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察能力是幼儿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但是仅仅采用直接观察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幼儿的观察水平。因此需要将科学探究与观察相互结合,制定有效的观察策略,通过自主科学探究的方式,提升幼儿的实际观察能力,最终达到对幼儿展开有效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观察能力;科学探究
目前在培養幼儿观察能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培养方式不科学会以及幼儿自主性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升幼儿观察能力培养的科学性和探究性。幼儿会在此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对事物展开全面深入的观察,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最终达到对幼儿全面培养的目的。
1.幼儿观察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幼儿观察能力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第一,幼儿自主观察时间较短,在实际幼儿观察能力培养中,教师占据着其中的主导位置,通常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规定一个观察范围,再让幼儿进行自主观察,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幼儿的观察力。第二,幼儿观察能力方法不够科学,许多幼儿并不知道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在幼儿时期,思维发展处于直觉发展阶段,多数都是通过手触摸实现观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给予其相应的指导,让幼儿掌握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第三,观察结果表述不清楚。在实际科学探究观察中,幼儿经常只观察到表面的现象,无法对事物展开深入全面的观察研究,加上观察不具有顺序性,观察点很混乱,经常出现观察不全面的情况,因此在分享自己观察结果的过程中,幼儿无法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清晰有序的表示出来,影响最终的观察结果。
2.幼儿观察和科学探究的融合措施
2.1引导幼儿进行自主观察
我国在《儿童发展指南》中明确规定,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幼儿有意识的观察身边事物,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观察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展开自主观察。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不足,因此教师在幼儿观察能力培养中需要为其提供观察材料,让幼儿发现不同材料的特点。例如,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盒子、瓶子以及玩具等,让幼儿通过观察的方式说出每项事物的特点,给予幼儿充分的发展空间。多数幼儿会从材料的大小、形状以及长短入手,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在此过程中,如果大盒子仅仅装小玩具,会出现许多空余空间,浪费盒子的使用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大的玩具放在大盒子中,将小玩具放在小盒子中[1]。
2.2使用正确科学的观察方式
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幼儿多数采用的思维方式为直觉行为思维,这就需要幼儿与观察对象充分互动,边互动边观察。因此教师需要保证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一,投放观察材料的特性要明显,利用特征充分吸引幼儿的观察兴趣。第二,材料需要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幼儿在观察中能够实现持续深入的观察。第三,材料的操作性较强,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从中获得相应的成就感,激发出幼儿的观察兴趣。例如,幼儿在进行打包游戏的过程中,打包盒子需要与打包物品相互吻合,针对这一问题,多数幼儿通过比较物体与盒子大小的方式进行,但是打包还需要考虑物体的高度,这就需要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动手实践,确定物体是否能够完全放入到自己选择的盒子中。另外,如果幼儿选择的打包物品可以变化形状,例如折叠等,教师需要机给予幼儿引导,使其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物体的可变性,通过表面对物体展开探索[2]。
2.3支持幼儿深入探究问题
幼儿在探究物体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盲目探究的情况,不知道从哪开始观察,作为教师则需要对幼儿展开引导,由浅入深,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不规则的玩具,让幼儿选择一个盒子包装它。由于玩具是不规则的,因此在包装过程中会出现凸起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怎么放才能让物体全部在盒子内部,幼儿在听完教师的提示之后,将玩具放置的方向进行调换,最终找到完全能够放进盒子的位置。在完成这一任务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两个玩具,让他把两个玩具共同放在盒子中,通过上一次任务经验的总结,幼儿能够通过变换位置的方式,将两个玩具放置在盒子中,对盒子内部的空间展开充分利用。这两个任务通过难度递进的方式,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促进暂幼儿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良好的观察能力能够提升幼儿的协调能力以及主动探究能力,并促进幼儿展开科学探究,因此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与科学探究相互结合,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观察机会和观察平台,使其养成自主观察习惯,使用正确科学的观察方式深入研究问题。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将观察能力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郑凯元. 科学探究活动中中班幼儿语言描述行为的支持性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张维倩. 幼儿教师鹰架支持策略及其对幼儿科学探究之影响分析研究[A].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07:2.
