学生为一组。这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哈哈大笑,有的直言不讳:“他也能当组长!”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明白了——这是一个被老师和同学“遗忘”的学生。我马上拍拍手示意同学们坐好,故做夸张地说:“同学们,今天是我教学以来最兴奋的一天,因为我发现了一个特别优秀的学生,他知道该如何在陌生的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我欣赏他,也相信他今天能带领他组成员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室里没有一点儿声音,有的甚至可能在为自己的不大胆而后悔。我瞟了瞟刚才受歧视的那位同学,他的小脸因激动而通红。
  在带学生进电教室的途中,那位小男孩特意跑到我面前,羞涩地问:“老师,课堂上能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我脱口而出:“当然能了。”接着我又不忘鼓励一句,“老师期待你精彩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他禁不住“哇噻”一声,喜形于色。
  课堂上,他那自信的小手举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在小组合作创设金点子的环节,他们小组的点子不但多,而且非常有创意。我的表扬语言毫不吝啬地一次次地涌向他们组,他自豪,他们组的成员也不由自主地把佩服的眼光投向组长。整堂课我们都陶醉在喜悦、快乐中。
  二、案例启示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本)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为无水之地,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只有对学生真诚的爱,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意图。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關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教师的关爱不仅仅表现在生活上,精神生活的关心更需要。
  那次优质课评选结束后,我内心深处做了深刻的反思:老师究竟该怎样做,才能贴近孩子的心灵?想法也许稚嫩,但发自肺腑:
  一是尊重、理解是前提。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他与教师、与其他同学的平等的地位。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态度,按学生的所作所为、思考、感受去了解学生。被他人理解,意味着受到他人的关注、与他人之间达到心灵沟通,对于个别习惯没养成和暂时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应正确引导,避免学生产生被遗弃感和自卑感。应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多关注。“肉体的创伤是看得见的,也是可以愈合的,而心理上的创伤是看不见的,留下的阴影是很难抹去的。”之所以要遵循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首先是因为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关心自己的荣辱,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其次,学生被老师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老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感受,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环境、氛围是必须。在学校中,由于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和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一些带有强制性的管教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这也不准,那也不准,使学生觉得生活不能越“雷池”半步,甚至有时学生会出现无力感,形成过分服从与依赖等不良心理品质,有时又可能形成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为特征。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要真诚的鼓励,委婉的批评,真心的微笑。我们的教育要以发展的观点、长远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来引导学生发展,通过营造民主、活泼的班级气氛,组织班级生活,开展集体活动,坚持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只要为学生创造相应的环境,那么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人材。
  如何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我们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新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要求我们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因材施教,对学生宽容一点,理解一点,平等一点,允许多样化存在一点。我们教师更应该以积极的行动来弥补我们这一环节的缺失,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校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教育部在修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提出“任务群”概念,鼓励教师将“整本书阅读”作为重要的任务群融入阅读教学中。但整本书阅读教学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如何激发阅读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深度阅讀,如何开展科学评价,等等,都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教学设计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一、 以专题研习法为统领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一本书走向多本书,建立
期刊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步骤,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师想要教授的新知识,跟上教师上课的进度,教师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将知识顺利地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的效率。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更是如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进入数学课堂,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预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怎样看待预习
期刊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營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  一、教师教态促进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情绪的外在表现,比
期刊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而英语教学中存在一大现象是:要背的东西很多,导致学生一段时间以后往往在心里上开始讨厌英语学习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有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那又怎样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认为,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课堂中“动”起来,使英语课堂活跃起来。  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
期刊
内容摘要:学生需要鼓励,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鼓励性评价 实施的必要性 鼓励性评价的运用 存在问题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笔者就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积极有效地使用鼓励性评价做了些尝试,以便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最终获得英语教学的成功。  《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
期刊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办法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操作。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多年来,我以自身的教学体验,结合同仁
期刊
英语语法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学好英语语法呢?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还需让他们学会适当的语法,因为必要的语法知识对听、说、读、写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实在所有人看来,只有先学英语语法才能说出成形的句子来,实际上发现,外国人学习英语当初,并没有很强调英语语法的学习,他们学习英语,多是在大量的交流中习得。如果说英语语法是我们学习英语的拐杖,最初我们不得不依赖它,然
期刊
众所周知: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的大趋势。对于小学数学来讲,共享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提升数学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校数学课程教学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学数学共享教研活动。  一、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  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无不崇尚读书,而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为祖国培育人才的重任,更需要多读书。如:教师读书心得交流、读书征文演讲比赛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注重学生探索活动,注重学生运用能力,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小学数学课堂更是精彩纷呈。  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践行数学精彩课堂上,教师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学现象。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
期刊
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英语教学在初中各学科教学中有其特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实物,引发兴趣  在初级阶段的语言训练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学习它们的名称,描绘它们的形状、颜色、性质、用途等,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因为这些实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特别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