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20例患者对比观察,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病症的缓解情况。
结果:加用心理干预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再次出血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将心理干预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配合度,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关键词:心理干预 护理 小消化道出血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36-01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是指人体屈指韧带以上的消化道范围内食管、肠胃、胰胆等区域出现病变而导致的出血状况[1]。出血量通常较大,一般为动脉出血,较难抑制。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呕血、便中带血等。是医院急诊科室常见病症,发病急,致病机制相对复杂,病情变化较快,在短时间内可能导致患者心脏器官衰竭,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据早期报道显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心理上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及焦虑[2]。因此,为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同样需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基于此,我院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区间在29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1±0.5)岁;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患者12例,高中23例,初中16例,初中以下者9例;上消化道出血量在400ml以上者23例,以内者37例。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在27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1.2)岁;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患者11例,初中15例,高中22例,大学12例;上消化道出血量在400ml以内患者34例,以上者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出血量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针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抢救处理与临床护理。于患者就诊后取侧卧位,释放其心脏负荷,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配合供氧处理,避免患者出现窒息现象,构建静脉通道,迅速补充患者血液容量,在紧急情况下,可选择建立多条补液路径,实施输血及药物治疗,合理设置输液与输血顺序。在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监视其生命体征。在治疗期间,保障患者有足够的卧床休息时间,在其出血期禁止食物供给,止血后缓慢予以热量较高的富含维生素的流体食物,同时科学限制盐分及蛋白质的摄入,禁止摄入刺激性食物,均衡饮食,保持住院环境的干净与整洁,定时帮助患者清洗与翻身。
对于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护理。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上易出现恐慌情绪,精神通常高度紧张,心理活动相对而言也比较复杂。因此,需将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在抢救阶段尽量为患者制造轻松的环境氛围,缓解患者心理紧张的情绪,在执行护理操作时,保持动作娴熟、镇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对于年龄阶层、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患者给予差异化的护理,从患者自身状况出发,做好情绪安抚工作。向患者说明不良情绪给其治疗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消除心理隐患,给予积极的治疗鼓励,同时做好疾病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心态,维持乐观的情绪状态,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再次出血率、死亡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选取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20例,针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方案护理后,60例对照组患者有26例再次出血,2人死亡,整体护理满意度为83.3%,观察组中有12例患者出现再次出血现象,1例死亡,整体护理满意度为96.7%,加用心理干预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整体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同样是消化内科科室护理工作中的重点[3]。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应抓住救治时机,尽早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止血工作与心理介入护理,尽最大可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4]。另外,在完成抢救转入普通病房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消除患者心理上的不安情绪,缓解其紧张及压力,及时为患者讲解必要的疾病知识,使患者明确疾病的特征,树立治疗的信心,并保持乐观的心态。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加用心理介入护理的60例观察组患者再次出血量、死亡率均低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将心理介入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出血状况,同样能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琳.心理干预介入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1,03:609
[2] 吴晓媚.心理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积极作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406-1407
[3] 李红娟,祁红霞,侯雪琴,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家属同时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04:56-58
[4] 徐星.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27:65-66
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20例患者对比观察,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病症的缓解情况。
结果:加用心理干预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再次出血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将心理干预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配合度,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关键词:心理干预 护理 小消化道出血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36-01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是指人体屈指韧带以上的消化道范围内食管、肠胃、胰胆等区域出现病变而导致的出血状况[1]。出血量通常较大,一般为动脉出血,较难抑制。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呕血、便中带血等。是医院急诊科室常见病症,发病急,致病机制相对复杂,病情变化较快,在短时间内可能导致患者心脏器官衰竭,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据早期报道显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心理上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及焦虑[2]。因此,为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同样需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基于此,我院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区间在29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1±0.5)岁;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患者12例,高中23例,初中16例,初中以下者9例;上消化道出血量在400ml以上者23例,以内者37例。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在27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1.2)岁;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患者11例,初中15例,高中22例,大学12例;上消化道出血量在400ml以内患者34例,以上者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出血量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针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抢救处理与临床护理。于患者就诊后取侧卧位,释放其心脏负荷,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配合供氧处理,避免患者出现窒息现象,构建静脉通道,迅速补充患者血液容量,在紧急情况下,可选择建立多条补液路径,实施输血及药物治疗,合理设置输液与输血顺序。在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监视其生命体征。在治疗期间,保障患者有足够的卧床休息时间,在其出血期禁止食物供给,止血后缓慢予以热量较高的富含维生素的流体食物,同时科学限制盐分及蛋白质的摄入,禁止摄入刺激性食物,均衡饮食,保持住院环境的干净与整洁,定时帮助患者清洗与翻身。
对于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护理。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上易出现恐慌情绪,精神通常高度紧张,心理活动相对而言也比较复杂。因此,需将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在抢救阶段尽量为患者制造轻松的环境氛围,缓解患者心理紧张的情绪,在执行护理操作时,保持动作娴熟、镇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对于年龄阶层、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患者给予差异化的护理,从患者自身状况出发,做好情绪安抚工作。向患者说明不良情绪给其治疗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消除心理隐患,给予积极的治疗鼓励,同时做好疾病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心态,维持乐观的情绪状态,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再次出血率、死亡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选取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20例,针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方案护理后,60例对照组患者有26例再次出血,2人死亡,整体护理满意度为83.3%,观察组中有12例患者出现再次出血现象,1例死亡,整体护理满意度为96.7%,加用心理干预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整体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同样是消化内科科室护理工作中的重点[3]。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应抓住救治时机,尽早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止血工作与心理介入护理,尽最大可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4]。另外,在完成抢救转入普通病房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消除患者心理上的不安情绪,缓解其紧张及压力,及时为患者讲解必要的疾病知识,使患者明确疾病的特征,树立治疗的信心,并保持乐观的心态。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加用心理介入护理的60例观察组患者再次出血量、死亡率均低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将心理介入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出血状况,同样能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琳.心理干预介入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1,03:609
[2] 吴晓媚.心理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积极作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406-1407
[3] 李红娟,祁红霞,侯雪琴,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家属同时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04:56-58
[4] 徐星.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2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