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影视素材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7623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影视艺术诞生之日起,就相继有经典文学作品被搬上荧幕,也为我们语文老师上课提供了很多生动而鲜活的素材。一方面,优秀的影视作品使得学生兴趣大大提升,其传神的演绎、贴切的声影渲染,会带给学生迥异于文字的感受,带来强烈的新鲜感。另一方面,不得当、粗放的利用方式又会使得图像声音的感官刺激盖过文字咀嚼的思考,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因此,如何更高效、更合理地利用丰富的影视资源,从而更好地为课堂主题教学服务,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古典名著教学为例,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两种巧用影视学名著的教学策略。
  一、借用影视插曲,丰富人物形象,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不少经典的名著影视剧中有不少优美的影视插曲,这些插曲能推动剧情,丰富人物,对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对复杂的人物形象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全面,单单通过文字,很难吃透人物精神,难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时候影视歌曲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比如我在上《出师表》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尽忠汉室的原因。我向学生展示了老版《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插曲《卧龙吟》,这首歌曲宛如诸葛亮的内心独白,刻画了他感激知遇,为一诺而鞠躬尽瘁,待功成而归隐身退的心路历程。其歌词典雅古朴,曲调深沉悠远,有古韵遗风,现摘录如下: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蛰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抒怀襟;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合唱)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上这堂课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歌词与课文相对应的句子,然后再逐一分析蜀相诸葛亮的可贵品质。同时,演员的精彩演绎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演员通过神情、动作演绎出了知遇之恩、托孤之诺,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把这些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的词语的含义,通过影像传达给学生,使他们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再加上该曲采用古琴配乐,余韵无穷,歌声平静疏旷,唱出了诸葛亮从蛰伏等待到意欲振翅高飞的心绪变化,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相类似的歌曲还有《西游记》中的插曲《扫塔》,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这些歌曲都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理解原著内涵和人物性格而服务。只要我们善于挖掘,从众多的影视作品中挑选出精品片段,加以合理利用,把它们变成桥梁,就能帮助学生顺利跨过和原著之间的时代鸿沟,帮助他们深刻地了解作品的主题内涵和人物思想。
  二、对比展示影视,逆向鉴赏文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当前,在讲解名著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通常都会结合已有的影视作品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然而,对于文学名著,尤其是小说,往往会被翻拍多遍,这时如何选择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原著的材料,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老师来说,虽然并不容易做出一个最好的选择,但是这时候,我们不妨大胆一试,将投票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来选择心仪的版本。最后,通过对比展示相关影视,让学生逆向鉴赏文章,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笔者在上《水浒传》当中《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的时候,正值新版《水浒传》首播,我和学生就哪一版本更好的问题起了分歧。于是我索性放开手,选取一节阅读课,将两个版本都分别展示出来。布置作业比较鉴赏并探讨原因。第二天的课上我先展示比较的角度和方向,比如演员的表演对人物性格的展示,比如环境布景是否合理有效等。经过我的示范,学生们纷纷找准角度,对其进行鉴赏。我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时刻提醒他们注意紧扣文本。这样,学生在讨论分析的时候有的放矢,整个讨论精彩纷呈。有的学生比较出了二者布景的差异,认为老版能够忠于原著,时间盛夏、地点松树林,场景高度还原,如同从书中平移到荧幕上。新版制作不够严谨,随处可见枯黄的野草,并且只有几棵柳树权且充当歇脚的树荫。看了之后让人“跳戏”。很难想象,两路人马在露天之下互相瞪视,吴用是如何实施计谋的。有的学生抓住主角杨志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新版只表现出了杨志粗暴蛮横的一面,人物性格比较“扁平化”。而旧版在忠于情节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细节表演,如杨志误会客商后遭受众人数落,杨志尴尬一笑,体现了他过于紧张,在众人面前丢失面子的情态,为接下来放松警惕作了铺垫。再如杨志得知中计后挣扎捡朴刀,辛酸之态展露无疑,同样为醒来后彻底心灰意冷、远遁江湖作了伏笔。这些细节使得杨志的性格更加饱满,也使得情节更具有合理性。
