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上个世纪初,生涯教育就萌芽于美国,并取得很大的发展。生涯规划课程作为生涯教育的载体,也受到颇大的关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国外生涯教育理论的影响以及我国对生涯教育的需要,国内研究者也开始关注生涯规划课程研究领域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尚存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十二五”规划启动初期,有必要对已有的生涯规划课程研究进行一定的梳理,为未来生涯规划课程的发展指引方向。
关于生涯课程的含义,已有研究几乎没有对其进行探讨,唯一可见的定义为“指通过正规教学的形式,由生涯教育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生涯知识,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该定义指出了生涯课程的实施形式、主体、任务和目的,但有失偏颇,生涯课程不应仅限于学生,应面向所有接受生涯教育的人,包括学校实施课程以及校外机构所实施课程;其任务也不应仅仅是传授生涯知识,还应包括受教育者态度、技能的培养。
纵观国内外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的设计发现,国外的生涯规划课程内容涵盖面更为广,涉及学生整体生涯的各个方面,而我国则较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随着我国生涯教育的发展,课程内容的研究应逐步完善。
一、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研究
1. 中国大陆部分
在课程实施方面,我国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如有人认为,生涯规划课程可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实施: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法。而又有人认为,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方式应该多元化,除了班级教学外,为学生提供生涯咨询、自我评量、生涯信息、探索活动、工作经验、生涯规划活动、心理教育活动的机会也尤为重要。而在高等教育阶段的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中,还强调引进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情景模拟、素质拓展等方法。
2. 海外部分
在课程的实施方式方面,日本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一样的安排,如在小学阶段,日本通过基础科目学习、各类特别活动、社会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涯能力;在高中阶段,则通过讲座、研修旅行、对志愿大学进行实地考察、与大学生座谈的方式实施生涯教育。美国学者凯卡(Kerka)提出,生涯规划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包括综合课程、社区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计算机教学以及夏令营、职业日、协会活动、电子档案、高中或大学实地考察等。
国内外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方式提倡多元化,倡导理论实践的相结合,我国在这一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我国的生涯规划课程多由各所学校独立实施,缺乏横向纵向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其次,我国多强调学校对课程实施的绝对主体作用,缺乏学校与社会的合作。而校际合作——尤其是纵向的校际合作、以及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对拓展学生的生涯规划知识、发展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未来我国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研究应注重往这一方向发展。
二、生涯规划课程评价的研究
1. 中国大陆部分
在课程的评价方面,有人主张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具体的策略可包括1. 学习反思,即让学生写课后反思和课程反思,从中反映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过程性反馈以及进一步学习的需求;2. 教学反思,即教师及时做好日常教学反思,总结每次课的成功与不足,寻找对策加以完善;3. 学生评教,即针对授课通俗程度、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能力养成、作业练习、互动讨论等多个维度逐项评议;4. 跟踪研究,即对高职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情况长期进行跟踪研究,或对做过和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两类高职生的职业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也有人认为可以将该课程的考核分成三个部分:1. 平时成绩占20%,主要以考勤和课堂活动参与度和表现为依据。2. 教学实践活动(提交作业)占40%,主要以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提交的作业质量为考核依据。3.职业生涯方案设计占40%。
2. 海外部分
目前对国外生涯规划课程评价方式的介绍并不多。日本使用“学生自我学习成果档案”和“学生自我评价卡片”等方法对生涯规划课程进行评价。台湾也主张以学习档案/生涯档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两个部分:1.个人作业部分——以各单元主题习作与生涯访谈报告为主。2. 小组作业部分——以课外任务分配及课堂中表达、分享之参与程度为主。
生涯规划课程评价的研究是生涯规划课程研究领域较为薄弱的部分,已有研究就此探讨较少,成果也不多。在已有的研究中,讨论的较多的是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以及课程的本身的评价讨论较少。所以,我国生涯规划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生涯规划课程研究趋势与展望
基于本土的需要和国外生涯理论的影响和推动,在教育学者的努力下,我国的生涯规划课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生涯规划课程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本文认为,未来生涯规划课程研究应该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1. 完善理论体系
我国的生涯规划课程研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首先,在内涵方面,对生涯一词的理解还稍显狭隘,只关注个体的职业生涯,对职业生涯以外的个人生活领域的关注不够。其次,在研究内容方面,课程目标的研究,多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较忽略学生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总体上,课程评价方面的研究显得薄弱,探究不多;再次,我国的生涯规划课程理论研究缺少本土情怀,深深打上西方生涯规划课程理论的烙印。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固然对推动本国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味引进,则容易失去“本我”。如何在借鉴他国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本土的实际需要,生长出适合本国的生涯规划课程理念,是我们所要追寻的。
2. 拓宽研究领域
从文献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生涯规划课程研究的焦点几乎全部集中在高等教育階段,中职与高中教育稍有涉及,高中以下生涯规划课程研究仍然空白。而事实上,人的生涯从一出生就开始了,生涯规划也理应尽早开始。未来研究应将目光转向基础教育以及高中教育阶段,注重小学、中学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发,完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推动生涯教育的发展。
3. 倡导实证情怀
我国生涯规划课程研究方法单一,多采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少之又少。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大多是泛泛的理论探讨,很少关注实际需要,尤其是很少关注生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学生的需要。而教育,尤其是课程本该基于实际需要并服务于实际需要,这样的课程才有现实意义。所以,未来生涯教育、生涯规划课程研究,尤其是课程开发的研究,必须倡导实证精神,否则生涯规划课程的追求将难以实现,生涯教育也将无法实现其应有价值。
