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效率,有效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语文课堂要把时间让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把课堂打造成学生感兴趣的,能提高他们语文能力的充满趣味的“动感”课堂。
一、营造“动感”氛围
1.打造强大的人格魅力
新课标中提及“教师要不断努力才能跟进现代课程改革的步伐,改进观念,继续学习,丰富知识,加强自身素养”。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手好字、一种儒雅的风度,方可深深地吸引中学生,潜移默化中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崇拜之情,因为崇拜,所以会努力去学,甚至是模仿,自然而然学生便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激励用真心说话
通过举行课上限时演讲,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感”语感。如在课前设置“今天对你说的活动”,由学生自行推荐拟定题目或由老师命题,让学生在限时(如五分钟)内围绕一个主题演讲。演讲的内容要求学生发自内心,学生讲完后不给予好或坏的评语,而是对讲得好的及时给予语言和掌声鼓励,讲得不好的委婉指出有待提高之处并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引导其他同学参与思考,这样的目的在于通过一人的演讲调动其他同学也“动”起来。
3.活用“动感”的多媒体教学
要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动感”,还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中语文教学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如讲授《<孟子>二章》一文时,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上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开课,多媒体展示出一幅孟子画像,教师精要介绍了孟子生平事迹之后,满怀深意地说了一句:“现在请让我们一起聆听两千多年前的孟老先生的谆谆教诲。”接着通过多媒体范读,在低缓的音乐中,男中音徐缓地诵读课文,再看多媒体屏幕上端庄的孟子画像,俨然是当面聆听夫子教诲。在这种美的氛围当中,学生通过对比、模仿,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听说能力,同时感受到课堂的活力和课堂的“动感”!
二、激励实践“动感”行动
1.讨论、争辩
根据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在教学中,除了利用课件的生动活泼外,还可设计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并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的题目,以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如教学《背影》前,要让学生理解父亲的背影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題:“父爱如山,父亲给了你哪些关爱?让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件事?”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很容易使学生自发地讨论起来。如果刚开始讨论不够热烈,老师应该尽力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并走进学生中,以辅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讨论。
2.发言、书写
学生的讨论争辩结束后,让他们自主自觉站起来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答案,也可听其他同学的答案后反对他的观点或答案。同时让学生理解歌德的名言:“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老师鼓励的语言和同学们由衷的赞美,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感”神经。这样,学生答得对和不对,赞同和反对,均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保持积极性。
三、鼓励“动感”表达
1.竞争与好奇
竞争可使经济因之活跃起来,同样,竞争亦能使课堂因之“动感”起来,这是因为l4~20岁的孩子们普遍表现为好胜心强且喜欢玩。因此,我常常把学生投入到课堂竞争机制之中,如班与班竞争、组与组竞争、男生与女生竞争、问题抢答等,激起学生的好胜、不服输的情绪,你不服输,我不服输,他也不服输,学生间互相竞争。此时即使平常比较安静的学生,处在这样的热烈气氛中,也会跟着“动”起来!
