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建交为何拖了40多年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ua230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以色列从1950年6月就开始了建交谈判,而直到1992年1月才建立了外交关系,中间相隔近42年。两国建交被拖延了40多年,个中缘由究竟何在?
  
  中以两国就建交问题的谈判,被拖延达40多年,这一现象在国际关系史上虽非绝无仅有,但恐怕也是十分罕见的。
  
  美国的压力使以色列失去与中国建交的机会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并因其文化具有许多接近甚至相同的地方,在感情上紧密相连。自古以来,许多犹太人在中国安居乐业,有的还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做过官。两个民族一向相安无事,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犹太人在世界上备受欺凌、特别是惨遭纳粹疯狂屠杀的时候,逃亡到中国的犹太难民却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善待和热情帮助。与此同时,他们也为当时中国的科技、文化和经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这种历史、文化和感情的纽带,是中以发展关系的一股强大动力。
  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成立时,包括新华社和《冀中导报》等中国共产党的通讯社和报纸在内的中国舆论界普遍表示欢迎。同样,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以色列也表示热烈欢迎,并于1950年1月9日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东地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对此,周恩来总理复电表示感谢。鉴于以色列与中国前国民党政权没有关系,因此中以之间不存在任何影响两国建立邦交的双边问题。于是,1950年6月,两国在莫斯科开始举行建交谈判。同年9月,以色列代表在联合国投票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所有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另一方面,在中国政府的安排下,数千名犹太人离开中国移居以色列。
  


  本来,双边关系不断升温,两国不久就会建交的前景十分看好。但朝鲜战争的爆发,使这一切发生了逆转。1951年2月,美国策动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指责中国“侵略”的决议。在美国的压力下,追随美国的以色列政府停止了与中国就建交问题进行的接触和谈判。这样,中以两国就失去了建立外交关系的一次良机,其根源在于美国敌视中国,直接责任当然在屈服于美国压力的以色列政府。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关系趋向缓和。1954年,中英建交。接着,中美之间开始了大使级会谈。中国与西方关系的逐步改善给中以建交带来了新的机会。1953年12月,中国驻缅甸大使姚仲明与以色列驻缅甸大使戴维·哈科亨开始就建交问题进行接触。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在中国大使馆举行的招待会上会见了哈科亨,并邀请他访问中国。1955年1月30日至2月24日,哈科亨率以色列贸易代表团访华。期间,他和随团的以色列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曾与当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和亚非司司长黄华讨论了建交问题,甚至谈到未来以色列驻华大使馆的馆址和如何处理上海犹太人的财产问题。然而,在美国方面的压力下,以色列一些政界要人对以中建交持消极态度,他们认为美国的压力不可忽视,担心这会影响以美关系。在阻止中以建交问题上,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阿巴·埃班等人起了重要作用。在此情况下,哈科亨虽与中方讨论了两国建交问题,但仍按照以色列政府的指示,将重点放在讨论两国贸易问题上,对建交未作任何具体承诺,只是邀请中国方面也派一个代表团回访以色列,以进一步商讨有关事宜。这样,中以建交谈判再遭挫折。
  