关键词:幼儿:观察能力;科学探究
目前在培養幼儿观察能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培养方式不科学会以及幼儿自主性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升幼儿观察能力培养的科学性和探究性。幼儿会在此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对事物展开全面深入的观察,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最终达到对幼儿全面培养的目的。
1.幼儿观察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幼儿观察能力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第一,幼儿自主观察时间较短,在实际幼儿观察能力培养中,教师占据着其中的主导位置,通常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规定一个观察范围,再让幼儿进行自主观察,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幼儿的观察力。第二,幼儿观察能力方法不够科学,许多幼儿并不知道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在幼儿时期,思维发展处于直觉发展阶段,多数都是通过手触摸实现观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给予其相应的指导,让幼儿掌握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第三,观察结果表述不清楚。在实际科学探究观察中,幼儿经常只观察到表面的现象,无法对事物展开深入全面的观察研究,加上观察不具有顺序性,观察点很混乱,经常出现观察不全面的情况,因此在分享自己观察结果的过程中,幼儿无法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清晰有序的表示出来,影响最终的观察结果。
2.幼儿观察和科学探究的融合措施
2.1引导幼儿进行自主观察
我国在《儿童发展指南》中明确规定,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幼儿有意识的观察身边事物,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观察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展开自主观察。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不足,因此教师在幼儿观察能力培养中需要为其提供观察材料,让幼儿发现不同材料的特点。例如,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盒子、瓶子以及玩具等,让幼儿通过观察的方式说出每项事物的特点,给予幼儿充分的发展空间。多数幼儿会从材料的大小、形状以及长短入手,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在此过程中,如果大盒子仅仅装小玩具,会出现许多空余空间,浪费盒子的使用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大的玩具放在大盒子中,将小玩具放在小盒子中[1]。
2.2使用正确科学的观察方式
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幼儿多数采用的思维方式为直觉行为思维,这就需要幼儿与观察对象充分互动,边互动边观察。因此教师需要保证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一,投放观察材料的特性要明显,利用特征充分吸引幼儿的观察兴趣。第二,材料需要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幼儿在观察中能够实现持续深入的观察。第三,材料的操作性较强,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从中获得相应的成就感,激发出幼儿的观察兴趣。例如,幼儿在进行打包游戏的过程中,打包盒子需要与打包物品相互吻合,针对这一问题,多数幼儿通过比较物体与盒子大小的方式进行,但是打包还需要考虑物体的高度,这就需要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动手实践,确定物体是否能够完全放入到自己选择的盒子中。另外,如果幼儿选择的打包物品可以变化形状,例如折叠等,教师需要机给予幼儿引导,使其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物体的可变性,通过表面对物体展开探索[2]。
2.3支持幼儿深入探究问题
幼儿在探究物体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盲目探究的情况,不知道从哪开始观察,作为教师则需要对幼儿展开引导,由浅入深,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不规则的玩具,让幼儿选择一个盒子包装它。由于玩具是不规则的,因此在包装过程中会出现凸起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怎么放才能让物体全部在盒子内部,幼儿在听完教师的提示之后,将玩具放置的方向进行调换,最终找到完全能够放进盒子的位置。在完成这一任务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两个玩具,让他把两个玩具共同放在盒子中,通过上一次任务经验的总结,幼儿能够通过变换位置的方式,将两个玩具放置在盒子中,对盒子内部的空间展开充分利用。这两个任务通过难度递进的方式,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促进暂幼儿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良好的观察能力能够提升幼儿的协调能力以及主动探究能力,并促进幼儿展开科学探究,因此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与科学探究相互结合,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观察机会和观察平台,使其养成自主观察习惯,使用正确科学的观察方式深入研究问题。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将观察能力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郑凯元. 科学探究活动中中班幼儿语言描述行为的支持性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张维倩. 幼儿教师鹰架支持策略及其对幼儿科学探究之影响分析研究[A].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