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常规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规教育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不仅能够保证幼儿有一个良好的集体生活环境,而且也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刚入托的新幼儿来说,新学期开学是入托工作最为重要,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阶段,但是,只要班上的老师、阿姨齐心协力,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就会迎韧而解。他们刚入园,面临新的环境,情绪很不稳定,情况表现为:轻微的哭闹一般是二、三周左右,严重的一般是一月至二个月,甚至个别特殊的有半学期左右。孩子在教室里面哭,有的妈妈奶奶在教室外面哭,甚至有的家长还要求陪着幼儿一起上幼儿园。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孩子入园时我们主动抱过每一个孩子,尽量要让家长放心的离开,几天后要求家长不要在教室停留。有家长不理解的可以利用开学初的家长会给家长必要的解释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同时告知新生幼儿入托家长注意事项,以便日后工作的更好开展。然后,第一周以稳定幼儿情绪为主,不给孩子编固定的座位,此时孩子们肯定会到处乱跑,第二周开始,把跑的孩子,不愿坐座位的孩子哄他上座位,就连哭的孩子也是这样,使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影象,要坐座位。
孩子跨入幼儿园,是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更是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因此,对小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来谈谈托班幼儿常规培养的教育途径。
一、 创设丰富的情景,熏陶行为习惯
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小小班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例如,刚入园时,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毛巾、茶杯、等物品的位置;过了一段时间后,可要求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认任务,会拿茶杯喝水,会自己吃饭等;接着要求幼儿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按规则参加游戏或集体活动等;还有一个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初步学会基本的自理能力,如脱衣、洗手、洗脸等。2-3岁的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倾向,他们愿意尝试自己做。但他们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行为控制能力也是较差的。因此,对托班幼儿常规的培养要创设一些丰富的情景,活动内容要从幼儿日常生活中来,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让幼儿进行练习和巩固,直到他们逐渐地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培养幼儿上下楼梯要握好扶手,一个跟着一个走的常规时,可以在楼梯边沿贴上小脚印,教师扮演小动物踩着脚印走楼梯,让幼儿观看小猫、小狗、小兔是怎么踩着脚印上下楼梯的,反复表演,感染幼儿情绪,然后让幼儿扮演小动物来楼梯上踩着脚印练习,一边走一边念儿歌:“小动物,走楼梯。上下楼梯要当心,小脚踩着小脚印,一个一个跟着走。”幼儿边念儿歌边走楼梯,不但兴趣高,而且每个幼儿都很认真地在学着做。通过情景熏陶练习,幼儿都会有秩序地扶着小把手上下来回走楼梯。
二、引用浅显的儿歌,趣味生活常规
小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喜欢接受老师亲切、生動、浅显、易懂的语言。因此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在洗手的时候,我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卷卷衣袖来洗手,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利用餐前的时间,给幼儿念儿歌:“白米饭,香喷喷,右手拿勺子,左手扶小碗,大口大口吃饭饭,看谁吃得最干净。”来激发幼儿进餐的欲望。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指责,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如,在刚开学初,很多幼儿都不会轻拿轻放小椅子,推着小椅子的现象处处可见,坐的时候也常常把小椅子翘起来或不停地摇晃。针对这一现象,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我对大家说:“老师听到教室里有谁在哭,原来是小椅子,小椅子为什么哭呢?它告诉我,小朋友不爱护它,用两只手推着它跑,坐的时候翘起它的两条腿,还晃来晃去的,弄疼了它。小椅子都不愿和小朋友做好朋友了,怎么办?”小朋友都说:“我们不推小椅子了。”“我们不翘椅子了。”我说:“如果小朋友想和小椅子做好朋友,就和老师比一比。”随即,我给小朋友们做了示范,并详细讲解了怎样用双手拿椅子,怎样轻轻放椅子,全班小朋友积极兴奋的练习起来。此后,推椅子的现象明显减少了。事实证明,幼儿在三岁前是最容易养成固定习惯的时期,因为这时候的幼儿喜欢行为的模仿和重复,而从小形成某些好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为幼儿做出好的榜样。
三、利用有趣的游戏,规范生活常规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开学初,我经常组织幼儿玩“找坐位”的游戏,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座位,并反复找出自己的座位,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座位,以同样的方法还组织幼儿玩 “找朋友”的游戏,引导认识自己的标记,并找出自己的标记朋友,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找自己的杯子和毛巾等物品。我们还通过智力游戏 “猜猜我是谁”,来加深幼儿对班上老师的认识,对小朋友的认识,增进与老师、小朋友的感情。再如: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替幼儿收拾玩具,势必违反了《纲要》中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作为教师应放手让幼儿学习逐步进行自我管理。我采用了“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进行常规训练。当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时候我就说:“玩具宝宝累了,我们送玩具回家休息吧。”如果,有些孩子动作较慢,或者还想玩时,我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我的宝宝怎么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就会很快地将玩具送回来。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该送什么地方,逐步培养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通过对其游戏活动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在幼儿方面,使幼儿形成了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和相互协作意识,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某些知识的巩固能力,教师方面,培养了教师自主创新、善于思考、勤于反思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在自己不管的探索和时间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总结、提升能力,为开展各种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刚入托的新幼儿来说,新学期开学是入托工作最为重要,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阶段,但是,只要班上的老师、阿姨齐心协力,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就会迎韧而解。