  万隆会议后中国对中东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鉴于万隆会议召开在即,中国方面也不愿在万隆会议前夕加快与以方建交谈判的步伐,故对以方发出的访以邀请未作具体答复。结果,万隆会议公报明确表示“支持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权利”,从而使以色列在亚非世界陷入了孤立境地。以色列一看着了慌,于4月29日匆忙通知中国方面,表示它“决定在近期内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7月,以色列驻苏联大使又以私人身份访华,企图游说中方与以色列建交,但中国方面则回避与以方讨论在近期内建交问题。
  万隆会议后,中国政府决定对其中东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将重点转移到发展与阿拉伯的关系这一方面来,于是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迅速发展。从1956年5月到9月,中国先后与埃及、叙利亚和也门建立了外交关系。不过,直到此时,中国仍未放弃发展中以关系的愿望。周恩来总理当时表示,我们不应与一方建立友好关系而排斥另一方。
  使中国从根本上改变对以色列立场的事件是1956年10月爆发的苏伊士运河危机。鉴于以色列对这场危机的立场,中国谴责以色列是“帝国主义在近东侵略政策的工具”。从此,中以关系进入了20年漫长的冻结时期。
  在这一时期,一方面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关系逐渐解冻、发展,以色列也不像以前那样完全追随美国,另一方面则是阿以之间冲突不断,1967年和1973年的两次中东战争更使相互关系日益恶化,而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在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方面的关系则在不断发展和加强。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以色列一再主动表示要与中国发展关系,但中国从反对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政策”和支持阿拉伯正义事业的原则立场出发,对以色列的示好则不予理睬。然而,以色列为与中国早日建立外交关系,不但做到了骂不还口,还始终坚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坚持不与台湾当局发生政治、官方关系,坚持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所以,尽管在中以关系完全冻结的情况下,两国就双边关系本身而言,并没有出现什么严重的问题。
  


  
  中以关系逐渐恢复经历了十四年
  
  鉴于1955年4月以来以色列对同中国建交再没有发生过动摇,故中以建交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实际上始终掌握在中国手里。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与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关系都逐步得到了恢复、改善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埃及与以色列达成了和解,阿以关系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这些都为中以关系的逐渐解冻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以色列与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严重对立依然存在,中国的立场依然是继续支持阿拉伯正义事业,同时中国考虑到众多阿拉伯国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内及在台湾等问题上对中国的政治、外交支持以及中国与广大阿拉伯国家富有成效的经贸合作(如当时中阿年贸易额已达到十几亿美元,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劳务人员已有数万之众),中国不希望因发展对以关系而失去阿拉伯世界。因此,在中阿关系牵制中以关系的情况下,中国调整对以政策只能是逐步“微调”,与以色列改善和发展关系也只能小步走,而每走一步都要将阿拉伯一大片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1977年以来,中国开始调整对以政策,以逐步恢复与以关系。中国调整对以政策主要表现在一是为中以关系解冻作舆论准备。在这一段时期,谴责“犹太复国主义”和“以色列侵略扩张政策”的提法从中国的报刊上逐渐消失了,而代之以向以色列及中东问题有关各方逐步发出中国调整对以关系及中东政策的信息。二是与以色列发展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民间交流与合作。三是与以方的官方接触逐步开展并逐步升级。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1989年8月中国国际旅行总社驻特拉维夫办事处成立。次年6月,以色列科学和人文学院驻北京联络处成立。这标志着两国关系不但已经恢复,而且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1991年3月,以色列外交部总司长摩哈夫秘密访华,同中方商谈提高上述两个处的职能问题。同年5月,中国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司长王昌义秘密访以,双方商定将两处提高到半官方地位。
  
