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3.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448-01
病情摘要:患者邹荣英,女性,56岁。因“突发意识不清好转后1月余”入院。患者在爬楼梯回家后突发意识不清,伴有非喷射性呕吐,之后出现四肢抽搐伴有大小便失禁,被镇江市康复医院救治,查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双侧侧脑室及第三、四脑室出血。治疗好转后查脑血管DSA提示:左侧小脑后下动脉瘤。之后为求手术治疗就诊我科。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左侧小脑后下动脉瘤夹闭术,术中见动脉瘤位于小脑后下动脉第5段,约4mm×5mm,呈暗红色,与载瘤动脉稍粘连,暂时阻断载瘤动脉,分离瘤颈后,“迷你夹”夹闭瘤颈。取下暂时阻断夹。见载瘤动脉充盈良好,瘤壁未见明显出血。术后给予抗炎、止血等治疗。术后患者短期內恢复意识,但出现持续低烧,不超多38.5℃。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未见明确感染迹象。2周后患者在上厕所后突发非喷射性呕吐,继之出现意识不清,伴有小便失禁,呼吸急浅快。经积极抢救,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复查头颅CT提示:原动脉瘤夹周围,小脑内,第三脑室及两侧侧脑室内可见高密度影,考虑出血。入院48天患者复查头颅CT提示:左侧小脑后下动脉瘤夹闭术后脑室系统扩大。在全麻下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经积极治疗痊愈出院。
讨论:(1)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动脉壁的中层有裂隙、胚胎血管的残留、先天动脉发育异常或缺陷等先天因素、动脉硬化、感染或外伤,加上血流的冲击是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其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造成。动脉瘤可由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2)左侧小脑后下动脉瘤属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临床较少见,治疗主要为开颅夹闭动脉瘤和经皮穿刺栓塞动脉瘤。(3)分析患者术后再次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原因:①术中动脉瘤夹闭不全,动脉瘤基底部再次破裂出血;②感染,患者术后持续低烧,虽多次腰椎穿刺检查未提示颅内感染;③患者起床大便为诱发因素。(4)通过该病人提醒我们,虽然动脉瘤可通过夹闭手术或栓塞治疗,但并不等于术后不会再次复发或出血,同时术中应在保证载瘤动脉正常供血的情况下尽可能夹闭瘤颈,术后密切观察,定期随访。
病情摘要:患者邹荣英,女性,56岁。因“突发意识不清好转后1月余”入院。患者在爬楼梯回家后突发意识不清,伴有非喷射性呕吐,之后出现四肢抽搐伴有大小便失禁,被镇江市康复医院救治,查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双侧侧脑室及第三、四脑室出血。治疗好转后查脑血管DSA提示:左侧小脑后下动脉瘤。之后为求手术治疗就诊我科。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左侧小脑后下动脉瘤夹闭术,术中见动脉瘤位于小脑后下动脉第5段,约4mm×5mm,呈暗红色,与载瘤动脉稍粘连,暂时阻断载瘤动脉,分离瘤颈后,“迷你夹”夹闭瘤颈。取下暂时阻断夹。见载瘤动脉充盈良好,瘤壁未见明显出血。术后给予抗炎、止血等治疗。术后患者短期內恢复意识,但出现持续低烧,不超多38.5℃。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未见明确感染迹象。2周后患者在上厕所后突发非喷射性呕吐,继之出现意识不清,伴有小便失禁,呼吸急浅快。经积极抢救,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复查头颅CT提示:原动脉瘤夹周围,小脑内,第三脑室及两侧侧脑室内可见高密度影,考虑出血。入院48天患者复查头颅CT提示:左侧小脑后下动脉瘤夹闭术后脑室系统扩大。在全麻下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经积极治疗痊愈出院。
讨论:(1)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动脉壁的中层有裂隙、胚胎血管的残留、先天动脉发育异常或缺陷等先天因素、动脉硬化、感染或外伤,加上血流的冲击是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其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造成。动脉瘤可由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2)左侧小脑后下动脉瘤属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临床较少见,治疗主要为开颅夹闭动脉瘤和经皮穿刺栓塞动脉瘤。(3)分析患者术后再次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原因:①术中动脉瘤夹闭不全,动脉瘤基底部再次破裂出血;②感染,患者术后持续低烧,虽多次腰椎穿刺检查未提示颅内感染;③患者起床大便为诱发因素。(4)通过该病人提醒我们,虽然动脉瘤可通过夹闭手术或栓塞治疗,但并不等于术后不会再次复发或出血,同时术中应在保证载瘤动脉正常供血的情况下尽可能夹闭瘤颈,术后密切观察,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