责任编辑 罗峰
关于生涯课程的含义,已有研究几乎没有对其进行探讨,唯一可见的定义为“指通过正规教学的形式,由生涯教育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生涯知识,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该定义指出了生涯课程的实施形式、主体、任务和目的,但有失偏颇,生涯课程不应仅限于学生,应面向所有接受生涯教育的人,包括学校实施课程以及校外机构所实施课程;其任务也不应仅仅是传授生涯知识,还应包括受教育者态度、技能的培养。
纵观国内外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的设计发现,国外的生涯规划课程内容涵盖面更为广,涉及学生整体生涯的各个方面,而我国则较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随着我国生涯教育的发展,课程内容的研究应逐步完善。
一、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研究
1. 中国大陆部分
在课程实施方面,我国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如有人认为,生涯规划课程可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实施: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法。而又有人认为,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方式应该多元化,除了班级教学外,为学生提供生涯咨询、自我评量、生涯信息、探索活动、工作经验、生涯规划活动、心理教育活动的机会也尤为重要。而在高等教育阶段的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中,还强调引进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情景模拟、素质拓展等方法。
2. 海外部分
在课程的实施方式方面,日本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一样的安排,如在小学阶段,日本通过基础科目学习、各类特别活动、社会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涯能力;在高中阶段,则通过讲座、研修旅行、对志愿大学进行实地考察、与大学生座谈的方式实施生涯教育。美国学者凯卡(Kerka)提出,生涯规划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包括综合课程、社区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计算机教学以及夏令营、职业日、协会活动、电子档案、高中或大学实地考察等。
国内外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方式提倡多元化,倡导理论实践的相结合,我国在这一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我国的生涯规划课程多由各所学校独立实施,缺乏横向纵向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其次,我国多强调学校对课程实施的绝对主体作用,缺乏学校与社会的合作。而校际合作——尤其是纵向的校际合作、以及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对拓展学生的生涯规划知识、发展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未来我国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研究应注重往这一方向发展。
二、生涯规划课程评价的研究
1. 中国大陆部分
在课程的评价方面,有人主张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具体的策略可包括1. 学习反思,即让学生写课后反思和课程反思,从中反映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过程性反馈以及进一步学习的需求;2. 教学反思,即教师及时做好日常教学反思,总结每次课的成功与不足,寻找对策加以完善;3. 学生评教,即针对授课通俗程度、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能力养成、作业练习、互动讨论等多个维度逐项评议;4. 跟踪研究,即对高职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情况长期进行跟踪研究,或对做过和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两类高职生的职业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也有人认为可以将该课程的考核分成三个部分:1. 平时成绩占20%,主要以考勤和课堂活动参与度和表现为依据。2. 教学实践活动(提交作业)占40%,主要以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提交的作业质量为考核依据。3.职业生涯方案设计占40%。
2. 海外部分
目前对国外生涯规划课程评价方式的介绍并不多。日本使用“学生自我学习成果档案”和“学生自我评价卡片”等方法对生涯规划课程进行评价。台湾也主张以学习档案/生涯档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两个部分:1.个人作业部分——以各单元主题习作与生涯访谈报告为主。2. 小组作业部分——以课外任务分配及课堂中表达、分享之参与程度为主。
生涯规划课程评价的研究是生涯规划课程研究领域较为薄弱的部分,已有研究就此探讨较少,成果也不多。在已有的研究中,讨论的较多的是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以及课程的本身的评价讨论较少。所以,我国生涯规划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生涯规划课程研究趋势与展望
基于本土的需要和国外生涯理论的影响和推动,在教育学者的努力下,我国的生涯规划课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生涯规划课程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本文认为,未来生涯规划课程研究应该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1. 完善理论体系
我国的生涯规划课程研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首先,在内涵方面,对生涯一词的理解还稍显狭隘,只关注个体的职业生涯,对职业生涯以外的个人生活领域的关注不够。其次,在研究内容方面,课程目标的研究,多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较忽略学生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总体上,课程评价方面的研究显得薄弱,探究不多;再次,我国的生涯规划课程理论研究缺少本土情怀,深深打上西方生涯规划课程理论的烙印。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固然对推动本国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味引进,则容易失去“本我”。如何在借鉴他国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本土的实际需要,生长出适合本国的生涯规划课程理念,是我们所要追寻的。
2. 拓宽研究领域
从文献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生涯规划课程研究的焦点几乎全部集中在高等教育階段,中职与高中教育稍有涉及,高中以下生涯规划课程研究仍然空白。而事实上,人的生涯从一出生就开始了,生涯规划也理应尽早开始。未来研究应将目光转向基础教育以及高中教育阶段,注重小学、中学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发,完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推动生涯教育的发展。
3. 倡导实证情怀
我国生涯规划课程研究方法单一,多采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少之又少。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大多是泛泛的理论探讨,很少关注实际需要,尤其是很少关注生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学生的需要。而教育,尤其是课程本该基于实际需要并服务于实际需要,这样的课程才有现实意义。所以,未来生涯教育、生涯规划课程研究,尤其是课程开发的研究,必须倡导实证精神,否则生涯规划课程的追求将难以实现,生涯教育也将无法实现其应有价值。
责任编辑 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