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手段,在教改的今天仍然行之有效,不可或缺。那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一线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我在课堂提问中,注意做到:问题的内涵与外延要明晰;课堂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就这样,不但提高了课堂提问的效果,而且引发了高中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高中生的政治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提问
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众多、知识抽象、理论性强,学生的社会经验又不足。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成为高中政治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挖教材的同时,不断研究学生特点,我发现传统的提问式教学,仍然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更有效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问题的内涵与外延要明晰
高中政治课堂提出的问题,其内涵和外延要明晰,坚决不能出现含糊不清或理解有歧义的问题。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明确清晰,能让学生一听到问题,迅速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指向,或错误的理解问题的内涵与外延,最终只能是完全背离了问题的原意,造成了思维的混乱,无法实现提问的初衷。高中政治教师要明晰问题,就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和流程,根据教材的内容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沿着预设的思路进行问题的切换,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学生对政治教学内容的自主思维加工。如在讲《生活与哲学》“运动是有规律的”时,明确教学目标—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然后设计教学思路:通过近半个世纪气候变化异常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逐层明确问题:气候异常是天灾也是人祸,天灾能避免吗?请你概括一下规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人在天灾面前无能为力吗?面对天灾人应有何作为?→怎样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中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相反,如果政治教师提出:你能谈谈对规律的认识吗?学生不知道是问规律的含义、特征还是人与规律的关系,这样既阻碍学生的積极思维,又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
二、课堂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而,课堂提问要面向全班每一名学生。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具有一定素养的合格公民,所以,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的活动。政治教师提问中要克服偏爱某些学生的现象,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抢答、抽答、辩答等多种方式,促使全体学生都去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讲《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时,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布后,你有没有意见反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反映?如果你的意见被采纳,你有何感想?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对高考制度改革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少同学想通过政府网站提出意见,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的意见如被采纳肯定非常兴奋,同时也提高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于是,本课重点问题—“民主决策的方式及意义”就迎刃而解了。
三、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充分能够思考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高中政治课堂亦如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和认知冲突,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维碰撞,追根问底,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政治教师把所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设置悬念,由“真思考”引发出的一种持久的、强大的教学吸引力,不正是政治课的魅力所在吗?不断提高政治课堂学生思维的参与度是每一个政治教师不懈的追求。如《政治生活》讲“我国的外交政策”,把中美关系作为问题情境,教师展示情境一:奥巴马访华和中美经济和战略对话成果;情境二:中美贸易摩擦、美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情境三:2009年中国外交主要成就及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接下来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中国强大了,应与美国彻底决裂;二是中国实力与美国还有很大差异,应处处由着美国。你赞同哪种观点?你认为怎样正确处理中美关系?这种带有认知冲突的观点,学生思维上肯定会碰撞,经过思考和辩论,会逐步回到教材核心观点: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坚决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同时要和平处理好与美国关系,彻底决裂和处处顺从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综上所述,我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采取以上措施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我深知“问”虽无定法,但必须要有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有效的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直接影响着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提问的主人,我们得教育一定能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提问
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众多、知识抽象、理论性强,学生的社会经验又不足。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成为高中政治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挖教材的同时,不断研究学生特点,我发现传统的提问式教学,仍然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更有效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问题的内涵与外延要明晰
高中政治课堂提出的问题,其内涵和外延要明晰,坚决不能出现含糊不清或理解有歧义的问题。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明确清晰,能让学生一听到问题,迅速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指向,或错误的理解问题的内涵与外延,最终只能是完全背离了问题的原意,造成了思维的混乱,无法实现提问的初衷。高中政治教师要明晰问题,就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和流程,根据教材的内容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沿着预设的思路进行问题的切换,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学生对政治教学内容的自主思维加工。如在讲《生活与哲学》“运动是有规律的”时,明确教学目标—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然后设计教学思路:通过近半个世纪气候变化异常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逐层明确问题:气候异常是天灾也是人祸,天灾能避免吗?请你概括一下规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人在天灾面前无能为力吗?面对天灾人应有何作为?→怎样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中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相反,如果政治教师提出:你能谈谈对规律的认识吗?学生不知道是问规律的含义、特征还是人与规律的关系,这样既阻碍学生的積极思维,又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
二、课堂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而,课堂提问要面向全班每一名学生。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具有一定素养的合格公民,所以,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的活动。政治教师提问中要克服偏爱某些学生的现象,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抢答、抽答、辩答等多种方式,促使全体学生都去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讲《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时,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布后,你有没有意见反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反映?如果你的意见被采纳,你有何感想?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对高考制度改革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少同学想通过政府网站提出意见,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的意见如被采纳肯定非常兴奋,同时也提高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于是,本课重点问题—“民主决策的方式及意义”就迎刃而解了。
三、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充分能够思考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高中政治课堂亦如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和认知冲突,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维碰撞,追根问底,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政治教师把所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设置悬念,由“真思考”引发出的一种持久的、强大的教学吸引力,不正是政治课的魅力所在吗?不断提高政治课堂学生思维的参与度是每一个政治教师不懈的追求。如《政治生活》讲“我国的外交政策”,把中美关系作为问题情境,教师展示情境一:奥巴马访华和中美经济和战略对话成果;情境二:中美贸易摩擦、美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情境三:2009年中国外交主要成就及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接下来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中国强大了,应与美国彻底决裂;二是中国实力与美国还有很大差异,应处处由着美国。你赞同哪种观点?你认为怎样正确处理中美关系?这种带有认知冲突的观点,学生思维上肯定会碰撞,经过思考和辩论,会逐步回到教材核心观点: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坚决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同时要和平处理好与美国关系,彻底决裂和处处顺从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综上所述,我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采取以上措施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我深知“问”虽无定法,但必须要有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有效的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直接影响着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提问的主人,我们得教育一定能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