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首先由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和成因入手,实事求是的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状况。之后结合我国现实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概念;成因;效应
概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性是一种常态,以人的意志社会形态为转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银行经营活动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性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我国的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步融入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多,银行业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因素增多。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如何认识和研究银行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因素、提高经营效率,就成为一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 商业银行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因客户违约而引起的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存款的提取而产生的支付风险和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信贷需求或其它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
近年来,中小商业银行的兴起,存款在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之间搬来搬去 的现象经常发生。随着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民营银行的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外资银行的涌入,金融竞争愈演愈烈,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有缩小的趋势,其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压力更大。
二、 商业银行风险成因: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银行业与政府部门之间联系紧密对于银行的经营行为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一定的保护。我国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特别保护,另外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一直由地方政府控制其经营决策,一般都是地方政府左右一旦其经营出现问题也是由地方政府买单这种隐含的担保使我们形成了一种偏颇的认识:“有困难政府会解决”,很容易造就企业的道德风险。长此以往也会滋生银行的道德风险,因为有政府的保护银行就很有可能从事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从而导致银行的经营风险。
随着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金融犯罪的手段也更加诡秘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点,骗贷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银企内外勾结究,其根本原因则是银行内部对员工违规行为缺乏有效地监督约束机制某些职员甚至游离于内部控制制度之外无约无束由于缺乏强效有力的监督机制让违规人员的违规行为屡次得逞从而给银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从银监会近些年通报的部分案件看其背后也都有犯罪分子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反复违规违章违法操作的现象。
此外,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既包括显规则下产生的道德风险如贪污、受贿等也包括潜规则下产生的道德风险如为追求部门利益、短期利益而发生的违规操作等近年频繁出现的金融案件不管是挪用银行资金或者携款外逃还是骗贷或者票据欺诈无不与银行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有关。
三、 商业银行风险的效应:
(一)、风险的微观效应
1、高风险导致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步履维艰
从总体看,商业银行改革目标还远未实现。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没有完全建立、新增不良贷款势头不减、国有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刚性依赖、国有银行的高度垄断使国有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运行之中,一直无法真正走向市场,“四自”的改革目标难以实现。也就是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因高风险而无法采用市场的原则来打破,而高垄断又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垄断风险。
2、商业银行的高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
一方面,非国有商业银行在分支机构的设立上受到严格限制,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另一方面.非国有商业银行在夹缝中求生存,无论是地域分布,还是业务范围都受到限制,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的调整能力较为弱小,加上经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不足,违规经营时有发生。
3、商业银行的高风险使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相应的金融支持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信用状况呈现过度负债和大量拖欠或无力清偿债务(主要是银行贷款)两大特点。表现为对企业亏损补贴的积累,居民又保有对这部分已经不存在的资本的要求权,造成银行体系既承担对居民的高额负债,又持有对企业的高额软贷款,事实卜间接地埋下了银行风险的祸根。
(二)、风险的宏观效应
1、商业银行高风险对稳健货币政策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办成真正经营货币的企业,缺少经营货币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使应该发放的贷款没有发放。相当多的信贷资金滞留在商业银行或存人中央银行,导致货币政策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经济增长依然乏力。
2、商业银行高风险诱发通货膨胀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爆发方式是进一步倒逼中央银行增发货币保支付,加剧通胀的压力。而通货膨胀不仅会引起社会经济信用秩序的混乱,而且会造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3、商业银行高风险影响我国金融业国际化进程
国际评级机构不断降低我国银行的资信等级,影响到我国海外筹资的成本和我国银行业海外机构的业务拓展,进而影响中国对外开放的形象。我国已加入WTO。按照WTO规则,各成员国将彼此享受“国民待遇”,但由于中国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状态,难以满足国际金融监管的一些惯例要求,如资本充足率标准等。
四、 总结:
从广义上讲,商业银行风险并不完全是坏事,它具有双重性特征,即风险是商业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这一特性使商业银行风险存在明显对立而又统一的正负两个效应,负面效应使人们积极去防范和化解风险;而正面效应则激励人们去勇于承担风险,富于竞争和创新精神,获取风险收益。但是,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商业银行的突出特征却是“高风险、低收益”,风险不仅不能带来额外收益,甚至收益连风险损失都难以弥补。这样,转轨时期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负面效应非常明显,且居于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应对策略[期刊论文]-科学咨询2011(4)
[2]乔卫红.浅论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措施[期刊论文]-河北金融2011(3)
