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0世纪初,中国变化快
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变化特快的地方。1900年还在举国上下狂热排外,逢洋必反,转眼,到了1903年,就开始举国上下嚷嚷着要按西方的要求改革了。充满了阿Q气息的总理衙门,就在这一年,变成了外务部。1904年,官制改革、军事改革和司法改革还没启动,朝野上下就开始谈立宪了。及到1905年上半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中国人的兴奋,大概仅次于日本人。在他们看来,日本这个黄种人的国度能够打败一个欧洲强国,全赖于他们的制度——人家立宪了。所以,中国要想翻身,唯一途径是学日本,也来个立宪。
二、大家都认为,中国要翻身,唯一的途径是学日本,也来个立宪!
这样的认识,不仅是报界的呼吁,也不光是趋新的知识界的共识,有实力的野士绅,比如张謇、汤寿潜;在朝的大臣,比如张之洞和袁世凯,甚至一些王公亲贵,溥伦、载泽,甚至当政的奕劻、铁良也做如是想。
这在某种程度上,得感谢严复,也得感谢义和团,他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注入了这些大人物的大脑。
清廷新政时期学习日本,才真是热潮。不仅在短时间内,几万人涌入日本留学,而且日本的专家,从军事教官到幼儿教师,也成批地来到中国。
当时朝野的立宪呼吁,也是比着日本来的。其实,当年日本的制度,还谈不上君主立宪,仅仅是一种二元君主制,虽有宪法,但君权还是高过民权。
中国朝野钟情立宪的人,原本是同床异梦。有的拿日本说事,是存心含糊,借日本暗渡陈仓,最后真的搞立宪。有的则是真心移植日本制度,看上的就是日本的君权至上。更多的人,其实对什么叫立宪,不甚了了,只是想借立宪跟满人分享权力。
不管大家肚子里如何打算,反正在朝野上下的鼓噪下,海归留学生们趁最高层集体学习之机,几番进宫讲课开导,或者忽悠,其中讲得最好的,就包括后来被骂成卖国贼的曹汝霖。
西太后被告知,立宪之后,晚清皇室的权力不仅不会削弱,而且会更加巩固。无论她真信还是假信,日本的样子摆在那里,列强的虎视眈眈刺激着她的神经,不由她不动心。
她还是要“眼见为实”一下,派出了五大臣代为耳目,出国考察宪政。五大臣中载泽、绍英、端方是满人,而徐世昌和戴鸿慈则是著名的老成可靠的汉臣,没有一个洋学生,更没有一个跟康梁有过瓜葛,没有理由不被信任。
五大臣考察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俄国,走马观花,体会不是没有,但考察报告的撰写,最终却偷偷落在梁启超手里。
这样的报告交上去,朝廷没有理由不动作了。当西太后问五大臣中最能干的端方立宪怎么样的时候,端方回答说,立了宪,皇帝就可以世袭罔替。一句话,打消了老太婆的顾虑。
1906年9月1日,朝廷宣布实行仿行立宪,从1908年开始,九年为期,到1917年,正式实行立宪。此前为预备立宪期,在预备期实行立宪的各种准备工作。成立各省的谘议局和中央的资政院,就是预备立宪的重要步骤。■
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变化特快的地方。1900年还在举国上下狂热排外,逢洋必反,转眼,到了1903年,就开始举国上下嚷嚷着要按西方的要求改革了。充满了阿Q气息的总理衙门,就在这一年,变成了外务部。1904年,官制改革、军事改革和司法改革还没启动,朝野上下就开始谈立宪了。及到1905年上半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中国人的兴奋,大概仅次于日本人。在他们看来,日本这个黄种人的国度能够打败一个欧洲强国,全赖于他们的制度——人家立宪了。所以,中国要想翻身,唯一途径是学日本,也来个立宪。
二、大家都认为,中国要翻身,唯一的途径是学日本,也来个立宪!
这样的认识,不仅是报界的呼吁,也不光是趋新的知识界的共识,有实力的野士绅,比如张謇、汤寿潜;在朝的大臣,比如张之洞和袁世凯,甚至一些王公亲贵,溥伦、载泽,甚至当政的奕劻、铁良也做如是想。
这在某种程度上,得感谢严复,也得感谢义和团,他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注入了这些大人物的大脑。
清廷新政时期学习日本,才真是热潮。不仅在短时间内,几万人涌入日本留学,而且日本的专家,从军事教官到幼儿教师,也成批地来到中国。
当时朝野的立宪呼吁,也是比着日本来的。其实,当年日本的制度,还谈不上君主立宪,仅仅是一种二元君主制,虽有宪法,但君权还是高过民权。
中国朝野钟情立宪的人,原本是同床异梦。有的拿日本说事,是存心含糊,借日本暗渡陈仓,最后真的搞立宪。有的则是真心移植日本制度,看上的就是日本的君权至上。更多的人,其实对什么叫立宪,不甚了了,只是想借立宪跟满人分享权力。
不管大家肚子里如何打算,反正在朝野上下的鼓噪下,海归留学生们趁最高层集体学习之机,几番进宫讲课开导,或者忽悠,其中讲得最好的,就包括后来被骂成卖国贼的曹汝霖。
西太后被告知,立宪之后,晚清皇室的权力不仅不会削弱,而且会更加巩固。无论她真信还是假信,日本的样子摆在那里,列强的虎视眈眈刺激着她的神经,不由她不动心。
她还是要“眼见为实”一下,派出了五大臣代为耳目,出国考察宪政。五大臣中载泽、绍英、端方是满人,而徐世昌和戴鸿慈则是著名的老成可靠的汉臣,没有一个洋学生,更没有一个跟康梁有过瓜葛,没有理由不被信任。
五大臣考察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俄国,走马观花,体会不是没有,但考察报告的撰写,最终却偷偷落在梁启超手里。
这样的报告交上去,朝廷没有理由不动作了。当西太后问五大臣中最能干的端方立宪怎么样的时候,端方回答说,立了宪,皇帝就可以世袭罔替。一句话,打消了老太婆的顾虑。
1906年9月1日,朝廷宣布实行仿行立宪,从1908年开始,九年为期,到1917年,正式实行立宪。此前为预备立宪期,在预备期实行立宪的各种准备工作。成立各省的谘议局和中央的资政院,就是预备立宪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