他们刚入园,面临新的环境,情绪很不稳定,情况表现为:轻微的哭闹一般是二、三周左右,严重的一般是一月至二个月,甚至个别特殊的有半学期左右。孩子在教室里面哭,有的妈妈奶奶在教室外面哭,甚至有的家长还要求陪着幼儿一起上幼儿园。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孩子入园时我们主动抱过每一个孩子,尽量要让家长放心的离开,几天后要求家长不要在教室停留。有家长不理解的可以利用开学初的家长会给家长必要的解释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同时告知新生幼儿入托家长注意事项,以便日后工作的更好开展。然后,第一周以稳定幼儿情绪为主,不给孩子编固定的座位,此时孩子们肯定会到处乱跑,第二周开始,把跑的孩子,不愿坐座位的孩子哄他上座位,就连哭的孩子也是这样,使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影象,要坐座位。
孩子跨入幼儿园,是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更是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因此,对小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来谈谈托班幼儿常规培养的教育途径。
一、 创设丰富的情景,熏陶行为习惯
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小小班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例如,刚入园时,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毛巾、茶杯、等物品的位置;过了一段时间后,可要求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认任务,会拿茶杯喝水,会自己吃饭等;接着要求幼儿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按规则参加游戏或集体活动等;还有一个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初步学会基本的自理能力,如脱衣、洗手、洗脸等。2-3岁的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倾向,他们愿意尝试自己做。但他们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行为控制能力也是较差的。因此,对托班幼儿常规的培养要创设一些丰富的情景,活动内容要从幼儿日常生活中来,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让幼儿进行练习和巩固,直到他们逐渐地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培养幼儿上下楼梯要握好扶手,一个跟着一个走的常规时,可以在楼梯边沿贴上小脚印,教师扮演小动物踩着脚印走楼梯,让幼儿观看小猫、小狗、小兔是怎么踩着脚印上下楼梯的,反复表演,感染幼儿情绪,然后让幼儿扮演小动物来楼梯上踩着脚印练习,一边走一边念儿歌:“小动物,走楼梯。上下楼梯要当心,小脚踩着小脚印,一个一个跟着走。”幼儿边念儿歌边走楼梯,不但兴趣高,而且每个幼儿都很认真地在学着做。通过情景熏陶练习,幼儿都会有秩序地扶着小把手上下来回走楼梯。
二、引用浅显的儿歌,趣味生活常规
小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喜欢接受老师亲切、生動、浅显、易懂的语言。因此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在洗手的时候,我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卷卷衣袖来洗手,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利用餐前的时间,给幼儿念儿歌:“白米饭,香喷喷,右手拿勺子,左手扶小碗,大口大口吃饭饭,看谁吃得最干净。”来激发幼儿进餐的欲望。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指责,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如,在刚开学初,很多幼儿都不会轻拿轻放小椅子,推着小椅子的现象处处可见,坐的时候也常常把小椅子翘起来或不停地摇晃。针对这一现象,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我对大家说:“老师听到教室里有谁在哭,原来是小椅子,小椅子为什么哭呢?它告诉我,小朋友不爱护它,用两只手推着它跑,坐的时候翘起它的两条腿,还晃来晃去的,弄疼了它。小椅子都不愿和小朋友做好朋友了,怎么办?”小朋友都说:“我们不推小椅子了。”“我们不翘椅子了。”我说:“如果小朋友想和小椅子做好朋友,就和老师比一比。”随即,我给小朋友们做了示范,并详细讲解了怎样用双手拿椅子,怎样轻轻放椅子,全班小朋友积极兴奋的练习起来。此后,推椅子的现象明显减少了。事实证明,幼儿在三岁前是最容易养成固定习惯的时期,因为这时候的幼儿喜欢行为的模仿和重复,而从小形成某些好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为幼儿做出好的榜样。
三、利用有趣的游戏,规范生活常规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开学初,我经常组织幼儿玩“找坐位”的游戏,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座位,并反复找出自己的座位,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座位,以同样的方法还组织幼儿玩 “找朋友”的游戏,引导认识自己的标记,并找出自己的标记朋友,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找自己的杯子和毛巾等物品。我们还通过智力游戏 “猜猜我是谁”,来加深幼儿对班上老师的认识,对小朋友的认识,增进与老师、小朋友的感情。再如: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替幼儿收拾玩具,势必违反了《纲要》中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作为教师应放手让幼儿学习逐步进行自我管理。我采用了“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进行常规训练。当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时候我就说:“玩具宝宝累了,我们送玩具回家休息吧。”如果,有些孩子动作较慢,或者还想玩时,我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我的宝宝怎么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就会很快地将玩具送回来。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该送什么地方,逐步培养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通过对其游戏活动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在幼儿方面,使幼儿形成了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和相互协作意识,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某些知识的巩固能力,教师方面,培养了教师自主创新、善于思考、勤于反思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在自己不管的探索和时间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总结、提升能力,为开展各种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