摘要:本文首先由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和成因入手,实事求是的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状况。之后结合我国现实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概念;成因;效应
概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性是一种常态,以人的意志社会形态为转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银行经营活动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性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我国的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步融入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多,银行业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因素增多。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如何认识和研究银行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因素、提高经营效率,就成为一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 商业银行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因客户违约而引起的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存款的提取而产生的支付风险和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信贷需求或其它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
近年来,中小商业银行的兴起,存款在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之间搬来搬去 的现象经常发生。随着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民营银行的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外资银行的涌入,金融竞争愈演愈烈,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有缩小的趋势,其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压力更大。
二、 商业银行风险成因: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银行业与政府部门之间联系紧密对于银行的经营行为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一定的保护。我国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特别保护,另外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一直由地方政府控制其经营决策,一般都是地方政府左右一旦其经营出现问题也是由地方政府买单这种隐含的担保使我们形成了一种偏颇的认识:“有困难政府会解决”,很容易造就企业的道德风险。长此以往也会滋生银行的道德风险,因为有政府的保护银行就很有可能从事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从而导致银行的经营风险。
随着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金融犯罪的手段也更加诡秘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点,骗贷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银企内外勾结究,其根本原因则是银行内部对员工违规行为缺乏有效地监督约束机制某些职员甚至游离于内部控制制度之外无约无束由于缺乏强效有力的监督机制让违规人员的违规行为屡次得逞从而给银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从银监会近些年通报的部分案件看其背后也都有犯罪分子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反复违规违章违法操作的现象。
此外,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既包括显规则下产生的道德风险如贪污、受贿等也包括潜规则下产生的道德风险如为追求部门利益、短期利益而发生的违规操作等近年频繁出现的金融案件不管是挪用银行资金或者携款外逃还是骗贷或者票据欺诈无不与银行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有关。
三、 商业银行风险的效应:
(一)、风险的微观效应
1、高风险导致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步履维艰
从总体看,商业银行改革目标还远未实现。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没有完全建立、新增不良贷款势头不减、国有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刚性依赖、国有银行的高度垄断使国有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运行之中,一直无法真正走向市场,“四自”的改革目标难以实现。也就是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因高风险而无法采用市场的原则来打破,而高垄断又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垄断风险。
2、商业银行的高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
一方面,非国有商业银行在分支机构的设立上受到严格限制,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另一方面.非国有商业银行在夹缝中求生存,无论是地域分布,还是业务范围都受到限制,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的调整能力较为弱小,加上经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不足,违规经营时有发生。
3、商业银行的高风险使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相应的金融支持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信用状况呈现过度负债和大量拖欠或无力清偿债务(主要是银行贷款)两大特点。表现为对企业亏损补贴的积累,居民又保有对这部分已经不存在的资本的要求权,造成银行体系既承担对居民的高额负债,又持有对企业的高额软贷款,事实卜间接地埋下了银行风险的祸根。
(二)、风险的宏观效应
1、商业银行高风险对稳健货币政策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办成真正经营货币的企业,缺少经营货币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使应该发放的贷款没有发放。相当多的信贷资金滞留在商业银行或存人中央银行,导致货币政策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经济增长依然乏力。
2、商业银行高风险诱发通货膨胀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爆发方式是进一步倒逼中央银行增发货币保支付,加剧通胀的压力。而通货膨胀不仅会引起社会经济信用秩序的混乱,而且会造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3、商业银行高风险影响我国金融业国际化进程
国际评级机构不断降低我国银行的资信等级,影响到我国海外筹资的成本和我国银行业海外机构的业务拓展,进而影响中国对外开放的形象。我国已加入WTO。按照WTO规则,各成员国将彼此享受“国民待遇”,但由于中国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状态,难以满足国际金融监管的一些惯例要求,如资本充足率标准等。
四、 总结:
从广义上讲,商业银行风险并不完全是坏事,它具有双重性特征,即风险是商业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这一特性使商业银行风险存在明显对立而又统一的正负两个效应,负面效应使人们积极去防范和化解风险;而正面效应则激励人们去勇于承担风险,富于竞争和创新精神,获取风险收益。但是,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商业银行的突出特征却是“高风险、低收益”,风险不仅不能带来额外收益,甚至收益连风险损失都难以弥补。这样,转轨时期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负面效应非常明显,且居于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应对策略[期刊论文]-科学咨询2011(4)
[2]乔卫红.浅论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措施[期刊论文]-河北金融2011(3)