  中东和会的召开使中以建交水到渠成
  
  1991年10月30日,中东和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为中以加速建交进程提供了大好契机,使两国实现建交终于水到渠成。
  1991年11月,中国驻中东地区有关国家的使节在中国驻约旦大使馆举行了一次形势分析片会,我与外交部西亚北非司中东处处长随司长王昌义赴约旦首都安曼出席了这次重要会议。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与以色列建交的条件已经成熟,时机已经到来,应立即着手与以色列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于1991年12月访问了以色列,就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问题同以方进行了商谈,并达成协议草案。接着以色列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戴维·利维于1992年1月访华,于1月24日与中方正式签署建交联合公报,两国终于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从而揭开了中以两国及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
其他文献
多年来,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每年办理的贪污贿赂大要案在本省案件中的比例达85%以上,位居全国最高。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中是一个品牌式的执法机关,不仅办案质量高,其干部的违法乱纪现象连续5年低于全国检察机关平均案发数。  这一切,都和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学康、原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麦崇楷等贪官绳之以法,还因为独创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检察制度。  这位国内首批任命的二级大检察官,是一位性格谦
期刊
胡锦涛同志发出向方永刚学习的号召,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这不仅是对方永刚一个在党的思想理论战线上作出重大贡献的理论工作者的关心,而且表达了党中央对党的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建设一支宏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殷切期望。我与方永刚早就相识,并与他几度合作,对胡锦涛同志的号召更倍感亲切。    与方永刚合作,我感受到他做人的高尚    2001年,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筹划编写一套
期刊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本土文化之集大成者。对于道教文化,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曾说:“中国文化的根砥是道教”。世界著名学者李约瑟先生认为:“对中国古代科技贡献最大的是道教”。它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科技、文学与民俗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同样具有极高价值和重要意义。至今,道教中“道法自然”、“万物为师”、“和谐相处”等思想在国家复兴的进程中仍在发挥积极而重要
期刊
眼前的这位雍容慈祥的长者曾在中国杂技界创造了许多“异想天开”,自1964年参加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至今,已连续8届走进人民大会堂的神圣殿堂。    老代表见证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40多年岁月更迭,夏菊花这位多次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老代表掰着指头如数家珍:先后参加了7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6位国家主席、5位国务院总理的选举,多次代表人民投下庄严的一票。看到国家的不断发展、进步,民主进程的
期刊
他早年留学东洋,创造性地解决世界性的污水处理难题,成为日本举足轻重的环保专家如今,他时常奔走于中日之间,将日本的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引进中国。身为海外学子,他始终未忘的是:如何为祖国的发展做得更多?    解决世界性难题的中国留学生    在广西大学土壤化学专业读书时,江鹰的成绩就是全系第一名。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边工作边准备继续出国深造。1988年,他如愿得到东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远赴
期刊
张闾蘅是婉约的,更是率真的,她的身上集中了女性知性的柔美和忘我的坦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个人事业成长的同时,她更不惜将大把时间用来为祖国的发展献计献策,似乎在为她那一直思归未归的伯父弥补些什么。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记者前往她下榻的饭店拜访,聆听她谈及大伯张学良夫妇的幽禁往事。    李宗仁代任总统,立即安排与中共和谈,并发表了八项主张,其中有“释放政治犯”,提出恢复张、杨自由。此时,国,共两党已
期刊
冬日午后,刘建中的办公室因为有电影而显得格外温暖,环顾四周:海报、挂历、奖杯……到处是关于电影的痕迹。“我这一辈子,被电影套牢了。”刘建中话语中透着一种满足。    故事之一:到新影厂当厂长      1992年,时任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的刘建中受命出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新影厂”)厂长。而从调令下发,到刘建中走马上任,却带着几分电影情节的传奇。  1990年全国电影创作会议
期刊
徐特立是我国近代精神文明的伟大师表。他用他一生的行动撰写了“身教”这本没有字的教科书。    “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传统之一;身教是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主要方式之一;身教是徐特立师表风范的标志。在我国近代教育家中,许多人都曾提倡身教,然而公然著文声称自己是“身教主义者”,徐特立堪称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位。    “破产读书”自成才    徐特立家贫,早年丧母,只读了三年
期刊
1987年,侯宗宾调任陕西任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共和国历史上是政治风云变幻的多事之秋,国际政治大气候和国内形势均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时候主政一省的工作,侯宗宾肩上的责任可谓异常沉重。    咬定科技兴陕不放松    农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民、农村、农业的全面发展要看科技,科学技术是“三农”发展的强大翅膀。侯宗宾在陕西省任省长期间,无
期刊
如果说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那么刚刚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振声院士称得上“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南袁北李”,一个研究水稻,一个研究小麦,都用数十年的心血和智慧培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他们让广大农民受益,让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受益……    多次粮食“危机”中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    1985年至1987年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了徘徊,与1984年相比,3年累计减产487.5亿公斤,而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