  通过这堂课的分析,我和学生明确,小说的环境要为整个故事情节服务,要合情合理,不能随意改动。人物的性格要与故事的发展相一致,要达到人物自己往下走的效果(杨志的失败一方面体现了吴用计策的高明,另一方面也与杨志本身的性格缺陷有关,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杰出的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往往都能够注重挖掘人物的多面性,写出人物独特的个性,这也是梁山一百零八将绝不雷同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品鉴影视呈现是否合理,来发现原文语言的精妙之处,逆向鉴赏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作为初中学生,教育心理学规律表明,他们通常处于自我意识的培养期。因此,这种对比鉴赏的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鉴别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对比鉴赏,也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因为,通常这些古典名著相关的影视作品,学生或多或少都看过,对于其中的不同描述方法也有自己的认识,并且不同学生的认识往往不同。这时,如果让学生各抒己见,就容易调动学生相互辩论的积极性,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科学的思想之魂,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延伸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探寻。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哲学意蕴]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体现辩证唯物主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辩证唯物论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以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可见,没有生活味的语文是死的语文,没有生活味的课堂是死的课堂。语文要走向生活,语文教师要将生活与语文紧密联系,这就要将语文教学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碰撞交流中产生对世界、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是任继禹先生,三年一以贯之,没有再换老师。他给了我太多的教益,令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任老师个头不高,面容清瘦,鼻梁上常挂着一副近视镜,上下身总穿着一袭中山装。他性格开朗,办事痛快,走起路来常如急事在身,健步如飞。  任老师讲课和别人不同。别的老师多是搬着现成的教学参考书,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写作特点,一项不漏地讲下去。他呢,另辟蹊径,总是紧扣文本
[摘 要:随着社会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新教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综合类学科的重要性日渐显现,而高中地理作为高中综合学科中的科目,是教改之后3 3拔尖提分的重点,而进行高中地理授课的授课老师对学科的教学与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更是重中之重。本文以高中地理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深入阐述作为一个任课老师应该如何去进行地理的学科教育,讨论了任课老师的授课策略,旨在为高中地理的任课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
细节是什么?细节是生活中的细小环节或情节。那么课堂细节是什么?课堂细节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富有教学价值的环节或情节,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词、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细小的教学环节、一次课堂思维训练等。细节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中的价值和意义,却举足轻重。课堂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  无效的细节会造成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有效的细节。关注细节,反思过去我们习惯的一
[摘 要:在现代小学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日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开展知识教育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所以适时地将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是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新方向。如此一来,小学数学也必然要渗透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小学数学应当在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能够一边学习数学知识
[摘 要:当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正在逐步模糊,促使新闻图片的传播本质发生了变化。新闻图片可增强新闻报道的视觉冲击力,帮助受众直观了解相关新闻事件。但新闻图片的病毒式传播与粗糙式传播及传受互换等特征越发突出,直接降低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因此,为改善当前传播生态环境,加强新闻图片互动传播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图片;互动传播;问题;优化
苏教版小语教材为了突破古诗的教学难点,机智地衍生出一种新型的课文形式——“文包诗”,即将一首古诗巧妙地融合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文中。一直以来,设计此类课型的教学,我们都习惯于将教学重点、文本理解的重心落在古诗上,只为尽早觅得借文学诗的捷径。“文包诗”的形式,为古诗教学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在教学《母亲的恩情》过程中,我感受到:古诗虽是“文包诗”的教学重点,但它不是课文的全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文
黄厚江老师认为:“语文素养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紧密相关。”教师要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独立思考,拓展其思维和认识的广度、高度和深度”。课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取得最大效益,主要看学生在这节课上思维活动的品质如何。传统课堂以师生问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固然有它的好处,也有许多不足。比如形式单一、无明显的思维训练的层次感和渐进性,教师预设多、课堂生成少,缺乏生生之间的对话等。如
不知从何时起,“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在义务教育初中学段刮起了旋风,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近日,我们走访了几所全国课改名校的语文课堂,这些课堂的主要特点在于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出发点。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的统一管理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