2.创新与创造
创新是推动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是课堂活跃的灵魂,是课堂“动感”的不竭动力。创造是创新的结果,创新思维导致创造行为,从而创造出新的成绩。如果你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创新,根据学生个性强的特点,就让他们尽情放飞自己的思维,展现自己的个性,畅听欲言,无所不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如发散思维题:“一个‘9’字,你能想到什么?”不要让学生单纯地认为这只是一个阿拉伯数字,要让他们创新,在创新中获得新解。
四、巩固“动感”成果
在语文课堂中可开设各种各样的语文兴趣活动。如,学生习作朗诵比赛,定期整理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活动时间里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的作品。在老师和同学们赞赏的目光中感受自己的成功,并把这喜悦的心情带进语文课堂,活跃语文课堂的气氛。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加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故事不必拘泥于形式,可灵活,可创新;还有成语接龙比赛、名言警句积累比赛、语文知识抢答比赛等。这些充满活力、生动有趣的活动会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使他们对语文保持满腔的热情,带动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动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北蒋实验学校(224000)
一、营造“动感”氛围
1.打造强大的人格魅力
新课标中提及“教师要不断努力才能跟进现代课程改革的步伐,改进观念,继续学习,丰富知识,加强自身素养”。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手好字、一种儒雅的风度,方可深深地吸引中学生,潜移默化中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崇拜之情,因为崇拜,所以会努力去学,甚至是模仿,自然而然学生便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激励用真心说话
通过举行课上限时演讲,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感”语感。如在课前设置“今天对你说的活动”,由学生自行推荐拟定题目或由老师命题,让学生在限时(如五分钟)内围绕一个主题演讲。演讲的内容要求学生发自内心,学生讲完后不给予好或坏的评语,而是对讲得好的及时给予语言和掌声鼓励,讲得不好的委婉指出有待提高之处并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引导其他同学参与思考,这样的目的在于通过一人的演讲调动其他同学也“动”起来。
3.活用“动感”的多媒体教学
要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动感”,还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中语文教学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如讲授《<孟子>二章》一文时,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上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开课,多媒体展示出一幅孟子画像,教师精要介绍了孟子生平事迹之后,满怀深意地说了一句:“现在请让我们一起聆听两千多年前的孟老先生的谆谆教诲。”接着通过多媒体范读,在低缓的音乐中,男中音徐缓地诵读课文,再看多媒体屏幕上端庄的孟子画像,俨然是当面聆听夫子教诲。在这种美的氛围当中,学生通过对比、模仿,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听说能力,同时感受到课堂的活力和课堂的“动感”!
二、激励实践“动感”行动
1.讨论、争辩
根据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在教学中,除了利用课件的生动活泼外,还可设计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并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的题目,以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如教学《背影》前,要让学生理解父亲的背影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題:“父爱如山,父亲给了你哪些关爱?让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件事?”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很容易使学生自发地讨论起来。如果刚开始讨论不够热烈,老师应该尽力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并走进学生中,以辅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讨论。
2.发言、书写
学生的讨论争辩结束后,让他们自主自觉站起来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答案,也可听其他同学的答案后反对他的观点或答案。同时让学生理解歌德的名言:“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老师鼓励的语言和同学们由衷的赞美,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感”神经。这样,学生答得对和不对,赞同和反对,均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保持积极性。
三、鼓励“动感”表达
1.竞争与好奇
竞争可使经济因之活跃起来,同样,竞争亦能使课堂因之“动感”起来,这是因为l4~20岁的孩子们普遍表现为好胜心强且喜欢玩。因此,我常常把学生投入到课堂竞争机制之中,如班与班竞争、组与组竞争、男生与女生竞争、问题抢答等,激起学生的好胜、不服输的情绪,你不服输,我不服输,他也不服输,学生间互相竞争。此时即使平常比较安静的学生,处在这样的热烈气氛中,也会跟着“动”起来!
2.创新与创造
创新是推动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是课堂活跃的灵魂,是课堂“动感”的不竭动力。创造是创新的结果,创新思维导致创造行为,从而创造出新的成绩。如果你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创新,根据学生个性强的特点,就让他们尽情放飞自己的思维,展现自己的个性,畅听欲言,无所不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如发散思维题:“一个‘9’字,你能想到什么?”不要让学生单纯地认为这只是一个阿拉伯数字,要让他们创新,在创新中获得新解。
四、巩固“动感”成果
在语文课堂中可开设各种各样的语文兴趣活动。如,学生习作朗诵比赛,定期整理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活动时间里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的作品。在老师和同学们赞赏的目光中感受自己的成功,并把这喜悦的心情带进语文课堂,活跃语文课堂的气氛。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加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故事不必拘泥于形式,可灵活,可创新;还有成语接龙比赛、名言警句积累比赛、语文知识抢答比赛等。这些充满活力、生动有趣的活动会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使他们对语文保持满腔的热情,带动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动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北蒋实验学校(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