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bomu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首先要成为学生的读书课。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因此,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所以就会出现唱读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应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遵循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积极采用各种方法,由易到难地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 多次范读,加强训练
  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朗读,这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
  例如:苏教版第四册《木兰从军》这篇课文中描写木兰踏上从军之路有这样一句话:“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因为这段文字离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了,他们没有真切的感受,所以读起来语言很平淡。于是在教学时,我适时地进行范读,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木兰一路的艰辛,也让他们对我多了一些敬佩之情。后来,他们也学着我的样子读了起来,效果真不错。
  二、由词到句,以悟促读
  感悟是读书实践的一种升华,如何使读书与感悟有机结合起来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好好朗读、细细品评感悟,使学生的语言在朗读中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在朗读中得到启迪。
  例如:苏教版第四册《小动物过冬》中有这样一句话“青蛙准备吃得饱饱的,好好地睡上一觉,等到来年春天的时候,再从泥土里钻出来。”下面是我在教学这句话时的片段:
  师:“饱饱的”是什么样子?你有过吃得饱饱的经历吗?
  生1:吃得很饱很饱,肚皮滚圆滚圆的。
  (生2做一肚皮吃得大大的动作)
  师:谁能读好这个词?愿意来试一试吗?
  (生个别读,齐读。师适当点评,学生都能突出“饱”)
  师:青蛙吃饱后要“好好地睡上一觉”,你知道青蛙是怎么睡的吗?
  生1:它睡在泥土里,不吃东西的。
  生2:不吃不喝,还不动呢!
  师:是啊,青蛙睡得可真舒服呀!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好好地睡上一觉”,突出“好好地”)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好,那你们知道“来年”是什么意思吗?不知道的小朋友可以再读读这段话,想想“来年春天”是什么时候呀?
  生:就是第二年春天。
  师:是的,来年春天就是明年春天呀!青蛙这一睡要多长时间啊?
  生:一个冬天。
  师:你真聪明!整整一个冬天呀,有多少天,你知道吗?
  (生摇头)
  师:一个冬天差不多三个月,有90天呢,长吗?
  (生点头,感觉时间长)
  师:让我们一起好好地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开始。
  (生齐读)
  我在教学时抓住重点词“饱饱的”、“好好地”、“来年”指导朗读,学生不仅细细地品读了课文内容,还感悟了青蛙的生活习性,冬眠的特点。
  三、激发兴趣,入情入境
  (一)音乐熏陶,引起共鸣
  音乐能使人在浓郁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针对小学语文不同类型的课文,我常常选择与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伴读,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母亲的恩情》,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主要讲了诗人孟郊永远铭记着母亲的恩情,于是写下了著名的小诗《游子吟》来怀念母亲。在教学《游子吟》这首小诗时,我加入了配乐朗诵环节。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被音乐深深打动,朗诵得也非常感人。读完后,我发现有的学生眼中竟噙满了泪水。由此可见,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还激发了他们对亲人的浓浓深情。
  (二)边读边演,兴趣盎然
  小学生是非常活泼好动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每当学习童话或者寓言时,学生们表现出的往往是兴奋和激动。因此,表演也成了促进朗读的一个好方法。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中的《谁的本领大》,是一篇童话寓言故事。我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做头饰,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引导他们进入自己喜爱的角色。学生的朗读兴趣被激发了,积极地要求有感情地表演朗读。从学生丰富有趣的表情、天真烂漫的动作、充满稚气的语调中,我感觉他们也成了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风和太阳。
  学生的心灵是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只有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与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高潮,才能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激情。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朗读能使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朗读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种种途径,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从而最终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近年,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和创新思想,已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认同。甚至有人进一步认为,不应在作文中有任何限制,只要学生思维积极活跃,都应给予肯定。那么,在尊重创造性的同时,究竟该如何正确认识作文中可能出现的“思想创新”与既有思想道德的冲突呢?  首先,小学生较少传统与现实的思想道德规范束缚。是学生作文思想创新的一个优势。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受教育时间短,在既有思想道德的学习与掌握上。还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新课标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其语言既规范,又极富童趣童真,蕴涵着无限的发展语言和启迪思维的空间。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材,搭建发展语言的舞台。引领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模仿中生成,在迁移中创新,夯实语言训练。下面就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亲密接触,朗读品味,丰富语感体验 
如何上好音乐课,是每个音乐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目前,音乐课最流行的教学手段,是运用多媒体视听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使音乐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可是,农村学校,音乐专用教室都没有,如何谈得上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么,在农村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音乐呢?    一、创设室外音乐课    音乐游戏、集体舞都是小学音乐课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些内容
舞蹈教学中的示范法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演示,为学生提供范例来学习舞蹈。在传统的学生舞蹈教学中,它是学生掌握技能的主要方法。随着注重学生创造性发展理念的热起,示范教学法逐渐被大家所摒弃。在教学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舞蹈教学活动出现了新的失衡现象: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担心被学生模仿,教师不敢示范,示范的运用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学生因缺乏必要的引导而不知所措,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发现:如今的语文课堂上,众多教师在语言的练习、运用上下了很多工夫,课堂气氛热热闹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然而教学效果却时常事倍功半。透过这开“满鲜花的月亮”,让我们直面低段语文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现状。    一、偏离学生水平的语言实践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一些,谁能说说你平时是在什么地方见到年、月、日的?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在每个小组的课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年的年历卡片,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这些年历卡片,看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的发现?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有的月有3l天,有的月有30天,还有的月有28(29)天。  师:哪几个月有31天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困生”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显得更为重要。对于“学困生”,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学会耐心地等待,从关心他们的成长着手,让他们随时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要善于揣摩他们的心理,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具体的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用真诚换得信任    一位哲人曾说:“师者,之所以受人尊敬,就在于他用真诚恩泽需要帮助的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它又名刻纸、窗花或剪画。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完成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剪纸知识和技能,通过“奖励、欣赏、情境、操作”这四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在学生的心中撒播知识的种子。教师的言传主要体现在教学语言之中。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一个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规范、生动,是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尤其是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语言,能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也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本文主要介绍笔者在利用
品德课堂的尴尬    《我是小小安全员》是五年级第九册品德和社会中的一篇教学内容。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为感受生命的可贵以及居家安全的重要。一个涉及生命安全的话题是非常严肃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达到引起重视、引以为戒的目的,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制作成录像。  我本以为这段录像会给学生带来不安、焦急,甚至恐惧,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把这些不安全的场面当作是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